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士人尊琴爱琴蔚然成风,琴不仅在魏晋士人的日常生活和诗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而且成为士人生命境界的一种表征,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琴作为魏晋士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怀的生命活动方式之一,承载了士人的思想情怀和审美情趣,由此而形成的琴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魏晋旅游文化繁荣之二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时代游人之多、游踪之广、游绩之丰,可谓中国旅游史上的一个高峰。魏晋旅游文化的繁荣原因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旅游主体个体生命意识的全面觉醒和旅游客体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奏响了魏晋旅游文化的乐章  相似文献   

4.
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汉唐制度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时政制、律令多有革故,亦不乏鼎新,并以法律儒家化为其标榜,发展为隋唐制度之渊,是隋唐达到中华法制高峰的基石。魏晋法律文化有着传承、解放、独立三个特质,正是受当时学术分野所影响,也是魏晋文化的风度与风流所造就。将魏晋法律文化置于其时文化大环境,特若学术环境而言,更能考察在整个社会巨变背景下,魏晋法律文化作为魏晋文化的一个因子,是如何与其时历史发展密切关联并交互影响,又如何丰富魏晋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和哲学背景,唤起了魏晋士人的审美自觉,使魏晋士人对自然审美的欣赏走向神、情、气、韵的深处。自然成为魏晋士人生命意识、隐逸意识与悲情意识的审美载体。  相似文献   

6.
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摧伤的寡妇,分别寄寓着他们热烈的追慕与冷静的怜悯。但是,魏晋诗人对于这两类女性形象的认识和塑造,井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和“寡妇”却一如既往地唱着昨天的歌,并千年不变地承传着古旧的文化心态。这种由男权文化所预设的“女性意识”,借助着“美艳”、“哀怨”的文本,在“怜香”,“悯孤”之心态的支撑下,流行几千年而很少遭遇文化意义上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民国文人的魏晋情结发轫于章太炎对魏晋文的推崇,辨名析理的魏晋文深契民国初叶的文化生态,信而好古的章太炎以小学为基础,取法魏晋,获取民族文化重建的能量,他激于时弊而拯衰起敝,盘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机。他的朴学理路,有力冲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也为当下甚嚣尘上的政教功利说祛魅,表达了古雅和存质的文化诉求,隐寓对中华传统之文的再认和重估。  相似文献   

8.
魏晋六朝时啸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大批士大夫爱啸 ,他们成为啸的主角 ,使啸的主体发生变化 ;名士和隐士之啸享誉一时 ,啸成为社会时尚 ,普遍地参与到社会文化、名士风度和魏晋精神文化的建构中 ,士大夫把魏晋之啸推向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简评姚军继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研究热以来,专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进入到更深层次。为适应这种深层次的文化研究需要,马良怀先生的新著《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问世了。这是一部纵贯古今、对魏晋风度进行多视角多层次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化风尚,魏晋清谈之兴起,有其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说来。约有以下数端:其一,魏晋之际,政治险恶,各政治集团的争斗日趋激烈。士人稍有不慎,极易招来杀身之祸。故士人由原先的弹劾朝政转而口吐玄言,东汉末年的清议也由此转为清谈。  相似文献   

11.
李建中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撰文《神女与寡妇———对魏晋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文化审视》指出,魏晋文学中,以“神女”和“寡妇”名篇的赋有近20篇。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魏晋诗人来说,美艳而欢愉的神女与孤寂而悲伤的寡妇,并未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正在觉醒的女性意识。魏晋时期无论是美艳的少女还是新寡的嫠妇,并非全是恪守礼教而甘作男性或艳羡或哀怜的对象,而常常能够大胆、主动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当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已经随着汉魏之际的文化转型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魏晋文学的“神女”…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与他对魏晋文化资源的吸取紧密相关,这在客观上促成了他对魏晋史学的研究,对魏晋古籍的辑校和整理.对“魏晋风度”一词的首次提出,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倡导,对魏晋学术和社会研究的贡献便是他研究魏晋史学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集中摹写了魏晋士人这一鲜活的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士人所推崇和实践的理想人格,呈现出了迥异于两汉的独特风貌。魏晋士人超越世俗、自由独立的理想人格折射出魏晋时代儒家价值观的式微和道家价值观的兴盛。魏晋时代的人格之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诗意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在人格个性长期受到压抑的封建时代树立了一块不可企及的关的丰碑。  相似文献   

14.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文士的独特行为风姿的综合概括。它的产生和形成,乃是魏晋文士在丧失精神家园的恐惧、痛苦、悲哀和焦虑中,苦苦追寻人生出路,并按新的玄学人生观和生命范式去塑型自己的人生之在的必然结果。在不同时期,玄学的理论模式也不一样,但其核心要旨是“任自然”。这虽然是一种很难企达的人生境界,但它却有力地促进我国审美文化的发展,并奠定了我国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嵇康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论曾经盛极一时,其诗歌虽存世不多,但因其诗歌风格独特,仍能独步当世。对其诗歌风格进行考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魏晋时期名士风度、玄学思想以及隐逸风气的文化精神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气,研究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  相似文献   

16.
魏晋文化情结始终是冯友兰漫长的学术生涯中挥之不去的文化关怀。他勾勒魏晋玄学的发展轨迹,深切理解和多向把捉魏晋主体精神,全面呈现魏晋风流样态,凸显了魏晋玄学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时代价值。他重新发现了郭象,推举郭象哲学"辨名析理"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玄学研究的方法论宝库。辨名析理方法与汤用彤的"得意忘言"之法,标举魏晋玄学研究的方法论高峰,奠定魏晋一代哲学研究方法的二水分流之势。冯友兰对魏晋六朝哲学的整体统摄,助推了魏晋玄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从“三曹七子”到“二十四友”──试论魏晋文人集团与文学精神的演变李中华在魏晋时期的文学舞台上,相继出现了建安三曹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以及二十四友文人集团。这些文人集团的形成与消亡都与当时的学术思潮及文化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定时代的文化不仅陶铸了...  相似文献   

18.
试论魏晋士人的狂放风貌汤其领魏晋南北朝计三百七十年的历史,除西晋五十年短暂统一外,其间充满着分裂和动乱。在这一漫长的年代里,社会各阶层、各集团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阶层——土人,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在精神上受到的冲击尤为剧烈,他...  相似文献   

19.
围棋是传统四艺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魏晋时期棋风大倡,通过考察《世说新语》中保存的大量史料,可以了解当时的围棋观念、棋技、棋品、棋风的发展情况。魏晋棋文化表现出重道与重艺的倾向,这与魏晋风度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魏晋和晚明人的思想解放高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行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震颤,这便是发生在魏晋和晚明的两次人文主义的解放思潮。这两次为历史所罕见的个性解放思潮,时隔上千年,相互辉映,在中国人类文化思想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汉晋庄园经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