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的研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翻译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译作与原作和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译者与原作者和读者的主体间性关系四个方面,论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目的在于深化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相似文献   

3.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在诠释原文时灌注自己的文化观,使其成为文本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和中心。而译者站在原语、目的语或是平等地沟通原语文化与目的语的文化立场上,对于文本的选择、对原语文化的态度和理解、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策略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析译者的文化立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通过本文,作者希望能够更加重视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主导性的参与者在文本转换过程中的作用,从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翻译文化的角度解读译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从语篇翻译角度来说,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目的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交际过程涉及到原语作者、译者以及目的语读者。缺省是在交际过程中原语与目的语由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原语信息的丧失以致产生解读的失败。因此,译者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尽量传递原语的信息,从而保存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海特姆和梅森建构的互文性翻译理论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互文性在语篇里的功用,帮助译者识别互文链,并在翻译过程中对互文指涉的转换作出调整。但该理论未谈及译文进入目标语文化系统后因调整的关系而导致目标语原有文化词语的互文渗透这个问题,在此略作补充。  相似文献   

6.
语篇与翻译的研究和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译学中的焦点问题。语篇类型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要点,对等式是翻译研究的中心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Reiss提出了对翻译中的语篇类型的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一直在翻译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为了研究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各主要语言学理论都运用于翻译研究。其中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是最有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而语篇类型影响翻译策略,这一概念已被广泛认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对原语语篇的体裁和语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影响翻译过程中各个变量的作用。在此通过分析体裁、语域、互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所构成的体系,进一步解释语篇层面翻译对等的重要性,克服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力求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翻译研究出现的文化转向 ,使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得以彰显 ,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翻译过程 ;2从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来看 ;3从译作和原作与译入语文学的互文关系来看 ;4从翻译主体间性 ,即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 ,译者主体性是有限度的 ,它又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语音层审美信息能为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满足感,在小说翻译时也不容忽视,此层面的审美翻译再现也就成为小说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音象、音型和音效三方面讨论语音层审美信息翻译再现的方法和意义,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在语音层审美信息的翻译再现进行探讨,以期给译者和读者以启示,提高两者的审美敏感度,加深对原语小说的审美体验,同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再现原语的语音美,使读者尽可能多地享受这种美感.  相似文献   

10.
译者作为审美主体,一方面要能动地、创造性地阅读原语本文;另一方面,作为创作主体,译者也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其主体作用,正确并具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读者尽可能地享受到原语读者在阅读原语本文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四个汉译本各具特色,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作品中的运用,满足了不同风格的读者的需求。由此看出文学翻译活动具有开放性,在翻译过程中要体现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再兼顾读者的能动性,使得译者与读者的视阈相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译者的主体意识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创造意识和审美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为此,以杨译及霍译《红楼梦》中诗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主体意识发挥的主客观方面表现出发,可看出译者的主体性必然地体现和贯穿于翻译过程中,而译者的翻译目的、文化取向则影响和决定了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充满着矛盾。译者与原作者之间,译作与原作之间,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在人本层面、语言层面以及跨文化层面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成为翻译研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平衡哲学视阈下,翻译的过程成为在纷繁芜杂的因素与选择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而这一动态平衡状态有利于实现翻译目的并使其效应得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切入点,从文本的互文关系挖掘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内涵。因此,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具备丰富的互文知识,特别是文化互文知识,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才能确保译文质量。由于归化和异化立足于文化语境之下,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使译文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又能将源语文化成功地移植到译入语之中。  相似文献   

14.
英汉互译中误译的互文性分析及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互译中,译者要充分了解原语及目的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原文本的含义;同时,译者要在文化差异中,追踪互文性,寻找互文性标记,准确地解读和传译原文本中蕴舍的社会、文化信息,达到两种语言互文本之间深层次意义的对应,从而有效避免误译。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译者除了需要具备识别文本之间互文参照背后文化底蕴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如:直译加注释、意译、等效替换、解释、音译加注释。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语境下的译者研究是新时期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于文化的异质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对原语的文化进行挪用、改造与同化。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原则"与"视界融合"的观点为译者的文化阐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译者的文化过滤行为不仅体现在对译本对象的选择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化过滤的现象更为突出,这种过滤现象从意象、内容以及形式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由于目的语读者在解读译本时受到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译者应具备必要的目的语本土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翻译过程,译本才能更好地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通过运用词语替换性补足和原语文化意象阐释性补足等技巧,译者可以有效减少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读,使译本更好地发挥文...  相似文献   

17.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篇连贯中的文化语境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连贯不仅是语篇的特征,更是决定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保障之一。从语篇分析角度来看,文化语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现语篇连贯的隐含手段,它对语篇连贯与翻译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密切结合两种文化语境,对原文加深理解,并针对原语文化语境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确保在译语中体现原文的连贯、取得传神达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互文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介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文性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译文与原文被看作互文关系.译者作为读者和作者,在互文性空间对互文符号的价值作出评估,决定其在互文阅读与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译语文化空间构建类似的互文网络,这一过程与译者的主体性密切相关,因而译文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译者的主体介入痕迹.  相似文献   

20.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巨大的差异,文化意象翻译的丢失似乎不可避免。然而,源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缺憾。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进行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正确理解源文本和与他文本间的互文指涉,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适当应用一些补偿手段,处理翻译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