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20世纪30年代英法对德绥靖政策失败后,"慕尼黑类比"随之盛行并流毒至今。这种盲目排斥一切妥协、鼓吹遏制和预防性战争的论调,多次影响了美国外交决策和对外关系。"慕尼黑类比"的依据是所有绥靖政策都必将失败,然而近年来很多西方学者对此提出批驳质疑,强调绥靖政策在历史上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本文指出,尽管慕尼黑事件证明了错误运用绥靖政策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但绥靖也不乏成功的先例。成功的绥靖政策不仅能够化解短期冲突、保留权力并转嫁威胁,还能从长远角度塑造一种非对抗性的国家关系。因此,对绥靖政策应做具体分析,"慕尼黑类比"根据一个失败案例否定所有绥靖政策,这种以偏盖全的错误做法损害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最后本文认为恰当的国际体系安排、长远的战略眼光是绥靖政策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曾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将自己定位为大英帝国的守护者,在其对外政治思想中也是以此来作为立足点的。在二战前,他反对绥靖政策,战时与美国结成特殊关系,战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苏反共,并设计了“三环外交”。其对外政策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延续至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治右倾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令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关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优越的民族心理和侵略性的政治传统;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的绥靖政策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得以延续;战后日本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治右倾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令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关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优越的民族心理和侵略性的政治传统;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的绥靖政策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得以延续;战后日本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5.
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尹明明关于二战前英国的绥靖政策,论者大多将责任归咎于张伯仑的软弱、轻信。本文运用不少材料论证了英国绥靖政策产生的主要根源是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无力进行实际的战争准备,为保住既得利益,只好过分倚重外交途径。在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一三十年代中,由于英法等西方帝国主义推行绥靖政策,使人类蒙受或提早蒙受了空前的战争浩劫,因而绥靖政策在历史上受到了普遍的抨击,这是罪有应得.但对绥靖政策何时产生、怎样发展及其结束的讨论,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常见一些论文、专著与教科书将绥靖政策的起点定在凡尔赛和约、道威斯计划或洛迦诺公约签订之时,我个人认为实在为时过早.构成绥靖政策的要素,不仅要有绥靖者、牺牲者,而且还有一个对谁奉行绥靖——即绥靖对象.历史上西方的绥靖对象主要是希特勒德国.但在签定上述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战争期间,英国从绥靖到对抗,从战争初期的失败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与它的国内事态发展有密切联系,国内发展推动了战争,战争又促进社会变化,人民对战后的期望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同时又为战后的“新社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大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的侵华活动不断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担忧,事实证明,日本后来也将澳大利亚列入了"待征服地区"的名单。但由于澳大利亚一向追随英国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此时其与日本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等诸多原因,因而,当时的澳大利亚基本上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产生了严重后果,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对德绥靖所造成的慕尼黑悲剧,早已人所周知。但此前美国也曾在绥靖问题上与英国合作,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拟就此作一浅述。 一、英美绥靖合作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在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的地位江河日下。为了保持自己在欧洲的主导地位,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威胁,英国竭力设法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当时“着手创作对德绥靖政策最初篇章的人是兰赛·麦克唐纳先生”。他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执行“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很快超过了英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为了避免被德国吞并,同时利用德国去攻打苏联,以期坐收渔人之利,便由均势政策转变为纵容德国侵政扩张的绥靖政策。其结果给欧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绥靖政策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在远东所奉行的不承认主义是西方绥靖政策的雏形,西方绥靖政策则是不承认主义的发展、继续。二者的共同点是避战求和、牺牲小国、保全自己,把矛头指向苏联,结果是鼓励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导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从历史渊源来看,绥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与中欧国家合作以维持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的回归和继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折了从1933-1939年德意关系由对抗走上结盟的演变过程。认为:以德国出兵莱因非军事区为标志,两国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外在因素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德意两国战后所处的不利国际地位和扩张野心是促使两国结盟的内在条件。尽管两个崇尚武力征服的国家狼狈为奸,把世界卷入了战争的深渊,但因各自的利益不同,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它们结盟的关系,不是有些学者认为的依附关系,而是一种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除史学界公认的美国企图将日本这股战争祸水引向苏联和美国陷入国内复杂事务被迫采取孤立于外界政策的原因外,作者认为还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二是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以便坐收渔利。三是要控制西半球首先必须稳定拉美后院,阻止德、意、日等法西斯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对日政策由软到硬的演变过程,说明美国对日政策是绥靖与遏制相结合,其核心是避免承担义务和卷入战争。  相似文献   

16.
绥靖政策是特定的政治现象.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为:实力的衰退;统治集团的战略思考和压力集团的推波助澜;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加快了大英帝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基于其和日本争夺远东霸权的需要,历经了牺牲中国的绥靖政策、与中国结盟的现实主义政策和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政策三个阶段,暴露出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控制中国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8.
对1935—1936年意—埃战争中,国际帝国主义推行的纵容法西斯意大利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人们更多地注意了对英法及其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揭露,而对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揭露甚少。实际上,一向标榜孤立主义的美国,也充当了法西斯意大利的邦兇。无论是意—埃战争前抛出中立法,还是战争期间修改中立法,都抹杀不了美国支持意大利侵略扩张的铁的事实。本文的意图在于重温意——埃战争的历史、揭露美国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美国确立以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为明,"贷款换武器"等"秘密行动政策"为暗,来达到政治、经贸、外交甚至国家安全上的战略目的的外交决策思路。通过宏观纵向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政策推进中的三点原则,可以看到美国对伊拉克出口绥靖政策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外交政策的模糊原则与政策实践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20.
英国政府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所推行的绥靖政策,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世人共知的。近四十年来,有关的档案文件陆续公布,研究著作迭连问世,这一政策的许多方面,被人们探讨再探讨,评述再评述。可是直到今天,绥靖政策的许多问题依然存有重大争议和分歧,关于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鲜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