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与"竹内鲁迅""丸山鲁迅"等日本"学院鲁迅"形象一样,"池田鲁迅"也是在战后日本时代语境中建构的日本鲁迅形象。一方面,池田大作对鲁迅的思想探究和价值传播一直紧贴战后日本变化的时代语境,并积极致力于发掘鲁迅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池田鲁迅"不同于日本的"学院鲁迅",它是日本鲁迅实用性研究的典范。另一方面,在1980年代以后,池田大作在注重鲁迅"人性革命"思想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发掘鲁迅的文化交流意义和教育思想价值,并以鲁迅为媒介,推进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鲁迅传播显示出强劲的活力,而"池田鲁迅"也成为鲁迅在海外传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张资平的《飞絮》是在他翻译池田小菊《归日》后期创作的小说,对两部小说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归日》比《飞絮》的故事内容更为有意义,《飞絮》参考了《归日》的前半部分内容,但后半部分完全是张资平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是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既有基于个人的爱好而产生的价值基准;也有基于社会体制产生的价值基准,还有根据“对生命的敬畏”而产生的价值基准;池田主张以“生命作为价值取向的基准”.池田以生命为价值的根本基准,他认为“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这本身就是尊严.”在人类诸多的差异性中,生命是唯一的人类的共性,生命具有不可让渡的性质,“至高无上的价值”.而生命的范畴绝不仅指人的生命或生物的生命,它也包括宇宙生命.人类生命尊严的本体地位源自人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所以,创造价值亦是维护生命的尊严,从而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或“终极之存在”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的“利他”实践.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著作等身,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体裁广泛。我国有一部分学者借助池田大作的著作的中文译本来研究池田思想,翻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池田大作的著作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译介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日关系的时代背景、池田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池田和中国的友好交流、池田的佛法和哲学思想、池田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著作自身的魅力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对池田大作进行译介的原因。对池田大作的译介,促进了池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池田思想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的影响楼凡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学说和理论。其思想渊流和理论来源极为广泛,广义地说,它包括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而比较狭义地说,则主要是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19世纪前半叶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欧...  相似文献   

10.
伊斯玛仪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政治、思想和军事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伊斯玛仪派以极具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于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帕米尔的伊斯玛仪派在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必然先从其思想的哲学基础入手。从散落于不同著作中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分析不难看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来自于包括缘起论、色心不二论、依正不二论在内的佛教的和谐思想。包括主客融合的和谐思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和谐统一在内的传统和谐哲学思想,以及强调平等、推崇天人合一的新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池田大作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对创价学会和池田大作个人的初步认识的时期;二是70年代中国各界对池田大作本人进一步了解的时期;三是八九十年代开始对池田大作著作进行译介的时期;四是新世纪以来至今迎来池田大作研究新局面的时期。中国的池田大作研究。在资料整理、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研究领域广泛、内容深入、方法多样、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等特点。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池田大作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艾特玛托夫在探索人类的生态伦理问题上成了同路人。他们均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主要在于科技异化.理性发展失衡;他们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视为实现人内部精神的和谐以及人与外部自然世界扣谐的有效方式。他们的生态伦理观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上,池田大作比较倚重人类悲悯苍生之情;而艾特玛托夫则偏重表现动物的灵性。  相似文献   

14.
谭桂林 《东方论坛》2009,(4):25-30,38
池田大作从雨果那里感受到了“民众的真正力量”和对人性与灵魂的追求;在柏格森那里主要吸取了两个重要的元素:一个是世界的存在本质是“生命冲动”,一个是生命的冲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能量;在大仲马那里池田大作感受到的是“故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池田大作用盖娅的危机来昭示人类应警醒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是创价生态教育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他曾积极倡导用生态社会家园、人类生态家园和自然生态家园来着力构建生态教育的理想家园——生态伊甸园。池田大作从《法华经》中寻找"依正不二"的思想作为创价生态教育的内核,力图通过教育提高人类的危机意识、文化意识和行为意识,并以此作为人类化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药方"。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的宇宙即生命、众生平等和依正不二的理念不仅包含着佛法教义的启示,亦涌现出他对自然及与人关系的独特思索。在这种理念下,池田大作探寻了生态危机的根源,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并建设性地指出"人的革命"是化解生态危机的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先生是享誉日本全球的著名宗教活动家。在其专著和与世界名人谈话录中,他多次提及"人间革命"。该概念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不同,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变革,其核心是"小我"革命,由"小我"革命实现"大我",实现全人类的安乐幸福。同时,他也强调"革命"最终目标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对人才的本质、意义、造就和使用等问题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包容、注重实践的人才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池田大作密切关注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他看到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而陷入迷惘之境。池田大作通过对女性当下生存处境的反思,大力弘扬女性特质与女性价值,倡导女性回归其本真性实在。女性存在的价值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而得以建构。池田大作通过男女间的“主体间性”来规定女性的主体性。在池田大作看来,女性只有在这样的“主体间性”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尊严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