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仲淹继承了我国古代士大夫重视名节的优良传统,在宋初士风因循保守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对老庄"无名论"思想的深入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儒家先贤前圣重视名教的历史总结,形成了既符合儒家精神又具有时代内涵的名节观.范仲淹的名节观,批判了老庄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名"的极端立场,主张把个人名利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相结合.以此名节观为指导,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庆历一代新型士人"大厉名节",敢于"直言谠论"和"感激论天下事",这对于培育宋代士大夫所具有的忠义之风,对于北宋儒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成熟极早,其生产、生活方式在后来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农业重时,故在古代诗歌中,咏叹"春"、"秋"的作品历代不绝,数量多,内容也极为丰富.20世纪前期,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谈到过这个问题,但学者们较为自觉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大家对伤春悲秋的原因、伤春悲秋诗歌的情感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初期,较多作家描写"母爱"都显得较为"理智",张承志却热衷于歌颂母亲。张承志作品中的"母亲"语义是极为丰富的,主要包括血缘关系的母亲、"拟制血缘关系"的母亲、草原女性、草原人民、普泛化的母亲等。这既与他的知青经历有关,也与他的审美期许有关。普泛化的"母爱"及"母亲——人民"创作主题的生成,使得张承志的"母爱"书写拓展为底层崇拜。这推动了他对于个体局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论“母亲水窖”与西部贫困农村女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命脉,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严重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女性是艰辛生活的最直接承受者,缺水对女性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母亲水窖"项目的实施给西部贫困农村女性的发展带来了良机,"母亲水窖"工程使女性得以平等获得水资源,促进女性身心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女性参与社会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在表现家庭教育时,除父亲外的另一主要施教者母亲,对其子的误入歧途没有尽到应有的教育职责.究其原因,中国传统"女教"所赋予女性的"三从四德"等规范要求与其在家庭中"相夫教子"的职责是极其矛盾的,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所担负的责任与所拥有的权力以及自身的能力也是极不相称的.如此矛盾现象使得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地位,由此也形成了家庭子女教育的一种严重缺憾.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老的"天时"观念不断地渗透到古代小说文本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叙事机制.<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不断地通过"天时"观念来演绎社会人生的兴亡律.与此同时,因"天时"变化而形成的天气异常意味着宇宙失序,与之发生感应的社会就会发生变故,这也给古代小说叙事带来了很大动力.另外,由"天时"观念引发而来的"时运"、"时机"之说也对古代小说叙事甚有影响,有的作品借此传达某种人生警悟,有的作品借此形成"天人之道"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戏曲家的文学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乐教化倾向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众多,其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戏剧家的艺术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戏曲家艺术价值观的产生影响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戏曲家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双重人格;二是中国古代戏曲家所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观;三是中国古代戏曲观众(既包括下层民众也包括统治阶级上层贵族)对戏曲的矛盾需求。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复杂,却可以用一个原则将之统一。这个原则就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风化"和"风刺"。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戏曲矛盾、复杂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8.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转变,由颓废无为转向积极高昂.其中.范仲淹起了积极的引导带动作用.范仲淹秉持济世救民、忠心报国的政治理想,并积极实践,奋不顾身,其思想和行动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士大夫学习效法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夏爱华 《中华魂》2013,(22):12-12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穷,全靠母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在钱米最匮乏之时,母亲每天只能给他煮米粥喝。去学校读书时,只能把凉了的米粥划成块带到学校充饥。同窗中有一位太守的儿子.对他很是同情,把好吃的东西带给他,他都原封不动,一口也不吃。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革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仲淹的变革思想,从朦胧到清晰,从大概到具体。最能体现"庆历新政"前其政治变革思想演变过程的是《奏上时务书》和《上执政书》。《奏上时务书》提出变革文风、讲求武备、注重人才、勉励谏官、抑制恩荫等五个方面主张。范仲淹此时的政治变革思想更多地表现为笼统模糊、不成体系。《上执政书》提出六点具体变革应对措施:"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范仲淹这次上书阐述自己的变革思想,重点突出,思路成熟,措施具体,层次分明,自成体系,"庆历新政"的大致构思在这里已经形成。"庆历新政"的内容在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有完整体现。这次条陈十事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全篇文字简洁凝练,重在实用。至此,范仲淹完成了从"怎么想"到"怎么做"的转变。宋人种种关于政治革新的言论或作为,可以概括为"择吏为先"四字。范仲淹的变革思想沿着这条线索演变。在以"人治"为特征的封建专制社会,要变革官僚阶层,与社会根本性制度相矛盾冲突,失败是必然的。王安石变法重点在变更朝令法规,并不去触动体制根本性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边连宝,清中叶重要诗人、学者,与大诗人袁枚齐名,并称"南北随园"。其一生困顿穷苦,有志难酬,故其诗记录了一个落魄文人悲苦辛酸的人生历程,它是中国古代失意知识分子的一部心灵史。在艺术上,"北随园"诗呈现清寒孤冷的抒情风格,在意象上,注重选取凄冷萧索的意象群,从而显示出与所谓"康乾盛世"不和谐的音调,为清代诗坛注入了别样生气。  相似文献   

12.
俄狄浦斯情结使母亲成为儿子的情人 ,儿子在感情上完全依恋母亲 ,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全身心地爱一个他所爱的女人 ,不能使两性关系达到精神和肉体自然、和谐的结合 ,而只能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得到爱的全部内容 :情爱和性爱。他与另一个女人之间 ,总站立着他的母亲。青年人要正确对待俄狄蒲斯情结。否则 ,势必给自己酿造苦酒 ,导演其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3.
林树梅和吕世宜都是金门人,道光间从周凯、高澍然治古文。林树梅诗文、绘画、篆石无技不精;吕世宜古文之外,专精书法、金石。林、吕交往以讨论篆石、古器物铭文为多。世宜称树梅篆石“深得篆初变隶意”,运刀“拙处正其妙处”;树梅佩服世宜篆隶及对古铭文的真赏。世宜晚年居海澄,不见他书载述,树梅诗可补其生平资料之缺。  相似文献   

14.
创作动力论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层面,并自成系统。古代创作动力论的真正根源, 是作家的生命需求。“发愤著书”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说和“著文自娱”说是古代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动力形式。这三种动力形式都与作家生命密切相关:“发愤著书”是作家生命压抑之宣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作家生命本质之实现;“著文自娱”是作家生命节律之需要。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一生毁誉参半 ,然而至今中国人还是喜爱他 ,不只是因为他的诗 ,他在文坛上的贡献和地位 ,因为他在一个古老历史的国度里展现了对“新的政治 ,新的人生”的理想执着及对信仰、真爱的热情和豁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科技非常发达 ,但从明朝中叶开始出现了停滞 ,其原因主要有 :封建的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对它的束缚、小农经济对它的阻碍、官僚政治对它的限制以及古代科技发展的缺陷等  相似文献   

17.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民众的时间意识表现为天时与人时二重组合.从民众时间意识的起源上看,自然时序、原始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节奏是形成民众时间观念的三大要素.从历史发展的路径看,早期社会以自然时序的天时为第一选择,随着社会生活秩序的确立,人们逐渐以适用社会生活节奏的人时为岁时体系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都认为庄子的浪漫主义受楚地诸族文化的影响,但很少有人进行过具体的论述。本文拟结合汉文古籍有关记载和南方少数民族活形态文化,从庄子的生平、处世态度、自然观、人生观、艺术表现等方面入手对此作一番尝试,并从这个角度对庄子的一些"奇思妙想"作一点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