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艺术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鲁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稹<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对抗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娜拉"形象出自挪威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1918年,《玩偶之家》登上了中国舞台,一时间,"娜拉"成为了中国"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精神楷模,对中国"五四"文学中叛逆女性形象有着原形意义。立足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通过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的代表类型的分析与比较,再次探究与思考了这一经典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者提到<财主底儿女们>在情节上对<战争与和平>的模仿现象,但具体情形如何,语焉不详.从家族文化角度比较这两部小说,其"同中之异"表现在:一、女人的舞台:沙龙贵族之家与后花园贵族之家;二、罪恶的妖女形象:堕落与异化;三、抢亲事件:拯救与伤害.路翎对托尔斯泰创作的仿效,最终化为对中国家族故事的深度表现,路翎的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  相似文献   

4.
古代拆字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大,而且进入小说艺术,成为塑造人物、构造情节的辅助手段.<金瓶梅>曾写西门庆被改称"贾庆",除了情节上的需要之外,应是作者以"贾"谐音"假",寄寓西门庆即"贾(假)庆",为人生虚假之福的象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其称名"贾"府,固然有与"甄"府相对,以谐成"假"、"真"对立之意,但其最初的动机,应是从<金瓶梅>改西门庆为"贾庆"的启发而来.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红楼梦>之家为"贾府",实有谐音指其为"假福"的用心,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5.
曹禺在话剧<雷雨>中对宇宙和人生命运的"不可理解"之"残忍"性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诠释,这充分体现在<雷雨>在群体关系、权力意志与宇宙权力意志对人生的双重影响、生之残酷与疯癫的产生、生之残酷与救赎的困境这三方面问题的深沉叩敲上,从中可以看出<雷雨>更为隐奥的创作母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发表的王奇生撰<中政会与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轮替(1924-1927)>,有四处论述对笔者发表于<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演变述略>的有关观点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批评,这些批评或者歪曲了笔者的原意,或者对历史现象做了机械、简单的理解,因而是站不住脚的.同时,该文关于国民党的"党治"等三个问题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国民党的"党治"仍是一种人治,而不是与"传统帝治"有着根本区别的"法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确经正式成立,而不是"最终未能正式成立";国民党中执会与全代会并不同时发挥国民党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因而不是两个并列的最高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7.
《玩偶之家》发表至今整整一百年了。 一个世纪以来,《玩偶之家》一直是世界剧坛上传统的保留剧目。《玩偶之家》又名《娜拉》。一八七九年,当这个剧本刚出版两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上演了。一八八○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和德国的慕尼黑演出,一八八九年在英国演出,一八九○年在美国演出,一八九四年在法国演出。我国“五四”运动后,也开始上演。易卜生就因为  相似文献   

8.
在易卜生的<娜拉>诞生百年之后,极具争议的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与之遥相呼应,续写娜拉的命运:<娜拉出走以后>,娜拉从玩偶之家中出走后从天使蜕变成妓女.从二人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社会影响入手,解读娜拉这一角色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以展现欧洲旧世界和美国新世界的文化差异、冲突而闻名,<黛茜·米勒>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表明:在话语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有一种权力在运作,正是这种权力使问题得以提出,使陈述成为可能,又使话语拥有权力.运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从黛茜·米勒和权力话语冲突的内容和实质两方面重新解读<黛茜·米勒>,不难看出权力话语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把异己的"他者"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娜拉出走之原因历来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娜拉的女权主义思想鼓励她离开玩偶之家;有观点认为失去在家庭的统治地位使娜拉极度失望,愤而出走。笔者赞同后一观点,认为娜拉最终出走的原因在于她失去了从前那些可爱的玩偶,变得心灰意冷。鉴于目前尚无人运用话语分析来证明此观点,文章试用该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