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乔治·梅瑞底斯是与狄更斯同时代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交战中,曾一度以与畅销书作家竞争的姿态而活跃于文坛。百年来,批评家对他的创作思想未形成明确的共识。但是倘若对他的作品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其创作主题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流变性。他由一个在创作初期致力于女性解放的现实主义作家,转向中期以进化论和教育观念完善社会的理想主义者,再过渡到后期创作的现代主义风格。梅瑞迪斯创作主题的嬗变,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坛格局中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坛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其作品中不乏大量的强者形象。本文从创作动因、创作手法和创作意义三个角度切入,对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中的强者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跃是近年来文坛上颇为活跃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内容向内转,形式向外转,逐渐形成了“游戏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叶紫这位有才华的作家,虽然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象慧星一样一闪即逝,然而他的明亮的光辉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照亮了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坛,他的创作道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坛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其作品中不乏大量的强者形象.本文从创作动因、创作手法和创作意义三个角度切入,对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中的强者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契柯夫在评价俄国文坛时说:“最优秀的作家都是现实主义的”(1)。其实,把这句话用来评价中国现代文坛也是恰如其分的。在中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概念的“舶来品”,一开始便不是自足的体系。经过现代作家和理论家的不断探索,它才逐渐成熟和完善,逐渐汇成现代文学的滚滚大潮。如果说20年代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初创时期,那么30、40年代则是现实主义的成熟和繁荣时期。如果说印年代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为“为人生”的创作潮流,那么30、40年代的现实主义则要广阔得多,它除了继续体现“为人生”外,还要体现“为政治”这一时代趋向。而且在…  相似文献   

7.
1996年前后,出现在文坛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以强烈的关怀现实的姿态,反映了改革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和农村基层干部及人们艰难困顿的生存状态,反拨了先锋派小说对现实的疏离,拓宽了90年代文学的题材领域,然而在对现实的体验、理解与把握上,作家所持的却是有违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8.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9.
浅谈略萨小说的艺术特色——兼谈拉美文学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拉丁美洲新小说时期。拉美文学以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质,在群星灿烂的世界文坛上夺得了无可争辩的地位。在这期间,拉美文学形成了社会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四大流派。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大师”。本文对他的创作道路及其优秀作品的艺术特色略加探讨,同时也兼及当代拉美文学的某些特点。(一)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出生在秘鲁的阿雷基帕市。在玻璃维亚的柯恰潘巴上小学。在利马和皮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战斗的”——叶紫小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开这黑暗的阴森的长夜,并且要提更大的勇气,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叶紫:《夜雨漂流的回忆》叶紫(1912——1939)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高度的真实性,火一样燃烧的热情,深沉的思想力量和清新的艺  相似文献   

11.
周文是在鲁迅的扶掖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2 0世纪 30年代文坛的优秀左翼作家 ,从创作意图、创作原则到题材的选择、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都承袭了鲁迅文艺思想之精髓———现实主义 ,并且拓展了鲁迅小说的题材范围和人物形象系列 ,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他深得鲁迅白描手法之妙和讽刺手法的“含而不露” ,又更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反讽技巧的娴熟运用 ,以客观真实的人事物景勾画出一幅幅洋溢着浓郁地方风味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在中国1940—1960年代的文坛上几度浮沉,最终以悲剧告终,对研究这期间的中国文学是有着"标本"意义的。其"问题小说"创作与"中间人物"的塑造都为他招来不少是非,而究其根源却在于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赵树理的褒与贬实际上与对现实主义把握的正确与否有关。赵树理这一"标本"提供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为现实主义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3.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曹禺同志当年震动文坛的成名之作,也是几十年来历演不衰的名篇。繁漪是剧中的主角,是作家最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作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所创造的繁漪是一个历史的、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因此,剧作自首次演出直至六十年代,对她都有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以文艺理论的创作步入文学领域的。象他那样既是文学理论家和创作家的人在现代文坛上并不多见。有人称茅盾是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别林斯基,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作为文艺理论家和作家的茅盾,特别是他二十年代的文学观对文艺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坛.现实主义文学一直居于主潮地位,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与拓展,一直是我国文坛的重要现象,我国现实主义作家在坚持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地在自身创作中贯注进鲜明的时代精神。积极地吸取外国文学与其它文学流派的精华,表现出了兼收并蓄,别求新声的可贵品格,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进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南洋时期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加强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地位,提高了马华文学的创作质量。郁达夫的文艺实践活动,为马华文坛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留下珍贵文学遗产,促进了当地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准同志是一位带着浓郁的乡土芳香步上文坛而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对新的世界、新的思想、新的人物的满腔热情,清新隽永的文笔,质朴、生动、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形成了的他创作的可贵风格;而严格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则是他认真探求、努力遵循的创作道路(然而,这条路太曲折、太艰苦了,其中作家不无教训)。为了正确理解李准创作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亨利克·易卜生,作为“现代戏剧之父”,以其创作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全新的现实主义表现艺术,开启了欧洲现代戏剧史的新时代,他于19世纪70、80年代创作的,以《玩偶之家》为突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对世界各国包括远在东方的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半个世纪后,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上,年仅23岁的曹禺发表了他的杰作《雷雨》,这部剧作以其刺向旧世界的无情锋芒和巨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力量,成为中  相似文献   

20.
安·巴·契诃夫是俄罗斯以短篇小说誉满文坛的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在他短促的一生当中,小说创作之丰富,塑造人物之生动,在世界文坛上都是惊人的.完全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所创造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市民,以及地主、贵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