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琴诗悠悠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通晓琴理,琴技高超者也不在少数。在传世的大量诗作名篇中,有许多直接以琴、琴歌、琴赞等为题。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以《琴》为题的诗:  相似文献   

2.
吉林 《山西老年》2010,(3):35-35
玛雅文化最重要的历史遗存、1988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奇琴伊察遗址,位于墨西哥南端尤卡坦半岛。法国著名的玛雅史学家雅克·苏斯坦尔认为,"奇琴伊察"就是"伊察人之井边"的意  相似文献   

3.
文人与琴     
<正>"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  相似文献   

4.
虞和钦是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弟子。作为清末民国时期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亦操琴、藏琴、斫琴,并提出了琴之“工内适独”说、刚柔指说,尤其是他的《〈琴镜〉释疑》一书有功于杨氏琴学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文化口头与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斫琴、髹琴工艺是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在扬州地区自古流传有绪,而在今天亦得到很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内行买琴     
张萌 《北京纪事》2011,(9):93-93
我的第一把成人琴还是父亲1975年的时候在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时候用的,由北京星海提琴厂生产的普及琴。无论从做工还是发音都是"工厂级"的。回想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借了我一把琴,用了几年以后,声音已经很棒了。这种感觉就像是谈恋爱,两个人的感觉已经很好了。可毕业了琴就要还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失恋。于是我打算买一把属于自己的琴,这才算是结束了恋爱史,走入了婚姻殿堂!  相似文献   

7.
郭平 《金陵瞭望》2009,(23):81-81
魏晋名士与琴相伴、清高自重,这种特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始终的表现。琴人不愿意在歌台舞榭弹琴.更不愿奔走于权门。不仅是名士,即便是一介爱琴的布衣.依然是把人品琴格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清代末期.北京有一个以琴为生的琴工,名叫张春圊。  相似文献   

8.
孔子与琴道     
孔子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奠基者,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中,关于琴道、琴学的思想虽然记载下来的不多,但都是经典.无论是对于琴道的理解,还是亲身习琴、作曲的故事,它们都是中国琴学理论中重要的资源.文章通过孔子与古琴创作、后人所作与孔子有关琴曲故事等历史资料,对孔子在琴学奠基与贡献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藉此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9.
琴教在先秦儒道两家的乐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家借助琴这一载体,将道德建构、礼制思想、人格培养、艺术追求等内容内置于琴的艺术表达中,赋予琴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儒道两家学说既对立又统一,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不仅确立了我国早期琴道的基调,也为我国古代乐教思想构建了基本的理论形态,对后世以琴为核心的乐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绍陶先生家学渊博,精于琴艺;于广陵琴艺衰落之时,创办广陵琴社,弘扬琴学;培植琴人,传承琴艺。作为广陵派古琴第九代传人之代表人物,孙绍陶对广陵琴派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耶律楚材是蒙元初期重要的政治家、诗人、古琴家、禅宗大德,他在禅宗思想指导下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证人了万法平等的境界,并由此提倡三教合一的思想与实践.在琴学上,他琴艺精湛、风格鲜明、琴道高妙,主张以琴参禅、以禅统琴、琴禅一味的琴学观,是我国琴学史上少有的修养全面的文人琴家.他以琴会友,或与他们切磋琴道,或向他们传授琴艺,或同他们诗酒往还,影响了当时许多操缦雅士,大大推动了元代琴学特别是文人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夔的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歌作品也是姜夔作品中唯一一首琴歌作品,此琴歌用的是侧商调,琴歌曲词分为三个部分。此琴歌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琴曲的曲律婉转流美,古雅恬澹,曲辞有着烟雾迷津中的苍茫缥缈,黍离之悲的哀婉凄凉,和野云孤雁的清空洒脱等审美特色。曲调与歌词完美相合,抒发了作者对身世凄凉,世道变迁,家国破碎的感叹。琴歌《古怨》的审美特色反映了姜夔多数作品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古琴作为传统文人君子的大雅之器,呈现出与其他乐器不同的审美追求之旨趣。"琴者,禁也"的命题提出,意味着琴乐不像其他音乐那样,追求华丽的音乐表现力,以悦耳享受的音声满足听者的感官享受。琴乐的根本是禁止欲望杂念,收敛身心,回归心性的本源,达到万物合一的超然状态。"技"是"道"的基础,其实存境界仍是"以技入道",追求恬逸、闲适、虚静、深静和幽远的大雅意境。  相似文献   

14.
《琴操》撰者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多数解题附有歌辞,汉代的琴曲歌辞主要依靠此书留存至今,因此对汉乐府琴曲歌辞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关于《琴操》撰者,历来众说纷纭,这无疑会对歌辞年代及价值的认定产生负面影响。就《琴操》撰者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最终认定《琴操》为蔡邕所撰。  相似文献   

15.
正如琴湖日出与黄昏每次登上庐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琴湖,湖岸曲线玲珑,状似一把小提琴。加之湖边石上有古人刻"如琴"二字,更具深意,据说晚上湖边听水声如小提琴声,故取名如琴湖。无论清晨黄昏,站在静谧而美丽的湖边眺望,远山若隐若现,山中的薄云如轻纱曼舞,懒洋洋地与山峦缠绵在一起。美丽的如琴湖如忧郁的少女般秀美,清澈的湖水,弯曲的湖岸,加上湖边  相似文献   

16.
季仲玲 《南都学坛》2006,26(5):20-21
琴是两汉社会推崇的乐器,在汉代的演奏表现方式多元,汉画中琴的演奏主要有独奏、合奏、琴歌、乐舞、百戏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琴歌是古琴艺术中重要的音乐形式,对它的发掘和整理,是当代古琴音乐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从琴歌艺术的发展脉络、曲式结构、歌词与内涵、演唱、文献归纳、总结,可对其艺术价值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琴法是幼师专业中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科目.既花时间又有一定实践难度,是其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弹琴技巧、以及抓好琴法教学课堂设计,是琴法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别琴英语"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琴英语”是华人在早期中外贸易交往的实践中逐步发明的中英混杂语言。由于晚清对外贸易的特殊性,“别琴英语”由“广州英语”发展到“洋泾浜英语”。“别琴英语”虽是一种很不规范的英语,但它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当今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琴案苦茶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轼有一首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无论多么名贵的木料制成的琴,没有手指的撩拨,终究不能发出动人的声响;无论多么纤细娇嫩的手指,没了琴弦的跳动,终究不能悦耳。呷一口苦茶,我也不禁叹道:茶无水不苦,水无茶不醇啊!世间万物,生生相息,虽有此消彼长,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