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开创了民族工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拨乱反正、调整充实、加快发展三个历史发展阶段.随之党的民族政策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体现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不但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而且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各族公民获得了充分的人权,为西藏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主改革后,民主政治开始在西藏实现,西藏各地陆续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得以建立。新时期,西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根本保障,政治协商制度充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基层群众自治稳步前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西藏有了快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自1956年10月成立以来,拥护党的领导,反帝爱国,在和平解放西藏、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和平叛、民主改革,实现西藏民族区域自治中,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佛协西藏分会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宣传和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拨乱反正,广泛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国际间友好往来,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初期准备(1951-1959)、全面建立(1959-1965)和发展完善(1978-)3个阶段.在初期准备阶段,创造了在西藏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外部政治条件和内部社会条件,对外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取消了外国在西藏的特权,对内一是明确了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内容,二是明确了西藏自治地方的行政范围,三是准备变革西藏的社会制度.在全面建立阶段,推翻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最大障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发展完善阶段,按照依法治国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完善,有力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西藏未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及其地方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月红  方伟 《中国藏学》2005,3(3):31-44
一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既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也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自我完善和发展史。建国以来的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赋予了西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同时成为西藏地方立法的主体。西藏地方立法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而产生,随国家立法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而推进。西藏地方立法遵循我国一般地方立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即立法统一、从西藏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民主立法、立法法制化等,并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而历史的结合。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历史经验。而且,其制度化、法制化越深入和广泛,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就越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是一部西藏民族当家作主,并在祖国大家庭中,与全国人民一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科学认识这一历史,就首先要从其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入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力量源泉,它决定着这一自治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由近代到现当代变革的集中表现,惟有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探究经济这一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根源,才能深刻揭示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和历史必然性,并从中探索其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六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待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我们今后从事民族事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摘要  相似文献   

8.
民主改革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逐步确立完善,西藏地方立法也经历了从民主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时期的规范有序发展。西藏通过加强地方立法,逐步建立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体的西藏地方性自治法规体系,努力实现中央依法治藏和西藏依法自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藏、进一步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提供了根本性制度保障和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为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全面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等,构建和谐文化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党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