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自古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传承燕赵人文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在锻造河北当代人文精神过程中,文学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自古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传承燕赵人文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在锻造河北当代人文精神过程中,文学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艺术的灵魂,自古河北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传承燕赵人文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在锻造河北当代人文精神过程中,文学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代伟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时刻关心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艺术发表的讲话和意见 ,紧密结合中国文学艺术的实际 ,高屋建瓴、恢宏博大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文艺理论 ,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润育滋养着中国新时期的文学艺术 ,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推动作用 ,使新时期的文学艺术 ,呈现出新中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邓小平文艺理论也必将对今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因此 ,学习领会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精神实质 ,并在文学艺术的实践中切实地运…  相似文献   

5.
处于社会主义时代的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在对其它历史时代的文学艺术的肯定性否定中建构起来的新的文学艺术形态。它继承和汲取了人类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把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因此,只有当我们把社会主义文艺与其它历史形态的文艺,特别是资本主义文艺放在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加以比较和考察之后,才有可能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有一个真正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学场论文论以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建构了一个社会文学艺术的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条文学社会学的思路,把文学艺术作为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的实践性产物,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以新的方式阐述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实践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超稳定的结构,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观念,为怪诞文学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和思想基础.巫的观念、民间信仰和道教、佛教等追求神异性和神秘主义,直接催生了怪诞文学艺术的产生.中国文学艺未以生命为美,促成了将不同的生命形式拼凑于一体的怪诞文学艺术.怪诞的文学艺术为生活在黑暗社会和异化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精神痛苦的假想性渠道.人类为表现个性、追求独创和免除审美疲劳,不断以陌生化的手法创造出怪诞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各国立法及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存在极大的争议,从分析这些争议入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并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界定、权利主体的界定和权利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王文革 《云梦学刊》2014,(1):99-100
有一段时间人们曾在文学艺术是应当“歌德”还是暴露、是该表现理想还是表现现实、是该描写美还是描写丑等方面颇多争论。基于文学艺术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果说在新时期以前文学艺术主要为前者的话,那么新时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文学艺术则更多倾向后者。站在文学史或艺术史的高度看,文学艺术的好坏、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它表现了什么、是表现美还是表现丑,因为美丑都属于广义的美。如同叶朗先生所说的,都属于“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为文学艺术家提供创作素材,文学艺术家为社会塑造典范。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给生活以积极影响。 文学艺术是客观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和客观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却历来众说纷纭。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几十年来已经成了左右我国社会主义文坛的定论。然而,前几年,又有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所谓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理论,影响较大的几种解释并立.学界对诸说的得失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劳动说"最受推崇.劳动是讨论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石,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泛指性根源.还应当深入讨论人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等心理因素的形成,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质,人的审美意识和形象性思维方式的生成几个关键环节,沿着这样的思路探寻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高迎刚 《学术研究》2007,2(2):124-127
对身心关系的强烈关注既是梁漱溟“新儒家”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文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其现代新儒家哲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立足于对身心关系的独特理解,粱氏文艺学思想大致包含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文学艺术的分类,以及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等对本学科的研究至为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起源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神创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 ,模仿说等。而建国后在我国文艺界则公认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本文认为 ,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复杂的、多元的。一元性观点是偏颇和不全面的。文学艺术是人类复杂的精神现象 ,它起源于复杂的、多元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纵观人类文学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无不证明,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客观现实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艺术的飞爆大河就从劳动生活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性的失范以及消费主义时代的莅临,文学艺术从表征领域的中心滑向了边缘:文学艺术的自律性在消费主义媚俗文化,特别是电子媒介制造的影像符号中遭遇解构.文学艺术必将继续存在,但其引领人类文化精神价值的历史使命却已完成,这是文学终结论所试图表达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大康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28-135,159,160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文学艺术是作为现实对立面被建构起来的,它处在与现实相异在的虚构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是由肯定现实存在与控诉现实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艺术意识形态与艺术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种悖论式关系恰恰最为有效地包孕着政治潜能。文学艺术的审美形式是感性形式,它由感性秩序构成;文学艺术就是以此对抗现实秩序,培植新感性,而这正是社会解放的起点。审美形式具有双重性:商品化与抵制商品化。作为一种形式,它为文学艺术设定形态,赋予可复制性和特定的价值,使它无奈地沦为商品;而另一方面,审美形式又让文学艺术获得自律性来抵制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于茀 《北方论丛》2010,(4):41-43
在西方美学史上,继柏拉图的艺术否定论之后,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又是一桩令人费解的公案.一般认为,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是黑格尔体系的结果.但是,事实上,在黑格尔<美学>中,还指出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现实原因,那就是"偏重理智"的时代不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里,文学艺术也沾染上"抽象思考"的风气,文学艺术与科学争夺同一块领地,是文学艺术衰退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8.
汉赋——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学的自觉时代”可以提前到汉武帝时期,理由是:一、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已得到充分的表现,如作家已能较自觉地运用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并以空前积极的态度追求文学艺术的形式美。二、已提出比较系统的文学艺术创作主张,从而步入了自觉、主动创作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从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角度看,中国文学艺术中存在一种"猿猴原型"。从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到晚近文学创作中的孙悟空,体现了中国文学艺术中"猿猴原型"的线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史学大众化或历史知识的普及要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传播正确的历史观点。这符合历史学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大众的根本要求。史学大众化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传媒工作者相互间应该采取理解、交流的态度。历史学家要客观一点,所谓客观一点,就是看待历史题材文学艺术作品时,把握基本史实不能够歪曲,这是大方向,同时必须认识到作为文学艺术肯定要有一些加工,有一些创作;文学艺术工作者也要谦虚一点,媒体要慎重一点,不要太轻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