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简论殷商多神崇拜张玉强殷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可考的最早的一个朝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有着奠基作用的重要时期。殷代不仅以其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而著名于世,它的宗教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古代宗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殷代宗教是以多神崇拜为特...  相似文献   

2.
知识之窗     
元宵节之‘最’ 元宵节最早见于我国汉代时期,称之为‘灯节’。最早记载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下令民间‘上元燃灯’,以表示对佛的尊敬。 元宵节中,最早而又最高大的灯彩,是唐明皇李隆基命人制作的‘灯楼’。灯楼高达一百五十丈。  相似文献   

3.
金近先生在《新时期的儿童文学》一文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国自古以来有诗的传统,说我国是个诗的国家并不过分。但是,古代诗歌中除民间流传的儿童歌谣如‘摇摇摇,摇到外婆桥……’或‘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儿童诗。至少有  相似文献   

4.
杨青新 《南都学坛》2006,26(5):12-13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将单纯的汉字与先民丰富芜杂的宗教意识自然地糅和在一起,隐秘而详审地记载着古代汉民族对天神、地礻氏及人鬼等的崇拜与敬奉,从而集中地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5.
“麻胡”讨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以“麻胡”恐吓小儿之俗。此历代多所记载。鲁迅于《朝花夕拾》中曾两次提到。他在《后记》中说:“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图》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子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鲁迅所引《非麻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6年,四川省广汉县三星堆村,出土了一批稀有珍贵文物。考古学家们面对70多件与真人一样大的青铜铸造人像惊呆了,铸像之大,数量之巨,不要说在我国,在世界上也极其罕见。这些铸像有全身立像、人头像、人面像。除铸像外,这次出土的还有黄金面罩、青铜尊、青铜神树、玉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八○年出版的《辞海》中,某些有关文艺理论条目还颇有“左”味,像“人间词话”条就是一例。该条说:“《人间词话》……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为‘有境界’的‘最上’之作……其所谓‘真感情’是指先验的‘赤子之心’。作者最为欣赏李煜的词,认为最能体现这种‘真感情’。……”看来,编者也注意了词书的“客观叙述”的特点,没有正面断定是什么“主义”;但是,在加引号的“真感情”之前加上个“所谓”,并说是“先验”的“赤子之心”,这样,“先验唯心主义”的断语,也就“呼之欲出”了。《人间词话》那几条词论原文是这样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相似文献   

8.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9.
1.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  相似文献   

10.
一.佛教未传入之前肖像雕塑的乏匮中国古代的肖像雕塑,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兴盛的。在这之前,肖像雕塑只是偶有造作。史籍所载可信者似只有越王勾践为良臣范蠡所铸的铜肖像一例,更无其他肖像雕塑实物遗存。在古代,肖像雕塑的制作应该说和宗教偶像或神像的制作密切相关。如古埃及、古希腊很早就开始了肖像雕塑的兴盛期。古埃及历代王朝均雕刻法老肖像,而法老像的造作实则出自对法老神化的观念。古埃及自上下  相似文献   

11.
人物的肖像描写在《水浒传》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与许多古代小说一样,《水浒传》的肖像描写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讲究“写照”、“传神”、“写真”。但以语言文字画肖像与用线条和色彩画肖像毕竟不同,作家进行肖像描写,是要给读者以具体的形象造型,使人通过文字而唤起联想,从而对这一人物的内在性格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整体式的概括描写,是刻划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作家进行这样的肖像描写,是给读者以总体式的具体形象造型,可称之为“写真”。(水讲传)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大多采用这种方式。鲁智深一出场,书中…  相似文献   

12.
试论《诗经》中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宗教时,多认为我国古代宗教的资料和遗物十分贫乏;我国记载古代宗教的典籍问世也较晚,且内容时有混乱和矛盾;我国古代各民族始终未创造出一个系统完整、组织严密的宗教天国。在我们从宗教的角度研究了《诗经》之后,对这些观点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文章学》中,“传”是史体之一,或单称“传”,乃是用于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明&#183;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指出“字书云:‘传者,传(平声)也,记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183;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纪一人之始终,而后世史家卒莫能易。”《四库全书》载有“传记类”:一类以记述翔实的史事为主,崇尚朴实、雅洁。它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唐代,随着音乐的普遍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琴声为描写对象的诗篇。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说:“白香山 ‘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象这样摹写声音的“至文”,我们还可以举出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李贺的《听颖师弹琴歌》和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等。在这些诗篇里,诗人们八仙过海,各显  相似文献   

15.
释“屋漏”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近听有人把“床头屋漏无干处”一句中的“屋漏”讲成是“屋子漏雨”,实为不妥。 《辞海》释“屋漏”一词说:“古代室内西北隅设小帐的地方。语出《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  相似文献   

16.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7.
渡水皮具(浮囊、皮筏和皮船)在我国古代交通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学界关于其形制、起源、传播等问题的认识分歧较大。就形制而言,历史文献记载的“皮船”并非学界多认为的“皮筏”;关于其起源,目前学界主张的我国浮囊源于上古说、春秋说以及皮筏最晚始于东汉说,均属推测性结论。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浮囊渡水仍旧只能追溯到唐代中叶;就传播而言,唐代以来,浮囊已成为中原军队重要的军事渡水装备,因此浮囊自西夏传入中原的学界观点不足为信。此外,云南丽江的浮囊渡水习俗,自蒙古军攻大理时传入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8.
肖像描写,古称“写真”或“传写”,是塑造人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小说创作运用尤夥。作者借助于描绘人物的外形、体态、衣钸以、容止,乃至声音笑貌等等,给读者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曹雪芹继承了古代绘画和小说的传统“写真”艺术,且以其卓尔不群的艺术禀赋和深湛博大的艺术修养,灵明洒脱,别创境界。因之,《红楼梦》中人物的仪容“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显得神情宛肖、形神俱化,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为政》云:“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何晏《集解》云:“孔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杨伯峻《论语译注》把“周”译为“团结”,把“比”译为“勾结”,注云:“‘周’是以当时所谓道义来团结人,‘比’则是以暂时共同利害互相勾结。”由于《论语》的影响甚为广大,所以人们便以为古代的“比”在表示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世称奇书,在过去,它是很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因为书里记载了许多怪物,言之确凿,而又查无实据,所以太史公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然而,正是在《山海经》这部奇书里所记载的种种怪物和怪神,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原始宗教中的图腾崇拜以及早期的神和早期的神话,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