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高速铁路对航空运输市场产生冲击的基础上,通过对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选择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舒适性、安全性作为衡量指标,以运输距离作为主变因子,借助基于效用理论的logit方程,建立了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模型。通过应用算例对所构建模型进行计算,结合高铁与航空竞争图与相对竞争图的分析,得出当运距在600公里~1 400公里时高铁对航空运输替代效用较强,且竞争激烈。最后分析了高铁票价的变动对于两者竞争距离变化的影响,高速铁路的票价每下降0.1元/客公里,高铁对航空运输替代运距将增加124.7公里。  相似文献   

2.
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高速铁路投资规模巨大,技术标准高,产业规模大,因而,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采用浮动票价吸引客流,最大程度利用高铁运力满足社会需求,有助于防范社会风险;加大高铁基础学科研发力度,明确技术主攻方向,提升相关人员技术素质,有利于化解技术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可以降低经济风险;加强行业培训,完善高速铁路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减少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运输品牌建设形成的良好声誉有助于降低人们获取出行信息的选择成本,这是品牌对于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是运输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以高速铁路为研究案例验证上述理论机理。主要结论是:(1)随着运输距离递增,运输市场结构表现为逐渐由以公路为寡头垄断—公路与高速铁路垄断竞争—以高速铁路为寡头垄断—高速铁路与航空垄断竞争—航空寡头垄断的变化过程。(2)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高铁品牌基本层面建设为有效行为,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高铁品牌附加层面建设为有效行为。  相似文献   

4.
京沪客运通道的民航与高铁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沪线为例,研究民航与高铁两种旅客运输方式的竞争与协调关系。在分析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因素的基础上,以速度、票价、舒适度、方便性等宏观因素,以及旅客自身出行性质等微观因素作为效用因素,应用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客运分担率。研究得出,特别在晚上时间段,京沪客运通道的民航空中快线的旅客流量明显少于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5.
高铁差别定价是指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虽然是同一线路同一距离,但制定不同的票价。对高铁实施差别定价,有利于提高其运力资源的利用率、平抑上座率的波动性、增加高铁企业的商业收入,也有利于让更多顾客分享科技进步成果。为此,应依据订票时间、出行时间、出行人群、乘车区间、乘车方向等维度在票价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效果,普遍实施差别定价,尝试多维度折扣而且折扣力度足够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州水上巴士重点码头周边市民和水巴船上乘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广州市民对水巴的认知度和了解途径、乘坐目的和乘坐理由、换乘距离和换乘方式以及对水上巴士运营时间、发船间隔、航行时间的需求等,针对广州水上巴士客流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巴的宣传力度、着力吸引通勤类乘客、提高水巴服务、适当提高票价和加强乘船安全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交通发展与沿线城市可达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可达性的理论,以石武高铁为例,分别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广义加权旅行时间这两种评价方法构建模型,对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指标值进行估计,定量分析了石武高铁对其沿线10个城市可达性的影响,论证了高铁对其沿线城市可达性影响的机理。研究认为,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法只考虑高铁在缩短旅行时间方面的因素,得到的估计结果说明了石武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提高幅度约为40%;而广义加权旅行时间法除了考虑旅行时间方面的因素外,还考虑到高铁票价的因素,得到的估计结果说明票价因素使石武高铁对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影响的显著程度降低了,可行性提高幅度降至18%左右;高铁可以通过实行淡季或非高峰期票价折扣来提高客座率。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双层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虽然是一种社会公益产品,需重点考虑其社会效益,但其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合理的票价是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稳健发展的关键。设计双层规划模型目的是:在多种交通方式竞争条件下,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最优策略。本模型既保障了出行者的广义出行费用最小,又可使轨道交通企业在交通方式竞争中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7.23"高铁事故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对于中国高铁发展的讨论与质疑。文章主要从高速铁路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出发,探讨了日本、法国、德国发展高速铁路的伦理经验,进而在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物流已逐渐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保障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铁货运具有成本低、耗时短、准时率高等诸多优势,也不像航空货运极易受冰冻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因而实施高速铁路货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大幅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是实现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与发展的关键路径。由于中国庞大的货运需求及铁路自身的限制因素,高铁货物运输存在供需矛盾及自身的结构性矛盾。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中车公司开发的3X餐货两用车的特性和优势入手,通过定性分析指出该系列动车组是解决现存货物运输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京沪高速铁路线为算例,定量地分析后认为在主要高铁线路运行新型餐货两用车预期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中车公司研发的3X新型高铁列车的投入运营,不仅在客运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货运方面也会积极推进高铁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是适应中国国情及铁路发展前景的铁路产品,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