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的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而美元的波动又取决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通过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数量与收入传导渠道是存在的,但利率与通货膨胀渠道不明显。通过控制本国货币供应量和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利率的调控影响资本流动进而影响汇率的变动,汇率变动反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通过对利率平价条件公式进行变换,利用条件众数模型对中美利差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汇率表现出急剧升值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提出应对人民币的升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3年季度数据,构建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R)、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人民币贷款余额(LOAN)组成的五变量SVAR模型,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三个中介目标中,信贷冲击对我国产出波动的影响最大,货币供应量冲击对我国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套利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波动及走向对于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影响 ,正确分析、预测人民币利率以及汇率的波动及走向可以帮助我国进出口企业避免外汇与利率风险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套利均衡原理为基础 ,分析了人民币套利压力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真正影响 ,预测了未来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的波动幅度以及它们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在用相关性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我国的货币供给是正向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影响强弱不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货币供给的联系更为密切;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际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汇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四个变量,建立SVAR(3)模型以检验1995-2008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用样本期间相关变量的季度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约翰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后发现:样本期间货币供给调整的短期效应远高于长期效应,实际利率对真实汇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很低(对产出有负影响),实际汇率对实际产出有负影响.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适当放开汇率波动的幅度有利于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际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汇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四个变量,建立SVAR(3)模型以检验1995-2008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用样本期间相关变量的季度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约翰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后发现:样本期间货币供给调整的短期效应远高于长期效应,实际利率对真实汇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很低(对产出有负影响),实际汇率对实际产出有负影响。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适当放开汇率波动的幅度有利于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变动趋势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通过引入凯恩斯主义的垄断竞争市场和价格粘性,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由本国和外国两个经济体组成的开放经济两国DSGE模型,运用Matlab平台下的Dynare软件包模拟了在技术冲击和利率冲击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变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冲击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影响非常显著;美国技术冲击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有一定影响力,但并不持久;来自我国和美国的利率冲击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影响极其微弱,且与利率平价理论不符。基于此,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提高非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汇率制度条件下会对一国贸易差额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构面包含汇率制度虚拟变量在内的面板协整方程,结合1994-2011年中国、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别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贸易差额对货币供给并不产生影响,而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者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贸易差额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同方向变化,即贸易顺差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贸易逆差则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因此,在当前实行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要适度控制贸易顺差对货币供给的冲击作用,以防范通货膨胀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影响货币汇率波动的因素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政府干预及其它因素。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及我国货币政策的长远目标 ,在入世后的一段时期内 ,除非十分特殊的原因 ,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坚挺状态。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主要国家经济衰退,其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连续降低利率。从2002年7月起,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2003年,主要货币利率下调到近50年最低。2004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美联储开始加息;2004年12月,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谷。2005年主要国家相继提高利率;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发生逆转,美元大幅反弹一路走强;欧元和日元持续走弱。2006年主要国家将继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继续谨慎、小幅加息;2006年国际外汇市场将保持目前格局:美元维持强势,欧元继续走弱,日元逐步回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易变的国际金融背景下,宏观政策遭遇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以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不可兼得的货币政策困境.在阐明利率和汇率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从人民币汇率制度角度分析了造成货币政策两难的主要原因,得出了人民币汇率在国内经济条件逐渐成熟时应走向浮动的结论,同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指出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由于各国的汇率制度和市场健全性存在较大差异,汇率传导的有效性也就不尽相同。在对中国2000-2004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在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不仅货币供应量变动对汇率变动的传导,而且汇率变动对工业增加值变动的传导都不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蒙德尔—弗莱明模型及“三元悖论”理论,对中国货币政策效用进行了解析,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效用,需要进行三个层次的优化:货币政策工具及内部组合优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优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盯住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效率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元悖论"揭示了我国一直以来的盯住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对外开放的加深,这一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认为,在资本存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最优点处于"三元悖论"的中间地带。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得知,我国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冲突的协调应当寻求"三元悖论"的中间位置,从而降低盯住汇率制度导致的货币政策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外汇管理制度下 ,国际收支通过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冲击 ,进而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论文就这一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逐步走向开放经济,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现行的盯住汇率制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制约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减弱了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和汇率风险.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汇率目标区制度的设计符合中国金融市场渐进式的开放路径,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因此,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体系,并进行相应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自2002年以后呈现超速增长态势.根据国际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我国外汇储备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量来说,都已超出国际公认的常规标准.分析了我国这种高额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不利于宏观经济平衡,增大了储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提出了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最终的破灭与日元高速升值期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人民币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步入了快速升值期,随后国内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也迅速膨胀,出现了与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类似的情况。通过对当时日本货币政策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扩大内需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