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电影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谭鑫培《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开始,到1920年代末,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的萌生期,主要倾向是追求赢利。这一时期论者们认为电影的优点在于逼真,并在电影摄制的实践中学会了一些电影技法。自1930年罗明佑的《故都春梦》上映,至1940年代末,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二时期,政治角力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一时期成长起一批有成绩的导演与演员,电影的技法被认识得更为清楚,并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左翼力量在电影界相当活跃。从1950年代到1976年,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三时期,与话剧拉开距离的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浪潮中又向中国戏曲靠拢。而在政治的强势作用下,1930年代文艺,从1950年代初被称为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到最终被批为黑线。1976年至世纪末是中国电影史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小阶段:从1976年到1983年,电影中的虚假现象遭到观众普遍的批评,求艺术手段之新、淡化戏剧性与对民族历程的反思这三点,成为这一阶段电影发展的新的动向。从1984年到1987年,是探索片强劲崛起并迅速退潮的阶段;从1988...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列宁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识论发展的新特点,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总结、概括这一时期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这样,人们常常通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列宁和现代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又以自己对现代认识论的理解来评价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在我国,对《唯批》的评价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唯批》  相似文献   

3.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 5 0、6 0年代 ,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 ;二是 70、80年代 ,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 ;三是 90年代至今 ,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 ,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 :一是个人创造少 ,多人合编多 ;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 ;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20年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大学的编辑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1990年是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河南大学学报首创了"编辑学研究"栏目,在全国率先招收编辑学硕士研究生,发表了一大批编辑学研究文章,出版了第一批编辑学著作.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亮出了牌子,建立了阵地,出现了领军人物,在国内声名鹊起.1991-2005年是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河南大学发表了300多篇编辑学研究文章,出版了20多部编辑学著作.编辑学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内容齐全.编辑学研究颇具规模,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为三个阶段:前学科化时期、学科化时期和跨学科时期。前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属于汉学研究并逐渐向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由于现在公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始时间是1917年,因此,作为其学术研究的前学科化时期是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至20世纪50年代末。学科化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经脱离汉学研究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跨学科时期是指欧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学科,而是与哲学、艺术、科学等诸多学科交织起来。这一时期的时间范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当下。  相似文献   

6.
自从工党成立以来,其苏格兰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政策的演变与其国家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与其国家观念的演变相对应,工党的苏格兰政策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1930至60年代是观念与政策的同步期,70年代是观念与政策的冲突期,80至90年代观念与政策再次趋同。从工党围绕苏格兰放权问题前后政策的演变历程中,可以发现其在国家理念、苏格兰政策与现实政治之间纠结、徘徊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前30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著的译注与诠释期,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料的储备和知识分子的学习改造;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异化期.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无限夸大和片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某些思想观点,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新中国前3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普及和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转换,其消极影响是理论话语的排他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世界的王士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为初涉期,这一时期的王士禛研究主要以作品简介、生平考证以及诗歌选译为主;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勃兴期,英语世界在本阶段出现了王士禛的专门研究者,王士禛的诗文作品也在这一时期被大规模地系统翻译到了英语世界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新变期,王士禛研究沿着上一阶段继续深化,而王士禛的译者构成也更为多元,呈现出若干新的质素。相较于在英语世界中"大红大紫"的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王士禛的译介与研究显得"不冷不热",然而,正是这种"不冷不热"的特征,使得英语世界王士禛成为了一个观照、反思中国古典诗歌译介得失的小巧别致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文学豫军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学豫军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文学发端到新中国成立 (1 91 5 -1 949)。这一时期 ,河南的文学英才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 ,但没有形成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文学团体和流派。二、新中国建立至 2 0世纪 70年代末。这一时期 ,尽管有李这样有相当影响的作家 ,但河南作家的群体形象尚未树立。三、2 0世纪 80、90年代。这一时期 ,河南文坛老中青几代作家共展辉煌 ,各种文学样式长足进步 ,文学豫军真正形成并健康发展。本文追溯文学发展的历史 ,结合各时期的时代背景 ,重要作家、作品 ,分析、探讨了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并指出文学豫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正> 台湾的新诗,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纵观其历程,从其审美意识、审美趣味的倾向性上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一、自20年代新文学运动起至国民党逃至台湾前的雏型阶段,特点是,传统的“言志载道”白话诗倾向与前卫性新诗实验的初步结合;二、自国民党49年占据台湾后至50年代中期的“反共八股诗”阶段,特点是,强化诗的政治意识,淡化诗的审美意识;三、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的现代派诗盛行阶段,特点是,追求诗的纯粹美学上的价值,倾向于诗的内在美的艺术探索;四、自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教育实验研究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时期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实验,学术界也对教育实验方法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并对一些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及他们主持的实验做了回顾。《教育研究与实验》作为我国的教育核心期刊,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教育实验的基本状况,因此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实验的历史见证。通过对1989~1999年《教育研究与实验》发表的关于教育实验类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中总结出20世纪最后十一年间我国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普陀区区政府明确提出:在全区各街镇独立设置1个有固定场所、独立编制的社区学校。这年1 2月,长风新村街道社区学校在原长风二小的校址上率先挂牌,各街镇相继建立了社区学校,这标志着普陀区的社区教育进入到实体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作为上海市最早一批开始社区学校建制、实体化的街道,长风社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并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2002年9月,方竞雯从普教转岗到长风新村街道社区学校,成为一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在这里开始了她新的职业生涯。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列宁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识论发展的新特点,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总结、概括这一时期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这样,人们常常通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列宁和现代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又以自己对现代认识论的理解来评价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在我国,对《唯批》的评价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唯批》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并以《唯批》为尺度评价物理学革命中的各认识论派别;80年代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现代认识论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开始从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意义和20世纪认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评价《唯批》,指出了《唯批》细节上的不足,标志着《唯批》研究的深化。但是,细节上的研究并不能代替总体上的把握,批评也决不是研究《唯批》的目的,而只是更深入、更客观地评价《唯批》的手段和环节。研究《唯批》的真实目的是联系现代  相似文献   

15.
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史,进而创建中国的教育史学,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的。如果以时间为坐标考察近代中国法律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其大致可区分为以下三阶段: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6.
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移民对宗主国来说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在美国,中国移民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的中国移民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80年代到1940年,这一阶段种族歧视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从1945年到1960年,涌现出一批重新审视中国移民的美国学者;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扩大高科技人才队伍,修改移民法,使大批华人知识分子涌入美国,为美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前后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期刊业发展比较迅猛,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批同人杂志,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一类媒体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兴衰,是由其自身作为一个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分析探究期刊业在这一时期繁荣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媒体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充满创造活力的改革起步期。随着多党合作方针政策的落实、民主党派组织的恢复发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高涨,在公共政策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本文以教育政策为视角,梳理这一时期我国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盟、民进围绕教育体制、教育经费、教师地位、教育立法等问题开展的参政议政活动及其对教育政策发展的作用,探讨增强民主党派在公共政策领域影响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土家族文化研究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土家族研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土家族研究的初步繁荣期。这一时期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她承接了80年代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复兴,又启开了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局面,既有丰硕的成果,又有学术理论的创新,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才,还提出了构建土家族学科理论体系,为21世纪的土家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乡村社区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