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它不是以绘画对象来分门别类,而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文人画——文人所作的画,充满文人气息的画。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作品在其生前无人赏识,反倒是在死后百年,其绘画的伟大价值才被世人认识。但愿今人对王国维先生的“完全之人物”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要再等上一百年。  相似文献   

3.
正在世界绘画艺苑中,中国画长期以来一直不同于西洋绘画,主要是缘于有中国本土的笔墨特色和人文底蕴,它注重作品物象、物理、物情的表现和神韵意境的营造。中国画的新品种焦墨山水画,作为以最自然、本质、纯粹的黑白焦墨方式来表现,无疑是极为困难的。它不仅需要画家有师古人的功力、师自然的能力,还要有师  相似文献   

4.
画中丰腴色     
<正>今天的人们,总将"汉唐雄风"挂在嘴边,盖因那盛世的雄壮气魄,即便过了千百年,也依然令人心悸向往。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时光机器,不能穿越到那些令人憧憬的时代,去亲身感受古代华夏大地最恢弘的时刻。好在,我们仍然可以从当时的绘画作品中,一窥盛世的华彩与荣光。盛唐绘画,就如同那个昌盛的时代一样,雍容大气,成就斐然。当是时,绘画技术和题材都在前代的基  相似文献   

5.
牛潇靓 《社科纵横》2006,(11):127-128
莫迪里阿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独树一帜,耐人寻味,有非常好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莫迪里阿尼的绘画作品中尤其以肖像画和女性人体画最为出色,夸张的造型和表现手法更能打动观众,使他的绘画充满美感和灵动。他汲取了波提切利柔韧的线条,安格尔的修长人体,雷诺阿金黄和浅褐的色彩,使他创作了极具灵感的人物绘画艺术。莫迪里阿尼的一生中最感人至深就是他创作了一系列极具表现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他的探索使现代艺术家获得了表现的自由,使艺术语言获得了独立自主的价值和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绘画是一门"早熟"的艺术,就技巧而言,今日所见最早的作品都已臻于完美。我们无法推测此前的探索期究竟有多长。然而,在画师将绘画技法发展到极致后,却出现了一种并不十分看重技术层面的绘画——文人画。文人作画,讲究情趣、墨戏、心绪,唯独不怎么讲究技法。有趣的是,一代代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11世纪初,竹图就成为与人物画,风景画、花鸟画并列的中国画门类.这一时期堪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当时最著名的人物苏东坡(1037-1101)在其美学论著中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他品评了其远方兄弟文同的作品,后者是竹图这一绘画样式的重要创立者.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 《唐都学刊》2011,27(2):98-101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再加工而塑造的艺术人物形象。其原型是科举制度废除前的清朝最末一届举人牛兆濂,但朱先生并不等同于牛兆濂。关于"鏊子"说,是小说中的朱先生面对白鹿原上"农民运动"被残酷镇压的一个比喻,是对农民运动中的某些过火行为及运动被镇压后地主阶级的残酷报复所发的感慨。作品人物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表态,是作品中的人物以他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作出的表述,不是作者的是非标准和意义判断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然需要一大批创新型的人才来造就。邓小平首先提出全新的"四化"人才标准,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与专业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但是,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仅有"四化"人才还远远不够,必须把这个标准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而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四有"新型人才模式,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理想是根本,道德是准则,纪律是保证,文化是基础。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冯立鳌 《探求》2010,(2):56-59,80
思想文化历来是文化系统中最深层和最有决定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在内容上大致由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谋略文化及科技文化等部分构成。这是一个良莠混杂的系统,它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效。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应当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革命性的"扬弃"。  相似文献   

11.
郭天祥 《唐都学刊》2013,29(5):66-71
唐高武时期马政衰落的原因,前人或归之于典掌非人,或归之于内附突厥的叛变。其实,高武时期严重的边患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此时期牧地西南的吐蕃强大起来,北边的突厥死灰复燃,对河陇朔方有唐监牧地形成钳形合围攻击之势;频频进犯,杀掠人畜,监牧正常生产秩序完全被破坏。与此同时,唐与周边其他游牧民族的矛盾亦全面爆发,且屡败屡战,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马匹的过度消耗。再加上因边患而导致外部马匹输入的基本终止,高武时期马政的衰落也就势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12.
赵喜惠 《唐都学刊》2013,29(1):40-42
中国与罗马间的艺术交流源远流长,早在西汉,双方间就有了交流。降及唐代,双方的艺术交流更加广泛,涉及乐舞、百戏、绘画、雕塑等领域。在乐舞方面,罗马的乐舞曾传入唐朝;在百戏方面,罗马的吞刀、吐火等节目在唐朝盛极一时;在绘画方面,既有唐代绘画艺术伴随丝绸进入罗马,又有一些罗马景教绘画艺术传入唐朝;在雕塑方面,罗马雕塑艺术大量传入唐朝,并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图像学是一种诠释艺术作品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像的绘画技法、表现形式及人物布局方式的解读,只是图像学视觉上的识别,而画面人物反映的时代风貌、人文风俗及审美意境等,都隐含在形式美中,再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精神神韵,映射出盛唐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4.
艾冲 《唐都学刊》2011,27(6):1-9
唐代岭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单位具有地方高层管理组织与行政区划的典型性。武德四年(621),唐朝平定岭南地域,遂在南疆建置行政管理机构,分划管治区域。所谓"岭南五府"是对置于岭南大陆地区五个都督府与都护府的通称;而"岭南五管"则是对五个都督府及都护府管治区域的总称。与此同时,还有置于海南岛的崖州都督府。武德中,岭南地域相继出现11个都督府(初名总管府),管87州。"岭南五管"格局形成于天授中(690—692)容州都督府组建后。先天至天宝十五年间(712—756),岭南地域仍有六都督府,属州增至73个州。至唐后期,在"岭南五府"的基础上次第建立五个方镇,仍称"岭南五管"。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六朝时期,三吴地区的宗教信仰有些受外来移民的影响,有些则是由自身激发、转化、延续、继承而来,其中道教文化信仰的源头便可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此后又潜流涌动,到齐梁之际,在其西南部边陲地区孕育诞生了直到隋唐时期还有广泛影响的著名道教世家栝州叶氏家族。叶氏家族在六朝及隋唐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三吴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如果单纯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便很难反映当时的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17.
邹满星 《唐都学刊》2010,26(6):26-28
佛教艺术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艺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中国古代人物造像经历了"秀骨清像"、"面短而艳"的不同阶段,最终形成了大唐"曲眉丰颊"的造像样式,确立了中国式的佛像风格和民族绘画格式。  相似文献   

18.
刘洪胜 《阅江学刊》2014,(3):104-112
《唐语林》是一部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向来为研治唐代文史的学者所重,惜此书一直没有质量过硬的点校本,以致学者在使用此书时顾虑重重。周勋初先生点校的《唐语林校证》以其操作过程之规范、总体设计之科学、研究工作之深入弥补了这一不足,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但由于点校工作之繁琐,参考资料之繁芜,存在史料考订疏误、失校致误、专名号误用、不明词意致误等现象。新近出版之吴企明先生点校本《教坊记(外三种)》亦有类似疏误,尚无人指正,今一并论及。  相似文献   

19.
许州为中原雄镇,唐五代置节度使,建号忠武军,守国抑暴,收功弭乱,名噪一时,是中原防御型藩镇的典型代表。黄巢起义失败后,忠武军军事地位和影响衰微,而饱受战乱天灾的许州,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其恢复和发展的程度仍然有限,稻作生产也严重萎缩。  相似文献   

20.
魏耕原 《唐都学刊》2012,28(3):9-17
王维一生绝大部分生活于长安,他的诗歌、绘画、音乐的才能又都体现于斯。在后盛唐大诗人中,获盛名早于李杜。从高华流美一面看盛唐诗,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一代文宗"。除了应制诗显示京华歌手宏亮华润的才能,其他的长安诗昭示了盛唐的青春气息,更广阔地展示了长安风采与盛唐气象。他以长安骄子的情怀,描绘了长安人生活各种方式,跳荡着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