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女性老年残疾人不仅是具有年龄与残疾两个弱势属性的双重弱势群体,而且较男性群体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通过分析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老年残疾人口在主要社会保障需求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残疾人口的需求满足状况不如男性。因此,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应是一个"主流化"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并推测了当前我国老年残疾女性的基本状况.研究显示,当前老年残疾女性文化程度低,高龄带残率高,经济状况差,生活艰难,社会支持和养老问题突出.据此认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重视老年残疾女性困境的解除,加强立法、加快残疾人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使其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占我国残疾人口75.04%的农村残疾人,长期以来,其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农村残疾人事业和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滞后。基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重点保障与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农村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为农村残疾人改善弱势地位、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分析、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取向,对中国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就业保障、教育保障、康复保障状况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突出;保障的城乡差距大;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并对完善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江苏老年残疾人构成有8大特点:占总人口比例高且发展快;残疾率随年龄变化迅速;老龄化是残疾增加的主要原因;听残、肢残、视残和多重残构成老年残疾的大部分;农村及女性老年残疾率高;老年残疾领证率低;老年残疾率与地区人口残疾率相关、与老年人数相关;未来老年残疾人增长快。其次,老年残疾的社会经济状态研究表明,农村老年残疾人就业率高、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比例高;老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老年残疾有偶率低、丧偶率高。第三,老年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现状为:医保参加率较高、寿保参加率低;苏中参保比例低。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鼓励民间机构介入,建立劳务时间银行,组织老年残疾人之间的相互照料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区》2011,(13):7-7
等待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53.28%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占总残疾人数72.28%,正在等待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53.28%。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需要,对江苏省残疾人体育相关服务和需求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从不同残疾类群体接受服务状况、体育需求服务状况,不同性别残疾人接受体育相关服务状况、对体育相关服务的需求状况,城乡区域不同残疾人对体育服务的需求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残疾人群体的迫切需求;而且城乡残疾人体育服务不均衡,农村地区的辅助器具及康复训练实施均较城市落后。因此,需要加大对残疾人体育服务项目的投资力度,并从残疾人康复事业、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服务体系几个方面开展相辅相成的推进工作,促进残疾人体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10,(17):I0004-I0004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康复服务、文化体育,法制维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残联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南京市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观念偏见及认识偏差,我国残疾人福利理念落后、项目单一、服务缺失、福利水平低下。包容性发展提倡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特别是成果。以包容性发展的思路促进我国残疾人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从残疾人的生存性福利及发展性福利两个层面推进,具体包括完善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以及环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残疾人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时代的特点,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表现.一、中国残疾人现状对社会保障提出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中国的残疾人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各地民政部门兴办一些社会福利工厂,每年为国家创造的产值达几百亿元,吸纳了一部分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更为这类企业,为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主活和康复创造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为残疾人谋生存谋福利的事业,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总的来说,现有的保障体制,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标准低下,保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现状的供需缺口巨大。主要原因有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以及专业人员严重欠缺等。结合不同养老模式的特点以及发达国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照护体系的成功经验,破解当下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照护困境的最佳路径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创建"居家照护社区养老为主的LTC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认同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的关键,社会包容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有效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残障老人因生理缺陷或障碍,心理负担沉重,他们往往采取疏离社会甚至家人的态度,又因其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足,处于社会边缘而被社会忽略,以致社会融入程度偏低或难以融入社会。从社会包容的视角,分析残障老人存在经济收入偏低、社会认同度不高、行为互动缺乏、心理接纳程度低等方面的障碍,提出应加大关爱残障老人的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搭建社会互动平台,提高心理接纳程度和社会包容水平,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进程中,亟待构建符合残疾人需求、完善、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在全国第一、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数据,设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内容,并深入分析制度设计的合意性,同时对未来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进行供需预测分析,并提出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是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群体,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视角、开展的可行性、内容及其介入模式等角度综述我国大陆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据此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构建和完善我国本土化残疾人社会工作体系,实现残疾人的福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能老人日益增多,家庭养老不断弱化和医疗费用大幅上涨,这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以上现状,结合日本、德国和美国的相关先进经验,并从均衡配置个人消费及释放家庭和社会生产力两个方面对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社会基本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新路径。以江西省X贫困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为案例,研究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工作的推进,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各治理主体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资源、技术及制度的协同协作,从而提高治理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和社会三方面赋能。  相似文献   

18.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效解决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构高收费与老年人的低购买力,养老服务单一化与老人需求多样化,医护人员紧缺等,如何进一步拓展“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资金来源,完善其服务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马鞍山市为例,探讨新型养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要大量的护理费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失能老人逐年增多,长期护理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严重缺乏是困扰长期护理保险的瓶颈。疏通筹资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个人和雇主缴费、政府投入及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筹资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资金,能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家庭养老的日渐式微,由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应运而生。国家重视及国民习惯、政策共同体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和国家指导意见出台是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政策落地的两大动力,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供需矛盾是当前社区供给养老服务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等3个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的生成逻辑与运行现状,并据此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