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语境是动态的,它与言语交际相互依存,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境历来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对于语境的变化可能会阻碍交际的发展这个问题给予的关注及探讨甚少.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理论观点为基准,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决因语境变迁带来的所谓的"不和谐"的言语交际问题,并认为这模式是一种基本的、实用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境创造论     
语境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是创造的。语境是由参与社会互动的人,在一定目的的驱使下,实施一定的言语行为,从而引起的或者激活的、参与言语行为和意义生成、参与言语行为和意义理解的因素构成的。语境有说者语境和听者语境之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创造的重要源泉。任何言语交际都是一个包括说话者和听话人双方的活动,因此创造是双方的创造。目的原则支配语境创造。言语交际互动中,互动双方角色等等因素不同,因此语境创造方式、创造程度、创造效果、创造主动性不一样。语境创造有程度之分。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境观是对语境的静态研究,文章试从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探讨语境的基本特征,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境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形成的,语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可显映性和可建构性。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认识语境的基本特征为语境学和言语交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冒犯言语行为是人们之间交往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它既可以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既可以发生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也可以发生在正式的交际场合。文章运用"目的原则",从产生语境、机制及后果对冒犯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分析。"目的原则"是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继承,任何言语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冒犯言语行为的产生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交际过程是语言的使用过程。交际中的言语都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语,因而,语境会对交际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中的关联理据与动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联理论指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同时涉及语码和推理两种模式.制约和统辖人们交际行为的是关联.根据关联原则,人类交际认知在于花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寻求关联至关重要.寻求关联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析词义、填补信息空缺、间接话语及"迂回表达"的理解等.另外,言语交际呈动态特征,其动态性是由语境的动态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语境对于动态言语交际有着重要意义。借助红楼言语例证的分析认知心理语境因素,揭示个人认知心理语境和社会认知心理语境对红楼言语产生的影响及其与言语得体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在动态言语交际中,既要关注交际对象的认知心理,又要兼顾社会认知心理的语境,努力做到言语得体,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言语得体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影响言语得体的因素有母语干扰、文化差异、语境、语体等几个方面。在交际中要做到言语得体,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了解并遵守言语交际原则,使他们具有文体意识,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来确定自己的表达方式、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会话合作原则、语境学为依据,对合作原则理论及在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进行了语用角度的阐述和分析。从而揭示了"违反会话原则手段"是日常有效交际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礼貌原则的跨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貌虽然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 ,但不同的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解释和侧重。在汉文化中体现“得体”和“谦逊”的言语行为用在英语文化中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因此 Leech的礼貌原则及次则不能有效地指导跨文化交际 ,甚至会产生悖论、矛盾。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交际双方没有取得文化认同 ,因此 ,作者认为文化认同原则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公民恰当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是宪政精神的体现,但不能忽视滥用网络言论自由权带来的危害。因此,必须为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设定必要的限度,原则限度包括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原则、比例原则,具体限度包括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13.
英汉礼貌原则比较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文章以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主线,分析了英汉礼貌原则表现的差异,提出了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论与Grice的合作原则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对合作原则的修正和补充,对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意义、修辞格、语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日常交际中两种理论之间的差别,以期更好地掌握关联论研究领域的这一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因为把言语行为范畴的“合作”与社会行为范畴的“合作”混为一谈,所以造成对格赖斯合作原则的理解相当混乱。如果把“合作原则”理解为是言语交际者遵守社团交际规约,对交际目的和具体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共同磋商过程,合作原则就具有相当强的阐释功能。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和语言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真实语言交际过程中 ,格莱斯合作原则经常被人们有意违反而产生会话含义。在任务式口语教学中融入合作原则的反应用练习 ,旨在将较抽象的语言规则现象通过有趣生动的任务训练来加以体现 ,使语言教学通过交际环境来完成 ,最终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in context of relevance theory,an inferential approach to pragmatics,which is based on a defi- nition of relevance and two principles of relevance:a Cognitive Principle(that human cognition is geared to the maxi- mization of relevance),and a Communicative Principle(that utterances create expectations of optimal relevance).Defi- nition of relevance and the motivation for these principles will be explained,and criticisms of them will be presented re- 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要遵循适应原则。适应原则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是言语交际的内在需求。文章同时剖析了适应原则的选择性和动态性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两个语用原则出发,对言语交际中不同性别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和认识不同性别在语用学视角内的差异,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进一步推动性别语言差异研究,以提高人们对性别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意识,使不同性别的语言交际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适应原则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取异是遵循适应原则的特殊策略。文章从动因、途径及语用基础三个方面探索了取异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