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政府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本文拟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建立"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大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了从制度建立到现实操作上各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正确分析计划实施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计划下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在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村官”的优劣势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农村培养输送各类适合做“村官”的人才,使农村发展能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但教育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自身来看,还存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的共通性问题;从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需求来看,则服务内容有待拓展,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作用,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提升作用,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高等教育服务的地域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农村高等教育和城市高等教育。农村高等教育是以服务农村为目的,统筹利用城乡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主要对农村人口实施的中等教育后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教育。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是以新农村建设、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地市高等院校(主要是电大)为龙头,以县级社区学院为主体,完全面向农村社区(县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解决农村人口全面发展问题的,由中央政府提供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等部门共同实施的,由县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统筹整合的,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实施的,能够提供多种多次便利学习机会和满足学习者多方面多层次学习需求的经济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电大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已有两年半的时间。从项目实施的效果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很受基层农牧民学习需求者的欢迎,使不少农牧区学习者"足不出户"、"人不离乡",就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是一种学以致用见成效的办学形式。但面向农村开办高等教育,也有许多意想不到地困难,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农村实施远程高等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加强教学点和学习点的建设,提升各级电大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内蒙古电大农学院在两年多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的教学运行模式,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在内蒙古地区的开展指明了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在江苏省率先首创的服务新农村建设五项行动推出后,宝应电大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进步和农民增收致富搭建平台,实施四大工程,对有效服务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大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了从制度建立到现实操作上各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正确分析计划实施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农村与农业高校的历史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需求,中国高校尤其是农业高校需要努力承担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使命。农业高校要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新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应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入农村,服务农村,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本文在概述了“三下乡”活动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科技文化卫生方面,就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如何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效挖掘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华中农业大学自2008年参与此项目以来,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员自身实际,培养目标设定上注重与农业人才要求的吻合性,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与农业生产特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安排上注重与农业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实践教学落实上注重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同步性,在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一村一幼”是在彝区特殊背景下提出的一种解决彝区乡村儿童学前教育入园难,并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 贫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介绍了凉山“一村一幼”开展的具体情况,2015—2016年底共开办了3 060个幼教点,提高了全州学前 教育毛入园率。但在“一村一幼”实施过程中存在幼儿家长观念落后,幼教点建设时间短、任务急、质量不高、建设经费短缺、归 属权不明,幼教点师资匮乏、缺乏专业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讲活动,完善幼教点基础设施 设备,优化教学环境,重视师资培训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乡村外出精英的乡土回归,又是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思路。文章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在界定乡村外出精英和乡土回归概念的基础上,以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都获得较大发展的河南省C县实施的“回归工程”为例,分别从乡村外出精英由于乡土情结愿意回归与乡土由于发展需要积极吸引回归两个两方面谈乡村外出精英回归乡土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意义重大,是农村教育由人民办转向由政府办的里程碑."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新问题,对农村教育出现的新问题简单地按照三类地区划分方法去解决不能奏效,应该真正体现县与县之间的差别,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依靠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变;农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着眼"双轨制"思想,形成"自上而下"(国家视角)与"自下而上"(农村视角)两条轨道的对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也需要以这种"双向对开"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开发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一种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是现代教育史上培训规模最大、受益人群最广、影响最为悠远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除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将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理论知识适时传输到农村边远地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这是促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获得解放,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快捷、均衡、持续演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项目进村”是国家力量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变量,也是重塑国家资源分配体制的重要渠道。现行资源下乡体制下,乡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构筑了一整套“精细化”的公共产品分配、管理和输送体系。这在确保国家意图高效率投射乡村的同时,也因过度技术性的流程把控削减了对乡村实际面向的关照,从而出现产品供需脱节、服务目标替代、内生服务能力削弱等“公共服务弱化”的意外后果。对此,厘清涉及“需求识别”“定向配置”“长效管理”等价值的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逻辑,对改善“项目进村”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时下乡村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不仅应推动现有服务资源供给评价方式和多元参与模式的改良,也应促进公共服务数字赋能和内生机制的革新,实现“过程精细”和“结果精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陷入“两难”困境,其矛盾集中于“离农教育”还是“务农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等两个焦点。笔者分析了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四个基本因素和提出了确定农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四项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批判了“‘面向三农’是农村教育定位的严重误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徐州农村教育目前的现状,找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对策,是新农村与新徐州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对策,让农村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农民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真正把建设和谐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社区化推进农村“六大员”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六大员"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六大员"与农村社区化建设进行对接,提高"六大员"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