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幽默是快乐的发酵剂,它能于会心一笑的瞬间,给人深长的意味;幽默是作文创新能力加速发展的润滑剂,它能培养作者机智敏锐的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的幽默艺术,着重指塑造人物思想性格及其语言表达的机智风趣和能够表现一定生活谐趣的手段和技法。它包括幽默的情节、幽默的笔法、幽默的语言,这三者常常是相互渗透的。一、情节:在突变中营造幽默氛围创造幽默的情节,一般需要制造悬念、着重渲染、出现反转、产生突变等几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当然,并非所有的幽默情节都需要这样完整。二、笔法:在对照中彰显幽默情调幽默的表现手法很多…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神魔怪异小说的代表作,虽然金庸认为它过于玄怪,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人物鲜明生动,情节离奇,环境奇异,语言幽默,而金庸对孙悟空印象深刻,因而金庸小说对《西游记》自然有所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营造奇境、妙用趣语以及描写武功、门派、丹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风格是否可译,是翻译界多年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从风格的定义出发,阐述风格的可译性,从幽默故事、诗歌与对联以及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选出优秀的例子来证明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4.
《名利场》是 1 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 ,这部伟大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幽默、讽刺、旁白等叙事手法陈述故事 ,通过愉快活泼的对话刻划人物 ,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尔虞我诈的种种丑态 ,使作品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而奠定了萨克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左传》的幽默讽刺艺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默讽刺是贯穿《左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存在于作品的材料选取、情节提炼、人物刻画、叙事安排、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 ,使全书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伟大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幽默、讽刺、旁白等叙事手法陈述故事,通过愉快活泼的对话刻划人物,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尔虞我诈的种种丑态,使作品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奠定了萨克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幽默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反映英语文化,反映英语文化中的价值以及现实等,所以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英语。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是欣赏该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归化、功能翻译、直译和注释法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根据译文读者的期望,同时也为了再现原文的诙谐情趣,通过对幽默翻译的例句分析,得出结论为幽默语言的翻译虽非易事,但毕竟有其可译性。  相似文献   

8.
在叙事性作品中,不乏见到一种铺垫技法。铺垫,就是通过环境或细节描写,以及非主要情节或非主要人物,以此为主要情节或情节高潮及主要人物的出现做准备的一种技法。铺垫,有远铺垫和近铺垫之分,这是指铺垫与主要表现对象,即主要情节或主要人物的出现间隔的远与近而言。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幽默而滑稽的艺术效果,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上,体现在人物口无遮拦的语言上,还体现在每个人物形象上。《西游记》的诙谐与幽默,也来源于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此外,巧妙的夸张,精妙的艺术构思,也是《西游记》滑稽幽默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张纪中版《西游记》的看点,分别从视觉快感与审美心理、当代幽默与"游戏"精神、人物重塑与人物价值核心、情节看点与神魔文体审美规范、宗教体验与现代阐释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为名著改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惠娟 《南都学坛》2006,26(6):49-51
文学中的疾病主题已超越了疾病的医学意义,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美学意义,而且也被赋予了某种叙述功能。疾病主题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其叙述过程和结构中,病场景和病本身成为一个构成整体结构和突出表现作者意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一种诉诸于作者审美体验的结构体。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且影响着借助作品与作者发生联系的读者的接受方式。本文试图探讨在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下,作者与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3.
作为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风行美国。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海勒使用怪异、夸张、超现实等创作手法,体现出社会的混乱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文章从主题思想、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对传统文学艺术的颠覆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由于它人物特征鲜明,形象千奇百怪,情节妙趣横生,曲折离奇,语言明快活泼、幽默风趣,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真世界,表现出了童真稚拙之美、谐趣欢愉之美、变幻神奇之美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显露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也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清代李绿园的《歧路灯》明显地表现出对《金瓶梅》的模仿 ,并在此基础上有超越的迹象。其模仿主要体现在 :创作动机上以道学心肠来教诲人生 ;题材选取上以家庭生活为核心 ;情节组织上一是以主人公“少年失怙”失却教养来演示人物性格的堕落 ,二是以兄弟结义为机制。其超越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境界、人生境界、审美价值观念和情节描述上的健康心态以及用笔俭省和插叙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人物、情节、时间是三位一体的。早期的历史叙事呈现的是历史规律在时间过程中的客观流变,这与中国古典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以后的通俗叙事中,人物、情节在时间的展开中渗透了浓厚的道德与文化意识,其中不自觉的流露了人们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怀疑意识;明清以后的长篇叙事却凸现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恰反映了人意识与时代的藕合。整个中国传统叙事中隐含的时间意识,反映出的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一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的女性描写 ,既可从其作者或人物角度进行解读 ,也可从叙事建构角度予以观照。本文指出《水浒》女性之所以多被贬损或丑化 ,虽然与作者妇女观落后及小说所写人物的特殊性有关 ,但也是因为她们在很大程度上被作者当成了叙事建构物。作为叙事建构物 ,其主要功能就是诱使英雄犯罪 ,使英雄流落江湖 ,聚向梁山。因此其思想性格及行事逻辑等 ,也可以说是根据故事情节建构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有注意到这一点 ,才能对《水浒》的女性描写作出较为全面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小说中儿童零散化、细节化的叙事过程呈现出多种伦理面相。在以儿童为对象的直接叙事中,无论是孩子们赤子童心建构的自由世界还是孩子们存在的家的快乐世界,都是作者的乌托邦伦理叙事,以儿童这样一个不可靠叙事者的视点来叙述革命的正义与非正义,凸显革命语境之下对生命价值本身的尊重。在以儿童为符号的间接叙事中,作者注重的则是儿童功能化符号化的叙事意义,从儿童与成人的互动中,通过儿童符号的本真叙事表现对成人罪性的救赎,通过儿童符号的苦难叙事反映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家庭伦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基督教伦理对弱者的怜悯。此外,成人在革命正义与象征人类希望的儿童之间的伦理困境中所做出的选择,也体现了肖洛霍夫对生命敬畏的伦理旨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叙事修辞学理论,对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文本细读.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声音距离的变化中,发现了作者的隐退及其情感的转变,并探索到其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对小说历史叙事的分析,不仅发现其构成了虚构故事的现实性依据,进一步则透过意识形态的壁障,深入到故事的"潜文本".声音的距离与历史叙事共同为虚构叙事的可靠性提供了方法与意义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