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腊神话以悲剧的形式,通过大量生动哀婉的故事,展示了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架构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及各种抗争,从文化层面诠释了女性抗争的合理诉求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其中有着丰富的女性形象描写。物化描写,是希腊神话作为话语,发挥禁止的语言和真理意志等一系列规则的体现。通过这些规则,希腊神话对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建构,起着规训作用。这一规训的最终结果则是:女性在个体形象建构过程中,对男权控制的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性别歧视现象在东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男权制根深蒂固。神话隐喻折射出女性特点,也有意无意地向世人传达了它们的主题。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显现出"真"、"美"的原生态特征,多为罪恶之源;而日本神话中的女性虽从属于男性,但两性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含义,即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当代在家庭关系、女性身体的他者化、女性社会话语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社会"规训"的效应、男权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公共活动的排挤等。当代"女性究竟该如何实现自身解放"的问题已经不能单纯集中在政治层面,更为重要是要在哲学层面给予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分析尤金·奥尼尔的晚期经典剧作<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中所做出的反应,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同情地再现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6.
徐国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50-51,72
《简·爱》中的男权主义在婚姻爱情观的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两个层面的表现是:从个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男性的自私、控制欲和冷酷无情以及女性精神的不独立上;从集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外貌的极端重视而对男性外貌的忽视以及婚姻中的价值观上。通过对里德太太的分析,发现里德太太的身上也体现着男权主义,她之所以对简.爱如此痛恨,是因为她嫉妒简比自己的孩子从丈夫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庶出子女》是加拿大华裔女作家丹尼斯.钟的成名作,着重刻画了家族中第一代女性祖母梅英的人生经历及其命运多舛,展现了被男权主义置于边缘位置的加拿大华裔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诉求。本文分析了以梅英为缩影的加拿大华裔女性对男权主义的反抗与屈从的二元对立,旨在说明女性只有从文化意识上,从心理层面上自觉培养女性的自主意识,才能真正结束女性受男权主义奴役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论话本小说中的"女助男"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宋元以来男性渴求女性佐助的角色扮演世态 ,话本小说的作者纷纷把“女助男”母题作为创作的重心。该母题大体涉及到资助、智助、情助三个内容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显示出男权背景下的女性主体意识。它是依照宋元以后市井社会舞台上出现的男权弱化与女性“丈夫化”现象而进行的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女性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解放程度的重要尺度,因而女性总是现当代作家所关注和着力塑造的对象.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改“十七年”、“文革”文学中仅仅作为社会层面的那种单一的符号和载体,而变得色彩纷呈和绰约多姿.这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进步和收获.但透过这多彩和喧闹的现象细细考究,笔者却发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景况: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女性形象表现了现实女性的生命图景和存在状态,具备了本体论的意义,但有相当的女性形象却笼罩在男权意识的阴影之中,即这些女性形象与现实中的女性发生了错位,成了男权意识统摄下的个人欲望…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解析,梳理女主人公露西女性意识建构的3种存在形式:男权社会对露西女性意识的压制,爱默森父子平等自由思想对露西处于混沌状态女性意识的救赎,以及露西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从女主人公身边的男性世界、她对感情的精心维系到逐步陷入困境和她对自己情感轨迹的内省三个层面剖析了她在情感荒漠中的不懈探寻,探讨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解读了莱辛对女性人生探索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解析,梳理女主人公露西女性意识建构的3种存在形式:男权社会对露西女性意识的压制,爱默森父子平等自由思想对露西处于混沌状态女性意识的救赎,以及露西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3.
在男权话语的框架内,女性生理上的特点与所谓的女性气质决定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于是家庭成为女性问题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焦点。女性主义的研究成果表明,所谓的女性气质以及由此决定的女性被限制于家庭中的社会角色,是男权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而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一书中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帮助女性摆脱家庭的束缚,从边缘走向中心,为研究女性与家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通过对尤金·奥尼尔晚期的两部经典剧作<漫漫长日入夜行>和<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勾画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下的不同反应,形象地再现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15.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考男性婚姻问题时,老舍在理性层面上认可无知无识的传统女性;但在深层爱情体验层面上他又深入抒写男性在传统婚姻中的无爱的痛苦。在思考男性如何对待女性世界的问题时,老舍一方面同情女性受男权伤害的生命苦难,并从善意的男性立场出发,充分抒写男性庇护美好女性的深情厚谊;但另一方面,他又从男性自我防御的立场出发,表达对女性主体性的恐惧与厌憎。老舍的性别意识,呈现出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观念相交织、男权立场与合理的男性立场相渗透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当代作家玛格里特·艾特伍德的小说《可食的女人》体现了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男权社会的控诉。本文以杰梅茵·格里尔的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对女性从工作上、肉体上和婚姻中进行压迫的男权社会不断吞噬女性活力,使其成为不完整的女人的问题。男权社会在工作方面对女性仍有歧视和压迫,而对女性肉体的压迫使女性肉体失去活力,对男性有利的婚姻关系使女性陷入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剥夺了女性的职业,使其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从性别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为女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宽广的领域,但性别问题并没有随着新技术的进步而消亡,信息技术依旧表现出男权文化特征。性别问题深深地交织在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只有通过社会文化领域的变革才能真正消除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帮助女性在信息时代把握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女主角伊莎贝拉所处的困境,指出剧中存在着显性与隐性两个层面的性别对立,女性在其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伊莎贝拉在与安哲罗的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敢在公爵面前便黯然失色,这现实地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伊甸园之东》中斯坦贝克塑造了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地母型、天使型及妖妇型,描述了其在男权社会中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及其社会认同。本文借助于"他者"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从男权社会对三类女性形象的定位及其认可度来剖析作家的女性观,并指出斯坦贝克虽是男权体系的维护者,但并非评论界所说的"厌女症"作家,其对女性还是持一种认可和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李昂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借政治、历史等题材书写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其后殖民叙事展现当代台湾社会女性的迷惘与虚妄,而其政治小说文本中的女性通过身体政治消解男权话语中心的策略使身体具有了社会和文化维度上的意涵,李昂还通过重塑历史表达女性寻求自我身份认同历程艰难.其创作实践丰富和拓展了女性写作的空间,作品中的现实人文关怀对当代大陆女性作家写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