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乡土植物在沈阳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土植物是指原产当地并经长期的自然选择,经受当地极端气候条件、病虫害侵袭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考验仍能健壮生长的地方植物。乡土植物的园林价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明显的地域属性、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较高的管理性价比。沈阳地区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着对乡土植物研究少、运用水平不高和资源保护不力等主要问题。因此,沈阳绿化建设要结合实际创新园林理论,统一规划设计的乡土理念;突出乡土特色,丰富乡土园林文化;转变养护思维,形成建设、栽植、养护管理的乡土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乡土植物资源的科学发展体系;以深化乡土植物科学应用和实践创新推进沈阳乡土园林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诸如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乡土历史及文化的漠视等问题。以"跨界"的途径从社会学、人文地理学、艺术学、生态学四个学科的角度分析乡土景观的特征可以得出:乡土景观是一复杂的综合体;乡土景观受乡土社会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且处于重要的变迁期;乡土景观是乡土文化的载体、美在顺应自然、美在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乡土”的书写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自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前后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为乡土小说发端与拓展期,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小说流派—乡土小说流派;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为乡土小说承继与变调期,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乡土小说在延安讲话的规范下,逐渐走向“农村题材小说”发展道路;7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为乡土小说转型与新变期,这一期间的乡土小说摆脱了政治对文学的枷锁,重返乡土文学的审美追求,并在新世纪前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回望乡土小说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历史的,是浪漫的、或者是现代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演绎着不同的乡土故事,每一个乡土故事又承载着作家不同的乡土经验,并从中折射出作家对乡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当下现实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物质条件相对缺乏、教学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音乐教育领域,应当更加重视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教育资源.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二是农村音乐教师自身挖掘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三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传承乡土音乐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逐渐引起评论家的关注并赢得较高的评价。他的乡土诗主要有这样三部分组成:一,风俗画的展现;二,乡情、乡愁的吟唱;三,家园意识的追寻。高凯的乡土世界是厚重的、完整的。诗歌具有哲学和人类学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7.
长期客居台岛的墨人先生,将自己内心浓郁的乡土情怀,投射于大长篇<红尘>的艺术空间.在艺术描写中,以其关于九江的乡土之恋、乡土之美、乡土之音的艺术表现,鲜活地呈现出浓郁的"九江情怀"和鲜明的"九江色彩".  相似文献   

8.
矫情的“诗化”处理是彭学明乡土散文构建“湘西”乡土情境的基本方式;伪诗情破坏了乡土散文特有的叙述氛围和审美体验;摒弃伪诗情,回归散文传统,是散文文体美学特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的乡土文学理论和创作萌芽于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诞生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世界乡土文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乡土”、“乡巴佬”(文学形象)、“乡土变迁”、“乡土理性”、“乡土叙事”、“乡下人”(创作主体)六要素。六要素中,每一要素包括两个基本类型,分别是:自然和社会、乡下“小人物”和乡下“大人物”、 经济和观念、认知理性和范式理性、方言土语的运用和文体的创新、个人的因素和时代因素。这六要素十二类型涉及乡土文学创作的地域特征、人物形象特征、时代特征、思想特征、艺术特征、创作主体特征。乡土文学六要素是判断乡土文学基本范围的标尺。六要素的质量高下及其与民族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相结合的状况,也是判定其乡土文学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乡土人才资源。武陵山区乡土人才队伍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结构中、老年者偏多;性别结构男性比例过多;文化程度结构高中以下偏多;行业结构从事种养业的人过多。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失衡、培训低效、培养资金匮乏、人才管理经验不足、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应完善乡土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组成结构,增强人才培训实效性,搭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创新乡土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鉴于对航空器安全及机上人员财产安全的关切和对遏止机上非循规与扰乱行为的关注,经数年努力,修订1963年《东京公约》(即《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于2014年4月在国际民航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航空法外交会议上审议通过。该议定书在适用范围规则、刑事管辖权规则与飞行安保员规则等三方面对《东京公约》作出重要变更,其努力值得肯定。然而,对议定书与《东京公约》的对比分析和对议定书约文本身的详细考察均显示,议定书对《东京公约》的几项主要修订尚欠成熟,且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缺陷,势必影响其目的的实现。《蒙特利尔议定书》对《东京公约》的修订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生效前景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社科类期刊不同于科技期刊的特殊性,指出社科类期刊要在众多学术刊物中办成有影响的刊物,就必须办出特色,要有自己的风格,要在创办特色栏目和提高编辑的思维创新上下功夫。最后提出了办刊特色的途径:将特色栏目发展成品牌,就必须提高编辑的自身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发挥团队精神,完善编辑的奖惩制度机制和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同时,还应加大刊物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国外意义协商研究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犯罪内涵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危害行为所承载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行为的客观危害,以及该行为所表征的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格三者的有机统一。犯罪具有四个基本属性:犯罪的行为性(自然属性);触犯刑法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罚当罚性。法益说存在美中不足,犯罪的法律本质应该被解释为“主要是对特定义务的严重违反”。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他提倡“孝亲敬祖”、“忠君报国” ,培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主张“用夏变夷”、“和为贵” ,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关于“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铸成了中华民族要求统一 ,反对分裂的民族心理 ;他崇尚“志气”、“节操” ,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献身精神。在孔子爱国主义思想哺育下 ,形成了中华民族光荣、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 ,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正在升华为实现祖国大团结、大统一、大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实验主义治理思想是当前新兴的治理理论,具有若干突出优势,对当前中国法治实践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实践、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新构想,即从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出发,重新理解中国法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现代治理实践中已存在实验主义倾向,当前地方治理自主性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具备构建实验主义法治模式的条件。实验主义法治以实践为核心,从目的、结构和方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实践。在目的上,以框架性目标取代理论独断;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方法上,强调法治评估在实验主义框架中的核心位置,并促使其从绩效考核向路径实验转型。  相似文献   

17.
资本多数决原则作为公司的基本原则,具有存在合理性,如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鼓励股东加大投资、限制大股东风险等。但在公司实践中,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存在冲突,控股股东为了取得自身最大的利益,往往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将自身的意志上升为公司的意思表示。近年来由于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法律保护不力,所以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侵害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的案件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资本多数决的弊端,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我国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呈现出四个特点:一,社会史和经济史的融合成为主流;二,区域经济比较研究得到加强;三,研究细分化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四,国家对经济的作用受到重视。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20.
国际战争是国际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战争和使用武力是国际法的重要调整对象。国际法对国家发动及从事战争的规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经历了古代国际法存在一些战时规则、近代国际法承认战争自由、近代后期国际法对战争逐步限制到现代国际法否定战争或使用武力的过程。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