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与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加强信用建设不仅能巩固政府的执政地位,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带动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而且对培育健康的市场发展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现阶段广泛存在的政府失信现象将会造成政府失效乃至政府失败,严重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依靠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法律、健全决策机制、严厉打击腐败等来加强信用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地方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塑造良好的地方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对于公众的魅力指数,可以缓和甚至是化解政府与公众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事件的发生和遏制事态恶性发展。这成为地方政府在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压力与困境之下,为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等的沟通模式,注重公务员的德性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危机治理理念等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和维持政府信任是公共管理学者和实践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政府信任即政治信任,是公众与政府互动过程中对政治制度与政府行为的一种心理预期。综合来看,政府信任的测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通过公众对政府持肯定或否定态度测量,二是间接通过其他态度(如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测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有社会人口属性、政治、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等六个方面。改善政府信任需要深化政府改革、提高公众满意度;改进政府绩效、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形象、打击官员腐败;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5.
如何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按照现代政府的标准推进政府形象建设,这已成为现代性条件下政府建设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政府形象的构建关乎国家治理的效率与效果,政府形象彰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与民众关系的重新定位,政府形象助推政府自身建设的转型。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参照,我国的政府形象建设还存在政府形象亲和度不够,政府形象的传播力不足,政府信息公开与透明度亟待提升等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和强化政府形象意识,将政府形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加强政府决策的形象管理,为政府的"面子"做好"里子";运用多重载体加强政府形象的传播;按照现代政府要求着力攻克政府形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把政府形象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战略。1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共关系的最终目标是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良好政府形象对于政府公关主客体而言都是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财富。政府形象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力与效能的发挥。政府形象的判断标准因判断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对政府形象的讨论中,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形象定位问题,准确的形象定位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前提。由于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存在较强的依存性和牵制性,所以需要正确的定位以消除两种利益冲突的消极影响,使政府公关主体和客体对良好政府形象定位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7.
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时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是降低政策运行成本、提高效益取之不尽的源泉。针对我国政府形象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应努力通过健全体制,实现合法性的构建,既注重通过持续有效的政策绩效来换取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又要坚持政府价值理念,最终走向理想政府。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任其实是一个合法性问题,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成为政府信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无疑成为当代政府信任构建过程的题中之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是对传统民主的矫正与超越,其本质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赋予政府更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政府形象建设的核心问题,乃是自身行为的规整。政府形象的传播,必须建立在政府自身高度负责任的行为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年的"两会",虽然不是政府层面的活动,但却给不少政府官员提供了一个在媒体和公众面前频频亮相的平台。今年"两会"亦是如此:一场接一场的新闻发布会或记者见面会,让包括新任总理李克强在内的国务院和各部委办许多  相似文献   

10.
“虎照门事件”引发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讨论,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会影响政府机构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政府形象则是政府公共关系成败的重要指数和政府公共关系追求的工作目标。政府组织是一类特殊的公共关系主体,其特殊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公众的诸多特点和需求,掌握并且科学地运用信息传播中的原则和技巧,使政府公共关系真正成为加强政府组织公信力、提升政府组织形象、协调政府组织与广大公众关系的现代管理模式,从而增强政府组织的亲和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协调,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之一。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把握应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应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需要着重强调政府的平衡职能。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服务型政府应着重强调政府义务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尤其是政府义务与弱势群体权利之间的平衡。采取的措施应包括: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中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投入。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理念,是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演变中发展而来的。因而从顾客导向、结果导向和竞争导向三个角度构建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指出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政府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目的是促使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化公共管理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国家—单位统包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府责任强度,影响着经济社会建设与国民福祉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应加强政府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型政府有三个方面内涵,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把公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组建起来。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宗旨是为公民服务,以公民为中心。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责任型政府,通过宪法,让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防止无政府状态,促进公共利益。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宪政目标是建立民主政府,法治政府,有限与有为平衡的责任型政府。通过完善现行宪法,重视法治建设理念;建立多元的权力制约模式;做好政府职能定位;扩大公民权利等措施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具有如下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丰富和谐社会理论。对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研究具有现实紧迫性,必须在掌握乡镇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以及运作规律基础上构建符合乡镇政府特性的公信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现阐述我国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对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民生观已成为党和政府执政的价值取向及施政的最高准则,民生政治已然成为新的政治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政治责任,政府要以包容性发展的新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执行以民生价值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为民生政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证,推进以公民权利的实现促进民生权实现的社会管理创新,并把民生指教纳入政府绩效考棱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需要牢固树立“顾客导向”的政府理念;需要根据履行政府职能的需要进行“机构整合”;需要政府围绕权力运行实施“流程再造”;需要围绕政府责任实行“绩效约束”;需要围绕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