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中国加入WTO后这种趋势尤为迫切。会计准则国际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离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 ,但加入WTO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把握机遇 ,采取相应对策 ,迎接挑战 ,才能保证我国的会计事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众多大学把国际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地方高校如何顺应这一潮流,借助国际化发展提升实力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鲁东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践为例,对当前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问题予以阐述,以期为地方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明星公司主要代表了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戏人电影"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华公司则主要代表了更加注重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此也更富于艺术个性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人电影"与"作者电影"具有较多可比性,其艺术上的异同及其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正显示日久弥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国际化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检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而且是一种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国际化无疑促进了各国教育市场、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共享,为人类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时它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单一与多样、国际化与本土化、特殊与普遍等矛盾和悖论都同时并存于世界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之中.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必须重视国际理解教育,构建起与国际理解教育相互联系的新机制,以顺应教育国际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5.
高等艺术院校是面向社会输送优秀文艺人才的重要来源,应当顺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培养未来的文艺工作者。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高校教师素质的影响,因此,高等艺术院校需要建立一支拥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先进理念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本文介绍了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主要形式及意义,分析了当前高等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T高等艺术院校要加强国际化理念引导,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本土教师国际化培养思路,大力抓好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工作,提高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中心论得到确认。实践证明,译者的文化意识、审美倾向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成为译者、原作者、原语篇、译语篇、读者之间发生交际和共鸣的"文化场"。这就使关注译者的文化意识、审美倾向成为解析原语和译入语如何互文沟通的关键。佐藤春夫以中国古代女性所作诗歌为原语文本编译的《车尘集》集中体现了他在多元化文化意识下建构审美倾向的过程以及中日两国之于古典文化的互文顺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清末开始,中国与西洋接触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强劲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现象。由于文化上的非对等关系,又加上政治和经济等原因的影响,与西洋文化的接触便带上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感,显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从而使中国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积极导入西洋文化的潮流与执拗维护传统文化的潮流并存,欲以欧化破坏中国传统的倾向与固守旧有礼教政俗的倾向并存,问题的两面性非常显著。在其夹缝之间,严复摸索出了独自的中西文化"会通"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娜  蒙成明 《国际公关》2024,(5):173-175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双语教学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潮流,助力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教育,双语教师的胜任力对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践,对双语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助力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践,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指引下和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开展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向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学分转移交换生模式作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一种新兴的方式,有利于高等院校顺应教育全球化潮流、转变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和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中推行学分转移交换生教育模式需要结合高等院校的办学实际,通过实施完善学分认证体系,构建支持交换生教学管理平台和国家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等策略实现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店铺名称的研究不同,语用学视角认为店铺的命名是商家与顾客的隐形对话,其命名的过程是与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是顺应语言现实、顺应文化、顺应心理的过程。求大心理、盼吉心理、趋利心理等顺应体现在音、形、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对政府官员权力寻租行为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权力寻租的本质是追求实现各种权力和制度的价格。然后对权力寻租的根源从思想、机制和现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通过教化,弘扬人性善的一面,从思想深处根除权力寻租;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提高政府官员收入,增加权力寻租成本等,以寻求解决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注重研究对实事求是的科学解释,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的关系,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注重研究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关系,实事求是和实践标准的关系,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的关系;江泽民注重研究深化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关系,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外癌症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对国外研究进行梳理,并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结果发现,研究对象上,国外研究在癌症类别、样本来源、患者特征三个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研究方法上,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研究;研究内容上,广泛且深入,文章从搜寻比例及影响因素、搜寻动机、搜寻主题、搜寻途径、搜寻作用和搜寻中遇到的障碍六个方面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消费者应对策略,采用规范的量表开发流程,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后悔应对策略的维度与量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其维度应该是计划解决、表达应对、心理摆脱与坦然接受,而表达应对又包括网下寻求社会支持以及网上表达应对(网上寻求安慰和社交平台诉说)。同时,设计开发出具有良好信度与效度的测评量表。该研究丰富了消费者应对策略,并对网商进行消费者后悔管理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公共寻租行为的风险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寻租市场的特点引入风险的概念,突破在以往的寻租行为研究中将寻租市场等同于一般交易市场的做法,认为寻租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收益.由于风险偏好的存在,应该以效用而不是以收益最大化来分析寻租活动中佣金和收益.文中运用该理论对现有的遏制公共寻租活动的措施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学术界兴起的考证之学,迤逦发展至清代乾嘉时期而蔚为大国。这期间经历两个阶段:(1)从求博到求真。明代考证学以博奥夸耀于世,实事求是之意不足,而哗众取宠之心有余。入清以后,学者鄙弃明人治学的浮嚣之气,考证之学转向求真。(2)从求古到求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学术,有吴派和皖派之分,吴派稍早于皖派,其学标榜“求古”,唯汉是从。皖派不以为然,治学主张“实事求是”。清代学术的思想理论性不如宋明之理学,但亦自有其特色。本文重点分析了戴震“以情情”的思想意义,以及“由词通其道”的治学方法,同时对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方法论作了分析与检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主流理论的基础上,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从竞争压力、国家战略、结构调整、利润寻求、市场寻求、资源寻求、技术寻求等方面探讨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基建项目建设其实施过程中,代表国家行使项目建设相关权力部门和官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寻租活动的影响,从而构成了国家、项目主管部门或官员、项目建设权力寻求者三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寻租经济理论,探讨了基建项目中寻租行为存在的条件,分析了三者构成的博弈均衡解,根据均衡解给出了解决寻租活动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邓小平创新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寻找事实 :“什么是社会主义” ;寻找构想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寻找解答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 ,提供一种思维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中国人为大我争面子的行为与小我争(或护)面子行为间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人大我争面子行为的心理学意义.研究一结果显示:小我争、护面子导向量表得分双高组的大我争面子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一高组和双低组,即提示前者更需要采取为大我争面子的方式来解决小我争面子与护面子需要间的冲突;研究二结果显示:小我争面子导向高的个体会在能力类特质上进行自我增强,小我护面子导向高的个体会在共享类特质上进行自我增强,而大我争面子导向高的个体则同时在两类特质上表现出自我增强,即提示为大我争面子可以让个体同时实现两类社会赞许价值.最后,笔者针对本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