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法国年鉴学派是当今西方史坛上的主流学派之一。自本世纪初叶产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育成长,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新颖独到的史学理论,不断变革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它在西方史学界乃至世界史学界的崇高地位。年鉴学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20世纪初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科学的进步,观念的变革,都为年鉴学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年鉴学派的原则是“总体史观”。研究对象广泛,不限于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综合了社会科学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把历史研究从政治、军事、外交史,扩展到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无所不包广泛的研究范围中去,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是一种把所有文化现象都视为符号结构加以分析的文化和文论思潮,年鉴学派是20世纪法国乃至世界史学发展的主流。借鉴结构主义的理论视域,并结合福柯、斯特劳斯与年鉴学派的关系,可以将年鉴学派发展阶段划分为:结构主义年鉴学派与后结构主义年鉴学派。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国史学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同团结在《年鉴》杂志周围并组成了所谓“年鉴”派的一批史学家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在二次大战期间,这一学派根据М.布洛赫和Л.费弗尔的创议而产生后,就同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史学中占优势的经验主义、历史记叙(“实证主义”)史学进行不疲倦的斗争。同把自己的任务简化为只是记叙某种“事件”(多半是政治和外交史方面)的那些史学家相反,布洛赫和费弗尔主张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这一范畴以及研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几大流派中,法国年鉴学派影响最大。该学派以社会史、经济史为发展方向,其中社会史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从社会经济史到心态史、政治史,从计量方法的使用到叙事史的复兴,年鉴派的社会史不拘一格,却不断引领史学潮流的发展。年鉴派社会史在二战后的成就,说明社会史主要是一种研究思想和视角,而非僵化的概念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尤其是“史学危机”的呼声发出之后,当代中国史学真正走上了创新求变之路。随着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大量译介,同时,也顺应着中国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时至今日,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无论其在研究中是否运用,但都接受、认同或熟悉了“年鉴学派”的史学范式。中国史学界已自觉地与国际史学界进行对话、保持同步,力求汇人世界史学的发展潮流之中。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但恐怕不能否认,“社会史”研究已成为带动当前史学变革创新的主要力量。尽管学者们仍就何为“社会史”而争论不休,但它已经为整个史学界带来了…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是一种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历史现象,它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国内发展。西方是冷战中的一个主角,要深入了解当代西方世界,就不能忽略对冷战史的研究。在冷战刚出现的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就推出了相关的论著。美国的冷战史学尤为发达,先后形成了“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和“后修正学派”等不同的解释框架,到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新冷战史学”。美国学者运用渐次解密的各国档案,借助国际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冷战的起源、机制和影响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多样化的观…  相似文献   

7.
近20年中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待兰克和汤因比的态度的变化可见一斑。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日益转向分析的历史哲学,反映了现代西方史学理论上的一场大换位;在中国,历史认识论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在整个史学理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史学工作者还借鉴了目前流行的西方史学流派,例如年鉴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史学和心理史学的方法,为深化中国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8.
当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因历史学发展的不景气而惊叹“史学危机”时,法国的历史学却能够在学术界、文化界乃至社会生活中起着引人瞩目的重要作用。历史学家还成为众多电视剧的历史顾问或历史专题节目的制作人,频频露面,深受欢迎。而当代法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年鉴学派占有主导地位。“从研究室到发行渠道,法国历史产品已几乎全为年鉴派所垄断,”“没有任何集团能在众多的领域都取得如此优势地位。”[1]这个学派不仅是法国的,而且已走向世界,并推动了欧美及亚洲许多国家历史学的发展。自19世纪中期起,在牛顿力学等旧自然科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当今国际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是法国年鉴学派。本文简略论述了该学派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约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新史学一词越来越多地在法国刊物中出现。今天,历史学家中已很少有人怀疑法国已形成了“新历史科学”。什么是法国“新历史科学”?这种人类社会及其演变观点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新历史科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在这一时期内经历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它的开始是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和费弗尔在二十年代末创办的杂志《经济史和社会史年鉴》,它的继续是现代法国历史学家勃罗代尔的活动和“年鉴”学派成为法国史学的主要派别。最近十至十五年来,“新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的书评,在此书评中笔者通过分析作者在每章对年鉴学派各个时代史学成就的描述,概括出了年鉴学派的史学贡献。本书评还涉及了对作者的介绍、作者的写作目的、此书论证逻辑结构的分析以及笔者对此书和年鉴学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布罗代尔(FeranandBraudel,1902-1985)是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杰出代表,不仅在理论上发展和完善了该学派创始人提出的“全面历史”的范式(para山gm),而且在实践上以两部巨著——《地中海与菲力浦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1]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2]及一系列的论文做出了证明,为“新史学”在西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谓“新史学”,是相对兰克学派及其以前的“旧史学”而言。兰克(LeonoldvonRanke,1795-1886)是19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史学家,其于1824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年鉴学派,在与实证主义史学的较量和争论中,克服了实证主义史学的种种弊端,形成了与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范型存在明显区别的新的史学范型.这一新史学范型,不仅为教育史学新领域的开拓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且为教育史学研究中正确处理教育史学研究的“客观性”与教育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的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同时,年鉴学派所构建的以“历史时间”为核心的叙述体例和他们所倡导的以“问题史学”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教育史学研究及其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是法国史坛和国际史坛享有盛名的年鉴派史学家、法国学士院院士。他在继承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奠定的史学方法论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领导年鉴学派进入了鼎盛时期,把法国的史学研究从静态描述事件旧模式,...  相似文献   

15.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扩展了人们对历史时间的认识。长时段理论来源于法国史学注重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分析的传统 ,它也深受早期年鉴学派和结构主义的影响。长时段理论确立了“时间”与“结构”两个重要概念 ,并以此构建其理论框架 ,但这一理论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心理与心态--论西方心理历史学两大主要流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历史学是现当代西方史学领域的新兴学科,依据其源流发展、理论方法及传播地域分别形成了两大主要流派--心理史学与心态史学.心理史学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美国为中心;心态史学则由法国年鉴学派开创并倡导,以集体精神状态为对象.两者之间相互交叉又有区别,理论和方法上各有缺陷但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傅斯年的名字和“史料学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他的明确倡导下,中国近代史学研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派别,而这一派别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史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又无疑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使他成为本世纪初史学界的名流,因此,提到傅斯年,就不能不提到“史料学派”,而谈到“史料学派”,也不能不注意到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渊源,以及他的史学思想对这一学术研究派别的兴起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博斯年是“史料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史料学派”,是本世纪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具有庞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派别。因他们曾提倡“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科学派。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布罗代尔注重长时段趋势的总体史日益遭到西方历史学界的批评和质疑,引发了西方史学的转型。年鉴学派第三代历史学家也跻身于这场转型之中,聚焦于历史人类学、心态史和微观史学三个方面。本文以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名著《蒙塔尤》为例,具体展现了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话语体系是我国学界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最近30年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一些学者提出要终结中国人简单化地学习西方的时代,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判准,推动从主权性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的发展。今天关于话语体系的讨论,正是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中国经济史学从出现伊始,就是国际经济史学的一个部分,它的话语体系也与国际经济史学一致。中国经济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1949年以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实证主义史学、1949年以后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1978年以后形成的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多元史学,从而具有丰富的话语体系。我们如果充分利用国际学术提供的资源和我们自己的学术传统,在改进和发展中国经济史学的工作中取得重大进步,那么将能对国际主流学术的改进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在国际主流学术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城市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一块重要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美国的中国城市研究经历了西方中心论下的"冲击——回应"、"中国中心观"和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模式。在这种种模式演变中,来自法国的年鉴学派对其施加了重大影响,促使其形成向下、向内、多向度的发展趋势。年鉴学派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研究成果在美国中国学界引发了热烈讨论,促进了该领域及美国中国学的整体发展,甚至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反响。扼要梳理美国对中国城市研究的主体线路、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