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①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②。天子呼③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注释①斗:量词,形容饮酒海量。②眠:睡觉,这里指醉卧。③呼:派。品一品1.李白与杜甫各有什么雅号?2.你知道杜甫赞赏李白作诗的名句吗?3.诗题为《饮中八仙歌》,以示豪放豁达,你能说出传说中的“八仙”的名字吗?导读杜甫32岁时与李白相识,当时李白已43岁,二人友情颇深。李白不仅饮酒海量,而且文思敏捷,才气横溢,杜甫对他十分敬佩与欣赏。诗中说李白刚饮了一斗酒,就能写出一百篇诗。且乐于过平常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倒在长安市上的酒楼里。皇上派船来接他也不肯上船,说…  相似文献   

2.
吾读太白诗,喜有浪漫味。大不满现实,遂为游仙醉。——陈毅《冬夜杂咏·吾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国天穹中一颗奇异的巨星。千百年来,他以“诗仙"名世。前辈诗人贺知章赠给他“谪仙人”的美名,同辈的伟大诗人杜甫记载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令闻逸事。而李白也确曾自命为“酒仙翁”。这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称号,直接关联着李白的“游仙醉”问题。游仙与饮  相似文献   

3.
李白、海亚姆分别是中国、波斯写饮酒诗的两住大诗人,他们的饮酒诗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在传达出的精神追求与现世要求方面,李白与海亚姆有着相同性;但由于文化背景与个人因素的不同,两人的饮酒诗在表现出的理想抱负、情感宣泄、创作手法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李白饮酒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从醉语、醉态和醉境三个方面突出体现了李白饮酒诗的独特的审美特征,醉语是心底波澜,醉境具有飞动的情思和朦胧的物象,而醉态更是独具特色的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6.
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约1/4,酒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和人生的组成部分,并且饮酒和写诗相得益彰。李白一生为什么对酒十分喜爱,在《月下独酌》诗里阐明了他的理由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约1/4,酒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和人生的组成部分,并且饮酒和写诗相得益彰.李白一生为什么对酒十分喜爱,在<月下独酌>诗里阐明了他的理由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历代文豪、诗词曲赋作家由饮酒行令进而发展成饮酒赋诗,这虽然不成规律,但实际上已不少见。且不说曹操,李白、杜少陵等须眉男子,天性豪放且富于情感的女词人李清照亦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之句。①写词多写酒是李清照词的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李白对陶诗的学习与继承问题,作了新的探讨。指出李白的“古风”受了陶诗《饮酒》的某些影响,其闲适隐逸的一些篇章逼肖陶诗,五律和短篇乐府诗也很有一些风格淡远的诗篇,可见陶诗对李白诗影响殊深。李白对陶诗的神髓深有体会,又善于兴会属辞,因此他对陶诗的学习能做到大而化之、神龙无迹。  相似文献   

10.
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一词 ,其实是一首托名之作。一、北宋李之仪“用太白韵”填写《忆秦娥》的事实 ,只能表明托名李白作的《忆秦娥》词在当时甚为流行。二、崔令钦《教坊记》无《忆秦娥》曲名者 ,并非表明李白作该词于“天宝乱后” ,而是李白根本未作是词。三、李白在《凤凰台》等诗中自始至终均未用“秦娥”一词 ,而《寓言》其二中的“秦娥” ,则并非《忆秦娥》中的“秦娥”。四、李白集中的《三五七言》诗 ,属“声诗” ,与《忆秦娥》词调毫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
对李白黄河诗的剖析、研究 ,论证了李白黄河诗的崇高壮美的刚阳之气 ,清新秀丽的柔美之气 ,以及想象联想、托物言志等方面的美学特征。同时 ,还通过对李白黄河诗“比”、“兴”、“夸饰”等手法的评论 ,丰富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总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白斗酒缘由考罗文进李白喜酒豪饮,在诗中时有流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品读这一类诗,无不让人惊诧李公之嗜酒...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改为“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饮酒有节周恩来主张饮酒“只论酒量”,“尽欢不尽醉”。他幼时即喜饮绍兴酒。长征途经贵州茅台镇,曾用超过一两的杯子连饮25杯,酒量不可谓不大。但他举行家宴,从不逞酒量,看一些老同志年岁渐长,总是再三嘱咐不要多饮。许世友上将善饮,且常把能否饮酒与  相似文献   

16.
关于酒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既醉》。这是一首祈祷规劝为内容的四言诗。“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这几句大意是说酒儿喝个够,饱受大恩惠。 中国文人有饮酒的传统,特别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曹操、阮籍、陶渊明以及李白、杜甫等众多嗜酒、善饮的文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这首《短歌行》中,正是通过酒,唱出了积久的忧思。阮籍的饮酒在当时更是有名,传说他“……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感叹“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他专门写了《饮酒》二十首。李白更是长醉不愿醒,这位酒仙号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杜甫也有“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陪章留后待御宴南楼”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饮酒诗反映了作者本人极其复杂的文化心态。对于李白 ,痛饮狂醉不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 ,更是其内在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饮酒 ,诗人宣泄、消解了因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独立人格而将自我与现实社会对立起来所产生的悲愤情感 ,并企望在醉的幻境中超越异化的现实世界 ,重新找到生命的本然 ,肯定自我的存在 ,实现自我人格 ,体验人生之乐。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歌的总体风格前人概括为“豪放飘逸”,其写景诗尤其是咏月诗最能体现这种诗风。李白的咏月诗想象力超旷飘逸,融注着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豪放飘逸的襟怀  相似文献   

19.
赵秉文对李白、杜甫都有极高的评价,诗至李杜,堪为千古绝唱,不应优劣抑扬于其间。同时,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诗歌的个性特点或日瑕疵也有客观点评,如称李白“词胜于理”,称杜甫“未知不诗之为诗”等。其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也颇有意味,如称李白、杜甫为词人之文,他仅师其词,不师其意等。作为金代颇有影响的文宗巨擘.赵秉文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与传播,在李白、杜甫的研究史、传播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认真思辨体认。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自我意识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容易受“隐含作者”支配,脱离最初的诗题构思行文,使诗歌呈现出违背初衷的状态,形成“跑题”现象.不管什么诗题、题材,作者总要借他人之酒,浇自家胸中之块垒,要么表现人生的伟大志向、卓而不群的独立人格,要么表现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有志不得伸的激愤、孤独和痛苦,形成独具特色的抒情艺术.可以说,“跑题”现象在李白诗作中有很好的体现,研究李白诗歌“跑题”现象,对提升李白诗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