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复合单压电层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双压电层FBAR,它可以大大提高压电材料选择的灵活性。通过建模得到该结构的输入阻抗解析表达式,据此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模谐振频率随双压电层结构中的较高声速压电膜的厚度所占比率的增加而加速增大,而相对带宽随较高机电耦合系数的压电膜的厚度与较低机电耦合系数的压电膜的厚度比的增加逐渐增加,并且复合双压电层FBAR出现了单压电层时所没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由废旧轮胎制成的橡胶粉、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类发泡剂制备干密度为5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研究了橡胶粉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吸水率、抗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大,泡沫混凝土的开裂时间显著延长,裂缝发展速度明显减缓,抗压强度、孔隙率及体积吸水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沥青混合配料比的设计的步骤、方法,从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两方面结合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的控制要点,探讨了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正确推广执行新规范和做好工程技术、质量控制均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响桥面铺装层间界面剪切特性的因素开展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桥面铺装层间界面的剪切强度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调平层表面构造深度在6 mm左右时,铺装层间界面的抗剪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予以发挥;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和防水粘结层的弹性模量对铺装层间界面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而沥青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防水粘结层的厚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则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了碳化硅质泡沫多孔陶瓷,研究了陶瓷原料组分对该泡沫多孔陶瓷的烧结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素坯(成份为碳化硅65wt%、氧化铝15wt%、粘土15wt%、石英砂2wt%、碳酸钙2wt%、硅粉1wt%)在1550℃烧结,保温2h,制备出的孔径为1~2mm的多孔陶瓷,开口孔孔隙率可达89.3%,抗弯强度0.88MPa,抗压强度1.8MPa,热震次数15,满足金属熔体过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造深度指标对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粗糙度进行表征,研究构造深度对桥面铺装层间性能的影响规律。室内设计4种构造深度(0、0.4、0.8、1.2 mm)的混凝土板,并通过上述混凝土板制备桥面铺装结构复合试件,测得几种复合试件的拉拔强度、剪切强度、横向渗水系数及抗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受黏结材料类型影响,构造深度增大对层间拉拔强度影响各异;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桥面板构造深度能够提高铺装层间抗剪稳定性,但会对层间横向渗水和疲劳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采用通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交通荷载、路面结构层厚度、材料参数等对旧沥青上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影响,探讨了加铺层结构的荷载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研究带有无孔薄覆盖层的多孔橡胶板构件的声传递损失特性,给出了63 Hz~8 kHz频率范围内,不同材料特性如弹性模量、橡胶密度,不同结构参数如开孔率、黏性特征长度、热特征长度对多孔橡胶板声传递损失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如其它参数保持为常数,在2~8 kHz频率范围内增加开孔率、在350 Hz~2 kHz频率范围内增加材料密度、在63~160 Hz频率范围内调整材料弹性模量,都可显著改善多孔橡胶板的隔声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不锈钢丝网焊点,课题组采用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P MPAW)的方法,对丝径为0.35 mm,孔隙为1.25 mm的方孔状丝网进行脉冲电流对接焊。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微拉伸机研究不同脉冲频率、占空比和基值电流对丝网焊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脉冲频率为100 Hz、占空比为50%、基值电流为1.2 A时,焊点处形成的晶粒最为细致且具有802 MPa的最高抗拉强度;当基值电流和占空比不变时,焊点晶粒随脉冲频率的增大而逐渐细化;当频率超过100 Hz时,焊点由细小等轴晶向粗大骨骼状晶转变。当脉冲频率和基值电流不变时,焊点晶粒随占空比的增大先细化后粗大,焊点力学性能先升高后下降;当脉冲频率和占空比不变时,焊点晶粒随基值电流的增大逐渐粗化,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层结构声表面波的精确模型对决定衍射光栅常数的声表面波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其衍射光栅可使波导中导模向漏模转换,这一现象可用耦合模理论解释。模式转换效率可化作声波频率、声光作用长度、波导厚度和声波功率密度的函数,并利用数值计算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对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在盐冻融循环前后的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沥青经盐冻融循环后,温度敏感性增加,高温性能及低温性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冰冻温度、融雪剂浓度、冻融循环次数对这两种沥青性能影响的程度不同,并通过对两种沥青材料盐冻融循环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发现胶粉改性沥青抗盐冻循环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改性沥青SMA面层试验段结果分析,从原材料、拌和、摊铺、碾压等方面对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和预测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对合理地确定养护措施,制定养护方案,安排养护费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讨论常用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三种以改进指标为基准的、以高速公路养护为目的的回归模型,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模拟专家的评分过程,最后通过组合原理,建立起以灰色关联度确定权重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实例验证了本章所给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模型作为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提高其疲劳寿命、抗反射裂缝和抗高温车辙能力,成为沥青路面路用技术性能改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无加筋层、中间加铺玻纤土工格栅或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加筋结构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而玻纤格栅加筋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是影响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高温稳定性不好而导致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基于灰熵分析法,讨论了马歇尔特征值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马歇尔稳定度、VMA和油石比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影响显著,VFA和VV次之,毛体积密度最小,这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市内环工程项目,立足国产,采用茂名重交通道路沥青进行改性研究,并对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采用国产改性沥青修筑高等级沥青路面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状况,依据东北地区道路冻区、交通等级、土基强度等级,采用有限元对路面结构应力、应变及弯沉等指标进行了力学分析,提出了不同冻区、不同干湿类型、不同土质和不同冻深条件下抗冻垫层厚度设计方法及推荐值,最后给出东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设计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的方法。在使用普通的损耗材料进行设计时,很难在低频段获得较低的反射率。磁性金属纤维在低频段比普通损耗材料具有更大的磁导率,此前还没有包含磁性金属纤维的吸波材料的设计。文中的设计将磁性纤维作为一层,其他层由普通的损耗材料构成,利用设计的一个程序对这几层材料的参数和厚度进行了优化,该程序利用了改性的遗传算法。得到的结果显示出反射率在低频段有了明显的改善(-8dB对比普通设计的-3dB)。此设计提供了一种获得优良吸波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基于高度条件和重载作用,其受力状态以及静载模式下的受力条件都会产生极大差异。通过试验分析基于动载激励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沥青路面的损害机理。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测动力响应,基于实际工程,构筑了3种典型的沥青路面,采用FWD(落锤式弯沉仪)分析沥青路面的动态弯沉盆特性,通过动态应变传感器,得到基于动态荷载下的层底弯拉应变响应。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随FWD荷载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特性,3种沥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底具有较低的应变状态,且几乎不对路面累计疲劳造成损伤,相对于横向应变,具有较大的纵向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面板坝接缝止水结构中橡胶盖板起到防护和第一道止水的作用,其耐老化性能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根据GB盖板的使用环境,选择人工湿热老化试验对GB盖板的老化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动力学经验公式和Arrhenius外推法,以拉断伸长率作为考察指标、以老化系数0.25作为寿命临近值,对GB盖板材料在湿热和大气老化条件下的工程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盖板的耐湿热老化性能可以满足水利工程设计的需要.另外采用氙灯气候老化实验对材料的自然气候老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元乙丙层的耐气候老化性能大大优于天然橡胶层,GB盖板合理的结构设计对于延长盖板的使用寿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