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 128家上市公司2005-2007三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了监事会年度会议次数、监事会规模、外部监事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和持股监事人数比例五个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显示,除了监事会规模对业绩影响不显著以外,其余四个因素均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说明自新的<公司法>实施以来,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存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较之传统行业应实施更积极的高级管理层激励.但通过2004-2006年我国192家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无显著相关性,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非公有制控制的公司高管薪酬高于公有制控制的公司,而股权激励比例偏低,说明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建议提高高技术行业高管薪酬水平,完善薪酬结构,积极加大股权激励力度.逐步降低国有持股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比例、控股股东性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与总经理兼任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当控股股东性质为国有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激励作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大股东的视角来实证研究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探究大股东控制在高管薪酬激励效果中的协同效应和壕堑效应。研究发现:内部高管比例越大,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小;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大。大股东控制与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关系密切,这说明在高管薪酬激励效果中大股东控制确实具有协同效应和壕堑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们对石油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与企业经营业绩不相符、薪酬激励效果不显著等质疑,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两职兼任情况不相关;与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公司负债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高管激励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高管持股比例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性,高管年度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高管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报酬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其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2010—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选取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高管持股、薪酬委员会的设置、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职5个特征,来探讨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敏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行业和公司规模变量之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是否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职和高管薪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独立董事比例、薪酬委员会设置与薪酬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监事会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有效监督,对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律、法规规定模糊,监事会不独立、地位较低以及知情权得不到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监事会实际上成为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没能有效行使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权。上市公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与监督作用:完善监事的任职资格、改善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构成、保障监事的知情权与检查权、提高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建立对监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进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提升。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管理层视角,对普通员工的激励效果则缺乏关注。从员工视角出发,以2014—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内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后的企业长期绩效。进一步地,内部控制对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在薪酬激励水平较低、非国有企业和业绩波动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这意味着,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有助于推进员工持股计划,还将提升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有效的内部控制将为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制造业482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内部控制指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指数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总额显著正相关,与权益乘数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指数能够客观定量的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企业加强内控建设、使监管机构快速掌握公司的内控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监事会制度的引入对于实现上市银行内部权力制衡、合法合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从上市银行现代公司治理实践来看,中国上市银行监事会管理体制存在独立性相对不足、职权行使可操作性不高、公司资源配置低下、信息获取存在壁垒、激励机制建设缺乏、监督职能出现交叉等六大问题。从构建内外三角双线管理架构、优化监事会独立性机制、打造监事会监督权力中心、明确监事会成员任职资格、打通监事会信息获取渠道、建立权责明晰责任体系等六个层面阐述了构建集中统一化的上市银行监事管理体制的战略构想,为新时代上市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防控风险和完成深化改革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受处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监事会的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监事会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并没有发挥作用的结论,指出,考虑我国现实情况,必须坚持董事会、监事会并存的治理模式,同时从监事会职责、法律、引入独立监事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监事会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处于整体性失效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为加强公司内部的监督力量,新《公司法》第123条对盛行于英美国家"单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予以立法确认。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监督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经过法理分析和效用实证分析,二者在监督机制的多元化及监控职能等方面具有互补性。针对二者可能产生的交叉与冲突提出解决措施:对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职能重新定位,独立董事定位为兼有监督职能和关系职能;为了使二者在行使各自职权时不发生交叉、碰撞并形成一定的合力,立法应对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进行明确的界定、分工。  相似文献   

14.
论上市公司公监事制度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运行现状进行考察,指出监事会监督制度存在失灵的现象,其症结是监事会和监事独立性不足,且其行使职权的各种配套制度措施不健全,以及我国公司信用体系制度尚未建立。在此基础上提出由证券监管部门委派公监事重新建构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构想,并对具体制度进行了实务性构架。  相似文献   

15.
监事会的独立性是监事会监督职权行使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以强化和保障。对监事会独立性强化的制度设计,应增设公监事和债权人监事。当公司正常营运时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应由公监事、股东监事、职工监事组成,当公司财务陷于困难时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应由公监事、债权人监事、职工监事组成。对监事的提名、选举、任期、报酬等具体制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部利益相关者角度,基金会内部治理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好监事会与理事会的内部监督关系,以及理事会与内部办事机构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通过引入博弈论分析得出:加大对理事会失职的惩罚,对尽职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皆给予一定的隐性声誉激励,有利于实现双方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对内部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促进其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采用效率工资并适当提高绩效奖金的显性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出发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如股东大会职能虚化、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监事会职能难以发挥、独立董事未实质性介入公司事务等 ,进而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对策 :明晰产权 ,优化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制衡机制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经营者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正值公司法修订草案引入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之际,重新检视董事会在中国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面向具有特殊的意义。面对监事会制度长期以来的形骸化现象与混合模式下出现的公司监管重叠与监管中空等现实问题,监督型董事会在中国公司代理权下沉现象普遍存在的背景中将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董事会,监督型董事会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功能为核心,尤其在监事会缺省的一元制语境中更应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关而发挥作用。在保证主体独立性与对象全面性的基础上,新架构下的董事会将能实现监督的灵活性与深入性,宜建构强化弱势股东话语权的选任机制、保障监督主体抗衡力的行权机制、创新多元的激励机制与权责适应的追究机制,从而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功能,进而推动中国公司治理实践与现代公司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在投资目的、方式、收回等方面与传统投资有很大区别,研究此投资框架下各项财务治理行为对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完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率。创业板是我国风险投资参与面最广的上市公司板块,以创业板2009—2013年期间IPO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及其形式。结果显示,风投方持股比例越高,参与时间越长,在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中拥有席位越多,财务治理效率就越高,但创业板中的联合投资存在“搭便车”现象。上市公司应努力完善并调整企业相关制度和治理结构,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合作,以最终实现高效的财务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