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论苏轼的词乐革新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词坛上,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尽人皆知的事实。而在唐宋时代,词为“声学”(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依声填词,“以协音为先”(张炎《词源》),歌词的文情须适合于乐曲的声情,俾“声韵相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方能珠园而五润,相得而益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轼开创豪放词风,不仅意味着词在内容方面的开拓,而  相似文献   

2.
朱敦儒简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误。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以下简称《本传》、周必大《二老堂诗话》、郑椿《画继》卷三均曰:“朱敦儒,字希真。”《词综》卷十二。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则曰:“朱敦儒,字希真,一作希直。”按“希直”之说源出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经籍》七十二:“《樵歌》一卷,陈氏曰朱敦儒希直撰。”查陈氏《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左朝请大夫洛阳朱敦儒希真撰。”乃知马氏转引有误。“真”“直”二字,笔划相近,辗转引田,难免混淆  相似文献   

3.
有宋一代为词的黄金时代,元、明两代则为词的衰微期,论词的单篇和专著亦较少。唐圭璋先生编辑的《词话丛编》所收元、明的只有六种。其中,以评词的审美情趣论,明人杨慎的《词品》,显得广泛而丰富,值得我们重视。杨慎生活的年代,正是茶凌派、前后七子和唐宋派先后活跃文坛的年代。他的诗含吐六朝,出入晚唐,以渊雅缛丽为特色。其词华美流丽,外在风貌颇似《花间》。有《升庵诗话》十四卷,“其所论说,实在明人诗话之上。”(《四库全书提要》)又有《词品》六卷,审美情趣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朱淑真的《断肠词》是宋词中面貌独特的词集,它的三十首词(《断肠词》收词三十一首,但《生查子·元夕》有人认为是欧阳修词),没有一首不是女词人对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咏叹,即使是那些题为《催雪》、《梅》等咏节物之词,词人也都以比兴、象征等手法,寄寓自己在爱情、婚姻上的思想情感。田艺衡《纪略》称朱淑真“因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指出朱淑真因婚姻不称意,所以写了诗词十卷以自我宽慰,论断是很确切的。可惜朱淑真死后,她的十卷诗词“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词序》),词只剩下三十首了。翻开《断肠词》,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歌和怨歌,那些抒发女词人对婚姻和爱情的悲愁、忧伤、哀怨、痛苦的词,催人泪落,令人肠断。对于《断肠  相似文献   

5.
0.1 近人刘师培第一个以专文论述骈词用字问题,其文题名《骈词无定字释例》,发表于《国粹学报第三年(1907)第五册第三十三期(1—2页),后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内《左(?)外集》第七卷.0.2 刘氏“骈词无定字”之说对后世影响颇深.刘氏所谓“骈词”,大抵指通常所谓“联绵词”、“联绵字”或“连语”.今人谈到这一类词时,往往沿袭其“无定字”之说,甚至因之而进一步对于骈词所用之字的性质提出标新立异之说.  相似文献   

6.
“以诗为词”,是苏轼词作的一个突出特色。对这一点,早在宋代的文人就已看到,如陈师道就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后山诗话》);李清照也指出,东坡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语)。苏轼创立清雄高旷的豪放词派,固然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性格特点、深厚的学问功底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用写诗的笔力写词,增加了词作的雄健顿挫、曲伸自如的气势,大大地促进了其豪放词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花庵词选》二十卷,上编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李白以下的唐五代和北宋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词作五百余篇,下编十卷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康与之以下的南宋词家八十八人的词作七百余篇.它是从五代以来到今天为止的许许多多唐宋词选中的一部特出的选集.这部词选的好处可从两方面来看:一、与后来人编选的许多唐宋词选比,它的优越处在于“不隔”——后人的选本,固然有高出于古人的地方,但是往往存在“以今稽古,病在不亲”(清人高士奇《绝妙好词笺序》语)的缺点.而《花庵词选》的编选者黄昇,由于本人就生活在宋代这个词的“黄金时代”中,所以就能避免后人常会犯的隔雾看花、隔靴搔痒的毛病.  相似文献   

8.
姑溪居士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著有《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凡七十卷,他是苏轼门人之一,苏轼有“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之句,谓读其诗,使人顿悟。其词亦工,尤长小令,清婉峭蒨,不减秦观。《宋史》本传(卷三四四)谓其“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味。”这样一位诗、词、文皆佳的苏轼门人,《宋史》仅有一百一十二字的小传,又  相似文献   

9.
苏门学士大多善词,但风格体貌却并不一致,而历来论词者都认为晁补之苦心踪迹苏轼,可入其门墙无愧。如南宋初王灼列举八位学苏的词人,只许黄、晁二家“韵制得七八”,不过黄庭坚“晚年间放于狭邪,故有少疏荡处”,还稍逊晁一筹(《碧鸡漫志》卷二);清代刘熙载则说:“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仅“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艺概》卷四);况周颐也认为“有宋熙、丰间词学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与长公为近”(《蕙风词话》卷二)。然而中间承继衍变的复杂情况,就不是略供消息的三言两语所能讲清楚,有必要做些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评判,以求得更深刻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徽学”之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徽学”一词,并非今日始。明朝弘治《徽州府志》《洪焱祖》小传云:“所著有《新安后续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千二卷,已刊于徽学,今废。”从这里可以看出,“徽学”一词虽然正式出现于明朝弘治年间,但从“所著”内容来看,这一概念的形成,远在此之前。据洪焱祖《新安后续志》自序云,元朝延祐戊午(一三一八年)郡  相似文献   

11.
词早在北宋即有雅、俗之辨,柳永词就因“曲俗”,一直遭到讥评。北宋末万俟咏的词集,始分为“雅词”与“侧艳”两体。南渡后,一时词籍竟以“雅词”为名,总集有曾慥的《乐府雅词》、鲖阳居士的《复雅歌词》、佚名的《典雅词》;别集则有张安国的《紫微雅词》、程垓的《书舟雅词》、赵彦端的《宝文雅词》等。倡导“雅词”是南宋初词坛的一时风尚。鲖阳居士编《复雅歌词》五十卷,收词四千余首,作为到北宋末为止的前代歌词的总集,寓有“述往事,思来者”之意。鉴于词  相似文献   

12.
最早批评山谷艳词的恐怕就是山谷的同时代人法秀和尚了。此事见于山谷自己的文章《小山集序》:“余少时作乐府,以使酒玩世,道人法秀独罪余以笔墨劝淫,于我法中当下犁舌之狱。”(《豫章文集》卷十六)其后是道学家朱熹的指责:“黄山谷慈祥之意甚佳,然殊不严重……艳词小诗先已定以悦人,忠信孝弟之言不入矣。”(《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而至有清一代对山谷词的批评就更多了:或谓“俳狎”(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卷一),或谓“鄙俚”(彭孙遹《金栗词话》),或谓“俗亵”不可以入风雅(李调元《雨村词话》),或谓失之于“伧”(《赌棋山庄集》词话卷十二)。在  相似文献   

13.
<正> 元好问为金代文学泰斗,其诗文在当时可谓独步北方文坛。其词上承吴激、蔡松年之后,亦可称为中州之冠。故清刘熙载云:“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也。”(艺概卷四)其词集“遗山乐府”有三卷本及五卷本两种版本,吴庠云:“旧见《遗山乐府》三卷者有赵蜚云借校大德高丽本。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之一”、“论句读卷之十”中较系统地了论述句子成分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论述也散见于对实词、虚词的分析中。界说十一:“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这里的“字”相当于现在的词,词与词组合,并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形式,便是句子。这个定义与现代意义上的句子概念已基本吻合。句由句子成分构成。《马氏文通》把句子成分称为“词”,共有七个:起词、语词、止词、表词、司词、加词和转词。其中前三个(包括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释“岂弟”     
“岂弟”一词,《诗经》中多有,在齐风《载驱》、小雅《蓼萧》《湛露》《青蝇》、大雅《旱麓》《洞酌》《卷阿》等篇中反复出现。毛传以“乐易”释“岂弟”。《载驱》“齐子岂弟”传:“言文姜于是乐易然。”  相似文献   

16.
王渔洋词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渔洋以“神韵”说驰名骚坛。从顺治末至康熙年间“主持风雅数十年”(《清史稿》卷二六六)。人们对渔洋多关注其诗论,而其词论成就遂被掩盖。其实,渔洋论词颇有心得,特别是他在古广陵扬州任上,“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居易录》记吴梅村语);以渔洋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词人群体,广陵词坛繁荣一时。他们填词论词,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词学主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影响,于清词、清词论的全面振兴有着先声之功。本文拟就渔洋词论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王念孙父子在他们的著作里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古人自有复语。”(见《读书杂志》卷三之四、三之五、四之九、七之四、八之六,《经义述闻》卷九、十五、三十一、三十二、《经传释词》卷五等处)他们所说的“复语”,指的是古汉语中的那种“平列二字、上下同义”的语言单位,其实也就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根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分析的重要步骤。《文通》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句子成分。它共有九种,即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和后词。《文通》卷十“句读论”中,只讨论了起词、语词、止词和转词等四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9.
《文馆词林》是唐中书令许敬宗等奉高宗之旨编集的一部总集,共1000卷,分类纂辑自先秦到唐代各体诗文。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六:“显庆三年(658年)十月二日,许敬宗修《文馆词林》一千卷,上之”,《玉海》卷五四据此也作了记载。唐王朝建立不久,太宗李世民就下令有计划地将前代文化遗产汇集整理,进行大规模的官方编纂,经、史、子、集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文馆词林》的编纂便是这一事业中之一项。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代词论家徐(钅九)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曾谓眉山苏氏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读了此词,深有同感。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篇,在艺术上已有定评,并有佳话留传后世,虽有微词,亦不过是一己之见,并不能有损这首词的光辉和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对此,本文不再赘述,只想就其思想蕴含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