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论宗教传播对早期语言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传播和语言研究本属于两个不同领域,但宗教和语言方面的相关文献显示二者之间早有关联,本文从发动、定格、正负效应三个角度阐明了宗教传播对早期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指出宗教传播促动了早期语言研究的起步,指引着早期语言研究的方向,规定着早期语言研究的性质,并对语言研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回族文化由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交织、融合而成。回族在文化认同上表现了极强的两种文化结合的特点。与回族相比,东干人在中亚发展的文化带有更显著的“多元”色彩,但它保留的最基本内涵仍然是回族文化的核心———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结合形成的传统,只不过由于周围环境不同,在选择认同符号方面更趋向于汉文化的特色以区别于周围穆斯林民族。从东干人反观回族的“文化认同”,可以对回族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回族研究更趋思考上的多角度和方法上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毋庸讳言,但当前对于宗教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表明,研究其语言修辞艺术是了解他将宗教经验转换为文学创作源泉的关键。这为研究宗教文学和宗教文学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研究宗教徒的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文学创作所受到的信仰实践的影响,其作品往往会带上宗教的意图。因而,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宗教徒的文学家会在作品框架的建构、内容的选择、艺术手法的使用等各方面表现出与非宗教徒文学家很大的差异,奥古斯丁详尽、细致地描述其两次宗教经验而忽略很多个人生活细节的做法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来说也是如此,不仅仅要研究这些宗教徒作家创作了什么,还要研究他们所选择的创作内容、语言表达与其信仰之间的关联以及作品的宗教品性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宗教需要激情信仰,不能也无需采用理性论证的方式来检验宗教教义的合理与否、宗教体验的真实与否。二是宗教活动包含三个层次:信奉、参与、言说。以信奉宗教为基础,具有一定"家族相似性"的信徒,自愿参与到宗教活动的"语言游戏"之中,成员互动、遵守规则,最终使用有意义的语言言说宗教。三是宗教作为一种"生活形式",能够给予人生意义,但既不神秘,也不是必须选择的途径。对于是否要拥有由宗教赋予意义的人生,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宗教文化对日常语言的渗透和在语词中的积淀,阐述这种渗透和积淀都表明宗教文化对语言、尤其是对日常语言的自然渗透与宗教时日常语言合目的性应用与改造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平行路径。在对这一运动过程的考察中,我们不仅可以追本溯源探究日常语言中的“神圣”痕迹,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日常语言是怎样因宗教文化的影响而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构成宗教观念十分重要的各种主要因素之一.语言是意识形成的因素,是思维不可或缺的工具,语言"在观念上充当物质".语言把人的意识成果以物质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明晰的观念,使思想得以形成.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矛盾,以及符号"能指"的任意性、多义性,往往造成人思想上的混乱,使人想入非非,这为宗教观念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宗教也对语言及其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不仅最早的语言研究发端于宗教,而且宗教对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规范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宗教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十分特殊,将这两个研究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浅谈宗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现象之所以能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期地存在着 ,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就在于宗教自身有着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功能及其社会作用。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全面研究和阐明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 ,是宗教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多层面的。其主要方面有宗教的政治作用、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宗教的文化传播作用和宗教的社会交往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中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因其具有的独特思维性而成为语言学和哲学的研究对象。从隐喻的定义和它与儒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得出结论:因为有了隐喻,我们的语言、我们的世界变得越发精彩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往往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伦理道德、阶级状况等文化信息。英汉委婉语是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文章从委婉语的构成手段、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等三个方面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跨文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绍原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和比较宗教学家,他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民俗、岁时节日等和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方面。他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对比来揭示传统礼俗中迷信现象的荒谬性,引导人们养成科学的宗教态度,建立健康的民众生活,普及科学知识。同时,江绍原首创性地将医药民俗纳入到民俗研究范围中,拓展了民俗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为现代民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干族口歌里的民俗事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族进入中亚地区虽然已过百年,但仍然保存着我国带去的各种文化和生活习俗,这从东干族劳动人民语言艺术的结晶"口歌"里就可以充分地反映出来。这对我们深入研究西北民族风情、伊斯兰文化的亲和力以及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移民史、华侨史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语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本文从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等方面探讨了南传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独特的东干拼音文字、以中国西北方言为基础的东干语言、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东干文化、民俗色彩、美学风格、作家文化身份等层面,论述了世界华语文学中东干文学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乡庄"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生存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东干人的民族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5.
从赫哲族鱼皮服饰探寻三江平原的造物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哲族鱼皮服饰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延续性、民族融合与族际交流痕迹等多重文化特征,也反映出其民俗、宗教等内容。通过对特定的生态环境与渔猎经济文化类型分析,述评赫哲族造物的情感特征、审美特征、技术特征与功能特征,可以透视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产、人与宗教、人与物、人与自我精神世界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及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言、文字、文学、古文献、天文历法、农业科技、宗教等,并扩及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他的丰硕成果与非凡建树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7.
东干族是清末中国西北回族移民的后裔,自进入中亚地区后,从文化层面上接受了周边民族文化,主要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塑。东干讽刺文学借鉴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吸纳了俄罗斯批判现实社会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拓展了东干文学的艺术领域。东干讽刺文学之所以繁荣,除了受俄罗斯讽刺文学的影响外,也是东干作家文化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控过程中本土化资源的发掘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的较高感染率,已成为一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隐患。由于医疗资源贫乏,再因各种原因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致使少数民族地区防控艾滋病面临困难局面。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在预防宣传教育、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患者及其家属的救助关怀等工作中,应该发掘利用本族语言文字、民间自组织、宗教信仰、民间仪式等本土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在中国的战略格局中居于国防前沿,地位异常重要。民国时期,国人即关注新疆的移民垦殖问题,对相伴而生的民族关系问题也有深刻地思考。以史为鉴,研究民国时期学人对民族问题的思索,为时下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另外探寻时人的思想与当今中国所采取民族政策的契合点,为当下民族政策寻找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三星堆文化距今5000到3000年,学术界对三星堆文化的族源属性考证众说纷纭。由于时间的久远,文化的变迁,以当下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对三星堆文化进行一脉相承的族源文化研究已不现实。彝族的宗教和神话形成时间较早,对彝族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相对完整,变异性最小,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与彝族宗教和神话中的文化元素有许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