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西方政治科学的主流理论,多元主义兴起于对国家的批判性分析.但美国政治科学界将其发展为一种兼具经验性和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使得国家成为一种"隐蔽的主题".本文通过回顾多元主义政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梳理多元主义在不同阶段对国家的定位和理解.不仅描述和解释了多元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也突出了国家作为多元主义知识框架的背景.为增进人们了解多元主义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中心论及其困境历史制度主义者豪尔和泰勒都认为 ,历史制度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对行为主义 ,尤其是对六七十年代盛行的集团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一种继承和超越 ① 。斯科克波尔则认为 ,国家或政治制度重新受到重视与多元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内在困境有着莫大的关系。表面看来 ,豪尔和泰勒所说的集团理论与斯科克波尔所谈的多元主义似乎有着莫大的区别。事实上 ,政治科学的集团理论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 ,就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多元主义的利益集团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 ,在西方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3.
于海峰 《理论界》2023,(8):75-82
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受宏观时代与短期促发因素以及文化多元论思想之影响。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它顺应社会多元发展趋势,对现代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需求作出一定的回应。但作为认知、协调国家或社会内部各文化或族裔群体关系,以及各文化或族裔群体与国家或社会关系的理论学说、意识形态及政治实践,它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哲学内核未能完全回应外部质疑;其内部理论流派林立,观点相左,主张对立;其政策实践已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暴露明显的兼容性和普适性问题,引发“承认文化差异之政治”与“现代宪政主义之政治”的冲突,导致诸多国家在处理“一体与多元”“共同与差异”关系时陷入进退维谷之局面,甚至威胁到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稳定与统一。因此,我们对其应持谨慎态度,不可武断否定,更勿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4.
王天楠 《理论界》2013,(5):19-21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是当代政治科学领域的主要分支,政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范式。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兴起背后蕴含着多元、复杂的因素。悠久的历史源流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素材,多学科交叉发展为政治文化内涵的厘清、外延的划定奠定了基础,新技术的发展为方法论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撑,民主化浪潮为其兴起提供了现实推动力。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其兴起从研究视域到理论特质,从路径选择到方法论变革都呈现出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利多元主义是继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贝弗里奇范式之后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于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理论范式。它主张社会福利来源的多元化,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福利多元主义兴起的背景是福利国家演进中的危机以及理论界对福利国家的批判;福利多元主义的内涵有三分法及四分法之不同;对福利多元主义发展趋势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洪贵 《学术论坛》2007,9(2):75-77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以民族方式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和政策模式。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随着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突出,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加、澳等移民国家兴起。冷战结束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成为西方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普遍主义的政治模式提出了质疑,强调差异性、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应受到平等尊重和承认权利.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解决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通过公共协商解决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缺陷.然而,协商民主与差异政治两者表面的亲密关系却无法掩饰其实质性的分歧.二者背后隐含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悖论--是以无差别的个人主义抑或以有差别的社群主义为原则?该问题是协商民主理论领域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多元主义民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西方的、以考察社会中多元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种政治思潮。多元主义民主思潮又可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前者以戴维.杜鲁门、罗伯特.达尔和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影响最大,后者以克劳斯.奥夫和查尔斯.林德布鲁姆为代表。罗伯特.达尔对多元主义民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因此他被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的综合性代表人物。达尔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对托克维尔民主理论进行了吸收,提出了MDP社会理论和多头政体理论,其观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袁刚 《兰州学刊》2009,(4):29-32
自由主义作为一套政治社会理论具有强烈的普遍主义色彩,尤其是18-19世纪的自由主义需要一套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道德哲学,以评估现存的制度,构建理想的秩序,自由主义的理论需求由于边沁的功利主义的兴起而得到满足。边沁对自然法和社会契约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把自由主义奠基在功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并积极投身激进的政治法律改革,为自由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从柏林的自由民族主义,经泰勒的承认的政治,到哈贝马斯的立宪爱国主义,是观察文化多元主义境遇中的政治论证发展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柏林强调归属和自由的平衡的文化、价值多元论是其自由民族主义的基础,泰勒结合魁北克分离运动个案回应了文化多元主义政治的挑战,揭示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所包合的内在悖论,而哈贝马斯则抓住泰勒对权利理论的模棱两可之处,用立宪爱国主义整合自由民主制度中的普遍主义成份,用政治文化观融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特殊主义要素,从而使其着重阐发的商议性政治观成为政治理论的晚近发展中的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自由与权威的平衡、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彻底的批判.库卡塔斯的政治理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传统的复归,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2.
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主义,是消除了一元主义和二元对立,摆脱了一与多的纠缠,打破了同一性原则,确立了以无中心(无同一性)的差异原则和异质多样性为旨归的多元主义。尼采的视觉主义的多元主义,福柯的无中心差异的多元主义,德里达的延异(différance)的多元主义,以及德勒兹的性质多样性的多元主义,都是多元主义诉求的有效表达方式。这种以无中心的差异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所诉求的政治,是与规范拉开距离,把政治行动从统一化、总体化中解放出来的多元自主的政治,是对当下西方多元化社会政治运动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3.
重新思考政治,重新划分政治的边界和底线,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政治的内涵,可以说直接引发了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政治的转向"。这种转向不仅构成了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而且也促成了各种"后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社会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和壮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政治图景,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催逼着理论家们去思考并作出回应。文章将以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主义政治理论为依据,希图澄清他们所阐述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逻辑,并从理论上对他们所提出的新政治构想给以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马俊毅 《学术界》2015,(1):74-85,324
"族格"理论认为,在多民族国家或在国际关系中,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族格之确立,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权利提供了哲学基础;族格之承认,为各民族建立了在国家中的政治身份和法律身份,使得国家通过制度、法律、政策保障、实现其权利。政治哲学旨在为政治寻找理性。有关"族格"的议题在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曾被忽视,但是民族、族群、移民问题的增多及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中,有关群体、社群、民族权利的理论争论与探讨,拓展了以"自由""平等""公正"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命题的讨论,一些理论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推动了民族政治实践的发展。本文以族格为视角,分析以上各种政治哲学能够实现民族权利的理论路径,进行比较政治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周缘园 《理论界》2013,(6):59-62,105
20世纪70、80年代的福利国家危机之后,对福利国家传统理论的质疑和探索成为热潮。"福利多元主义"在危机中应运而生,并成为讨论者口中福利国家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福利国家危机和表现,探讨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实践,对其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障碍作了分析,得出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民 《兰州学刊》2012,(5):30-35
"新葛兰西主义"政治哲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多元激进民主和政治的存在论。文章分析了这一理论的具体内涵,并指出,这一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7.
政治价值是政治思潮的主要载体.20世纪以来,作为政治思潮的自由主义特别注重用语境化影响政治价值的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话语体系.一方面,形成了以多元化、认同和宽容为特征的政治价值形式体系;另一方面,在坚持反乌托邦主义的同时,构建了以规范性正义理论为核心,以多元主义为实践方法,以完备性的政治价值优先理论为基本纲领的政治价值内容体系.上述二者相互、循环支撑,成为一种改良化的政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主义”的理论谱系及问题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对"发展主义"的批判与反思,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强劲的"新发展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具有多元复杂的载体,既包括欧美左翼基于后现代主义立场对以往发展主义理论和观念的批判,也包括非西方国家知识界对"发展主义"的反思和清算;既包括联合国及其附属组织,也包括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和公共知识分子。新发展主义质疑那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合理性,挑战建构现代化发展话语的运作流程,标志着西方传统的发展观遭到了全面挑战,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乔贵平 《学术探索》2007,15(2):35-40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问题是现代西方国家学说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后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尚塔尔.墨菲提出了冲突与对抗乃是政治不可根除的本性的观点,批驳了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在解决当今的民族、宗教和国家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无能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激进的和多元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从政治学的角度批判性地解读墨菲对自由主义民主观的批判及建构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对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研究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墨菲民主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依附理论”产生于“第三世界国家”探索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之下,该理论的兴起表面上是为了应对以普拉维什为代表的“发展主义”在拉美的实践危机,实质上则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另一种抗争。它在理论渊源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几乎同时代相对式微的“发展主义”;运用“中心-外围”分析框架剖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依附地位”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依附”;抨击了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仍被国际上公认为一种独树一帜的学说。这一立足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国情来探讨现代化的理论,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