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经势在必行。而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也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实现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剑军 《办公室业务》2012,(19):142-14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教育必须走向国际化。目前,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在教育国际化和企业之间,企业需要教育国际化培养人才,而教育国际化促进企业的发展。教育国际化中企业的贡献至少可以从创办国际教育企业、设立国际教育基金和国际教育奖学金等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使用循证文献检索,同时在EBSCO、ABI、SPRINGER、ELSEVIER和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得到52篇发表在同行评审学术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文献,剔除包括导论文章、书评和文献综述在内的10篇文章,最终得到42篇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研究的文献。采用知识图谱和定性分析法对4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论文发表的时间趋势以及期刊分布和主要研究者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重点梳理文献涉及的理论基础、研究情景、研究方法以及包括的研究主题。        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是管理者角色理论(10次)、Uppsala国际化过程模型/国际新创企业框架(9次)和资源基础观(8次)。②综述的大多数研究文献(39篇)都指出其研究的国家情景,并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情景(30篇)为主导,但是这些研究并未对其所基于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或制度情景提供充分的说明。③文献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由回归分析(OLS和GLS)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构成,但是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T-检验和F-检验等其他分析方法也被使用。④研究者还未就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定义和测量达成共识,而且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个体、团队、企业、网络、行业和国家单一层面变量对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以及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初步的研究进展,但是未来研究可以通过以下方向贡献于该研究领域。①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解释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未来研究不能仅仅依赖少数几个理论,还需要通过融合多理论视角来构建动态的研究模型。②未来研究有必要在概念模型中对基于的国家的特殊情景做出更多的说明,而且清晰阐明得出的研究结论能否以及如何推广到不同的情景。此外,未来研究应该更多地聚焦新兴经济体情景。③虽然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受到来自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但是现有文献却较少使用多层线性模型。未来研究应使用多层次模型来探索不同层面变量对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的综合影响。④这些研究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即更为准确的界定和测量国际化程度、更多地关注制度环境对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影响、更加重视探究动态能力对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充分挖掘网络与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间的关系、扩展新创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灏  杨建君  苏中锋 《管理学报》2009,6(12):1709-1715
在归纳现有文献中对企业国际化的不同界定的基础上,总结了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研究框架,并以该框架为基础对企业国际化的国外研究结论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果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151-152
全球经济化,结合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模式,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模式的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四种模式,并为我国汽车企业更好地推进国际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它代表了世界各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虽然中间先后经历了"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但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企业要想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可借鉴日本企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框架:以TCL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对现有企业国际化理论所涉及变量概括与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理论,设计了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分析TCL的国际化过程,对该框架进行了初步检验。结论如下:在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第一,企业的国际化愿望、国际化需要和国际化能力,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三个主要因素;第二,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订与实施有助于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第三,企业国际化的绩效将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愿望、国际化需要和国际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益民  方宏 《管理科学》2018,31(2):83-95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模型长期用一种刻板、静态的思想对国际化活动进行思考,事实上,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过程存在着复杂的、多元的国际化行为组合和行为序列模式。即使在国际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化过程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组织绩效。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体现出的“加速”和“跳跃”特征令世界瞩目,但少有研究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背后的管理者决策逻辑。而且,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基于管理者理性人假设,忽略了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国际化过程特征的影响。        基于高阶梯队和行为金融等理论,探讨高管过度自信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节奏等国际化动态过程特征的影响,并考察在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国际化压力的双重情景下该影响机制的变化情况。以具有国际化行为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整理获取2007年至2013年301家上市公司国际化过程面板数据,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管过度自信与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过度自信心理会促使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速度增加,不规律性增强;②内部国有股权比例增加显著增强高管过度自信对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③企业外部产业国际化竞争压力显著遏制中国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国际化速度和国际化节奏的正向影响。        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管理情景下,讨论高管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国际化过程特征产生的影响,验证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背后存在的高管非理性因素,为行为金融理论和国际化过程研究等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推进做出了贡献。另外,探讨内部股权和外部产业竞争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和产业竞争的相关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高管团队管理和企业国际化决策管理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12-13
2012年6月5日举行的江苏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对外开放新局面,使江苏省的经济国际竞争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对外影响力有大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丁杰 《经理人》2009,(10):98-98
国际化,并不仅仅指海外收购。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合作、利用国外企业的资源,甚至不出国门,将海外资源拿回国内使用,这些都是企业国际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知名度,同时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本文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方法,规避国际化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化路径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浙江是民营企业国际化起步最早的地区,路径多样化已成为科技型企业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文以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民营科技型企业国际化中的人才、品牌、管理和经营国际化路径,并对其发展轨迹和选择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John Quelch 《经理人》2006,(11):106-109
“假如我们守着中国市场不出来,就算这几年安稳,以后还会很麻烦,毕竟中国市场只有这么大。”TCL董事长李东生说。 但近日传出的TCL欧洲业务巨亏7.58亿港元的消息,又一次表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困难重重。 8月底,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John Quelch先生访问中国,《经理人》就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对其进行了独家采访。 本专题还就全球总部与各国分公司如何处理关系,国际化品牌营销组合的各要素如何配置等,发表John Quelch先生的署名文章——《中国企业如何打造全球性品牌?》供在国际化道路上摸索的中国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高端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的基本状况,包括国际化目标、生产技术状况、产业制约性和市场壁垒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调研结果对我国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从竞争要素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筑企业适应性国际化战略问题,对我国建筑企业基于适应性国际化战略的构建提出了建议,以帮助我国建筑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化的生产和贸易迅速地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国际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实施和开展技术创新国际化,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指导。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案例和文献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提出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国际化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中国石油的必然选择。BP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壳牌集团作为石油行业国际化的典范,他们的经验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比较了中国石油与他们在国际化程度上的差距,为中国石油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前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国际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感知风险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从国际化感知风险概念出发,通过引入企业资源能力(调节变量)和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中介变量),剖析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关系整合研究框架。通过对463家中国国际化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国际化感知风险与国际化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国际化感知风险不仅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而且还经由企业的市场进入模式间接作用于国际化绩效,即市场进入模式的中介作用显著;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作用受国际化经验的调节,国际化感知风险对国际化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国际化经验的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国际化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它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等在内的企业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在总结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全球化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及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与挑战;其次,分析了我国企业全球化路径及选择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性的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全球化的战略取向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对促进经济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0.
香港作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占据高附加值环节,同时,香港也是内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市场和门户。本文通过分析香港经济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平台优势以及产业特点,在充分结合中国内地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实施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