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后发展实践中,优化配置权力资源,保证权力合理化运行,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权力监督之必然性:权力监督是权力本质属性的料学反映,是权力主体和行使权力主体相对分离的深刻体现,是权力运行成败得失的理性总结,是反官僚主义和惩治腐败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的精辟论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权力监督之必然性的认识,而且为我们努力探索权力监督机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权力制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使之在法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权力制约的思想和机制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其必然性是由权力本身的特点和权力行使者的人性弱点所决定的。当前,要构筑权力制约机制,就必须采取依法配置权力资源、以权力制约权力、加强各种监督手段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是党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方面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审计在权力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权力监督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趋向多元化,权力监督机制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行政权力运行潜在着扩张性和腐蚀性,直接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影响,必须对其实施监督制约,使之在法定范围内行使,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司法监督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一般民主监督通过诉权为中介转化而成的国家审判监督,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和救济性作用,是其他任何监督主体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要确保行政权利依法、公正、高效地行使,就必须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较为系统、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制,但有时候仍然存在着内部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监督操作缺乏可行性等缺陷。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包括执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群众和社会舆论等监督主体在内的外部监督机制,来使之发挥对行政权力的直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权力政府”和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作用,以及建立行政人员的道德约束机制等内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来实现,这些乃是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监督行政权力行使或者说对行政机关行政活动实施监督的重要性在古今中外都备受重视,这可归因于行政活动本身的性质。监督的目标是控制行政权力的运用。首先,从行政权力的特征来分析,可以看出对行政权力实施监督的必要性。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是一个持续性存在的庞大的组织机构,它代表国家、代表  相似文献   

8.
任何行政行为都离不开一定的行政权力主体。对行政权力主体进行限制是由行政权力的性质、人的本性及行政活动的目的决定的。因之,行政权力运行法制化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尽管我国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执法不公、不严、不康、不文明的不良现象仍大量存在。这就要求完备制度、加强行政权力的主体意识和提高行政权力客体的监督能力,按一定标准,对行政权力主体实行全面限制,并把重点放在对其行政权力进行限制上。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制监督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制化的重要内容。权力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其对行政的监督是行政法制监督的重要方面。我国的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制监督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运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权力机关的行政法制监督也呈现出不足和弊端。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受监督的权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腐蚀剂,必须对其实施监督。邓小平的权力监督思想对加强执政党的权力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广义上说,自从有权力以来,就没有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只是到了近代和现代,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才制度化了,本文对制度化的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思想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遏制和消除腐败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把好用人关 ,按照严格的标准和完备的程序用好人 ,是加强权力监督和遏制腐败的重要前提。消除腐败根本在法制 ,必须有健全的法制和果敢的执法力度。共产党是执政党 ,加强党内监督是关键环节。同时要加强权力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把多方位的监督都搞好 ,权力运行才能进入健康轨道 ,腐败才能被遏制直至根除。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社会发展到需要拥有公共权力才能调整其公民权利运行秩序的时候,国家就会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而产生,直到进入共产主义才消亡。作为调整公民权利运行秩序的工具,公共权力来自于社会公众,但其自身固有的相对性、支配性和稀缺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存在扩张倾向甚至可能侵蚀公民权利,故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在社会主义中国,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不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尤其要发挥国家审计在制约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和公共性特征决定着权力的责任和影响。权力大,责任就大,影响力就越大。公共权力一旦失去监控而被滥用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进行约束和监控。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正确把握权力制约监督的主动权,探寻权力制约监督新思路,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有效监督与有效制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权力监督具有保障民主政治、保障权力稳定运转和有效行使的政治功能 ,以此可以将权力监督分为民主监督、权力制约和行政监察。这三种权力监督形式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共权力是不能被用来交换的,权钱交换中的“权”是已经被“私有化”了的“公共”权力,这一过程历经公权与职务分离、公权与主体分离、公权与客体分离、公权与职能分离、权力体系变异等五个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共权力仍有被变异的危险。为了防止因为权力所有者与行使者的分离所引起的权力变异,亟需为公共权力的运行设定规则,把公共权力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实行权力监督,权力公开运作,有利于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有利于我党取得群众信任,有利于提高干部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对腐败起到预警、抑制、惩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权力监督失效集中表现为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针对我国当前强化权力监督及其制度建设的迫切需要,尤其是针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学理的角度归纳了有效权力监督的强制性原理、全覆盖原理和生疏化原理,阐述了监督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以相应权力为支撑的强制性的、不可规避的制度安排上;必须以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基础,确保权力运行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留任何监督“死角”;必须以一定的组织措施降低掌权者与知情人之间的熟络程度,有效阻隔“熟人社会”潜规则对权力运行和监督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行政权力的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蔓延到高校的主要原因是权力失控,监督不到位。为此必须依法加强对高校各种权力的规范、监督和制约,建立职责明确的会计监督系统,同时效能监察要落实责任追究,理顺关系,发扬民主,重视司法审查,约束高校行政权力,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的监督,是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而正确解决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则是保证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监督意识,以专业技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监督等方面,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