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现象。其中,老年人随着子女迁移、流动,成为"老漂",更是近年来越发被公众关注的现象。如何保证"老漂"群体更好地融入流入地的生活,不仅关系到"老漂"以及"老漂"一家的和睦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系统分析"老漂"在流入地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面对加快"老漂"融入流入地社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佩佩 《现代交际》2003,(10):72-72
当“BOBO族”、“MO族”等时尚族群在流行前沿中成了“明日黄花”时,IF(InternationalFreeman,国际自由族)一族作为另一种职业风景来到了我们面前。这个概念是由“表演英语”的创始人、世界知名英语培训专家刘克亚先生提出的。IF一族是在世界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个性自由地选择工作、居住和旅游度假的一群人。 想成为IF一族,如下几种素质是必须具备的。 国际化的视野。由于学习和工作地点的频繁变更、所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IF一族总是处在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本期的特别观察讨论“网络社会”问题,编好之后与几个年轻朋友谈体会,突然觉得“网络”是不是能称得上“社会”其实颇值得一问。“社会”要义之最核心的一条,是指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建立起来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社会是牢固稳定,还是松散动荡,所区别的主要就是这种依存关系的粘度和强度。互联网是什么?想上就上,想下就下,谈得来就热聊,谈不来就断线,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这能算得上是“社会”吗?有一个命题叫“社会是网”,我理解;但若反过来说“网是社会”,尤其是把这个“网”定义为互联网,那可能就有问题了,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为切入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80后”产生的社会背景,对部分“80后”心理品质进行了逻辑演绎和事实分析。文章从“80后”、“80后现象”引入,联系有关社会分工、分化、异质性理论,着重分析了部分“80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问题及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屌丝"一词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改变的一种无力的心理状态。作为2012年度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屌丝"一词被当代青年争相认领,是认识当代青年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的媒介。"屌丝"社会心态的具体表现为财富拥有的自嘲心态、追求爱情的无奈心态和改变现状的无力心态,这是受多元思潮、网络媒体、社会矛盾凸显的消极后果以及草根时代的自我认同焦虑的影响所致,因此,加强对青年的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成一定的社会心理,“大跃进”造就了领导人这一群体特殊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精忠报国、急于求成、“左”倾定势、趋利从众等心理。其中多方面的因素酝酿了“大跃进”时期领导人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7.
连越 《现代妇女》2013,(12):I0020-I0021
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和普及,网络语言已经蔚为大观,自成系统。这些网络词汇与一般的词汇相比,更能体现时代文化和心理意识,时下的“裸”族词汇就是例证。文章通过对“裸”族词汇及其映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入分析,来透视当下的“裸文化”以及人们心理、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主编寄语     
和几个年轻朋友讨论一个老话题,就是如何“观察社会”。聊来聊去归到一点:观察“社会”其实就是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物”和“社会”不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身边的事物”实际上就是“社会”。如果忽略了“身边的事物”这个“个别”,“一般”的“社会”还会有吗?宋儒所说的“理一分殊”,费孝通概括的“差序格局”,就从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观察社会的角度,值得好好琢磨。  相似文献   

9.
人社部新闻发言入尹成基日前表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将借鉴国外经验,拟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养老问题之所以从一个公共话题发酵成全民热议的焦点.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试图以“经济”的方式解决“社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退休是一种政治权利而并非普通社会管理的内容;恰如纳税是公民法定义务而非可选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我们拥有的清闲和金钱越多,就越希望有天堂在德国,调查人员请人们列出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概念,结果“幸福”、“爱情”和“友谊”三项赫然排在榜首——遥遥领先于“性”、“独立”或“职业成就”。  相似文献   

11.
如果只是将证人当做破案的手段,甚至对证人采取“过河拆桥”的做法,再健全的立法也无法保护好我们的社会良心。  相似文献   

12.
"低头族"是一个新兴群体,它的出现是以智能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的。"低头族"群体的出现,不仅仅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小觑。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通过探析"低头族"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其社会影响,探讨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蚁族"亦即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蚁族"这一群体的构成状况是众多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资本上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伴随着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绝大部分"蚁族"来自农村这一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传统社会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之后,原有的单位管理服务网络在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得不到在“单位人”时期的贴身照顾,原有的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开展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关于“混社会”的对话基本都是这样的:甲:啊!老乙,最近过得怎么样啊?乙:哎呀,是老甲啊,没啥好的,这社会,凑合着混呗!尔后常常是甲乙二人同叹一声,或者会心地一笑。由这段对话出发,当我们试着把一些动词与“社会”这个词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搭配:“间社会”、“入社会”、“进社会”,但能够用来表示人在社会这个地方的存在状态的这个东西,最终似乎都是“混社会”或者“在社会上混”,似乎不存在“住社会”之类的用法。而“闯社会”、“入社会”、“进社会”又都在表达一种从社会外到社会内的状态转换,  相似文献   

16.
“微博忙人”现象的流行,是社会现实和网络传播的合谋:即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网络恶搞的泛滥及微博的普及;从传播的内容来看,被赋予了现代生活元素,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中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从这一网络现象的流行机理、传播内容分析入手,可见当前青年群体讲求个性创新、崇尚“娱乐至上”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应该理性地认识和看待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以更好地把握青年的成长特点和思想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暗夜的精灵,有着共同的名字——“80后”。大人们为我们创造了飞翔的天空,却忘了给我们飞翔的翅膀。我们只好偷了天使的羽翼,在暗夜里飞翔。被捉住后,只能无辜地惊慌。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80岁了。25年前,我因眼疾导致双目失明。在失去光明的日子里,我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坚持“读”书学习和参与社会事务,靠不屈的信念点亮了心中的“灯”,终于走出了痛苦不堪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散文 《现代交际》2006,(10):10-11
今天的你是喜欢王菲的另类、赵薇的活泼,还是小甜甜的叛逆?尽管“超女”之风让人侧目,“淑女”始终还是女性的主标签。不过,在你蠢蠢欲动想做一个E时代的淑女的时候,如果还用传统的小家碧玉或是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要求目己,显然与这个时代已不大合拍,E时代做淑女也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传说中,在日本,90%的人认同自己是中产;在印度,满大街的人都说自己是中产;在欧美,这个比重是70%~80%……但是,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收入和资产而言,应该够得上中产,但却诚惶诚恐地强调自己“被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