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具有促进共同富裕的全新动能。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数据包络法等,建立计量模型,从城乡融合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该效果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国家大数据试验区内外地区影响不同。据此,从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乡村发展差异化战略四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特色小镇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等于或低于中位数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立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高于中位数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立扩大了收入差距。在异质性检验中,按照特色小镇的填报类型将其分为产业型、文旅型和复合型三类。城乡收入差距高于中位数的地区,产业型特色小镇的设立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设立则扩大了收入差距;复合型特色小镇的设立扩大了所有地区的收入差距。在机制检验中,将人口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特色小镇的建立显著增加了双方的可支配收入。从增收的程度来看,在收入差距位于中位数及以下的地区,设立特色小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也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根据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断推进的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水平;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以实际的发展成效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要]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是我国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手段,能够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由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匮乏、产业结构单一,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面临较大挑战。本文试图从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依托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探索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潜在路径,并从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地区管理理念、主体参与程度、政策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首先简要阐述了我国农村物流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然后系统梳理了农村物流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路径,并利用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村物流和城乡居民消费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物流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物流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物流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农村物流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即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而农村物流产业规模的扩大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大。因此,应当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加快东部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培养物流领域专业人才,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6.
基于各省区农村居民住户收入分组资料,使用不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重新估算中国1995-2009年31个省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使用统计方法对中国农村基尼系数的地区分布状况和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用动态差分的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各种因素对地区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全面剖析中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演化及其决定因素,试图为从宏观角度理解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收入均等指数和库兹涅茨比率以及阿鲁瓦利亚指数和不良指数等,对我国当前城镇、农村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不容乐观、城乡间差距更大。最后,并就我国应如何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遵循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对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可以通过助力农业增收和提高非农收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南方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优于北方地区。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基于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数字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特色,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新征程上中国式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制约,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但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但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仍有差距;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离和美乡村的要求仍有差距;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但与治理方式务实管用的要求仍有差距。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就是要坚持乡村建设始终为农民而建,坚持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发展,坚持务实管用创新发展的乡村治理,坚持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扎实推进新征程上中国式农村现代化,要在县域城乡融合中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科学规划乡村建设及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完善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经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期三个阶段,先后重点满足农村居民基础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提升性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推进。但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仍然突出,要素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公众参与度尚需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主攻方向,破除制度围城和机制障碍,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处理好城市和农村、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公平和效率等关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有差异无差距的一体化格局全面形成,确保农村居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持正向作用这一共识,利用中国29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认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总体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对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而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只有在达到一定阈值之后才会降低其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尼系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分配合理与居民收入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持续攀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尤为明显。为此,笔者首先以动态的方式,利用线性拟合方程,拟合并预测了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说明其变动的趋势;其次,从历史的、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基尼系数过高的原因,认为基尼系数过高与我国垄断有关,但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体制快速转型的经济背景有根本性的关系。当今,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并超过国际警戒线,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使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处于合理的范围,处在库兹涅茨的倒U型的左半部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基尼系数做为衡量全国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对衡量城乡收入差异并不适用。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历史地考察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阐述了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农民收入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本文选取1995-2009年的省级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从收入来源角度探究农村地区差距的构成及变动,找出最主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是构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家庭经营收入始终起着差距促减作用。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2011年陕西省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而且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通过对导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非农收入、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等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陕西应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并对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欠缺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尼系数不断攀升,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全局性问题。我国已开始进入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社会危险期,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我国政府还缺乏有效的作为,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担负起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责任,促进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为了探寻农地流转、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0—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农地流转和城镇化之间呈正向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都能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过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能促进农地流转,但却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从长期看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但却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镇化发展对农地流转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显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尽管长期看来在促进农地流转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城镇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农地流转和城镇化的影响也太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易于操作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考察广东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在耗尽性分配定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财富按照参与生产的要素的边际产量进行分配,城镇居民所拥有生产要素量的差异会引起收入的差异,在市场自发配置下,造成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城乡收入差距不合理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通过了解我国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的具体现象,分析我国产生城乡收入差距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包括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