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遥在其有限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个系列:城乡交叉地带有文化的农村青年系列、女性形象系列:中老年农民系列和党政干部系列。其中,有不少形象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当然,也有偏颇和缺憾。  相似文献   

2.
论路遥作品中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路遥作品中的三个男性青年形象张瑛读路遥的作品,虽没有剑拔弩张的态式,也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更缺少光怪陆离的斑澜情节,但你的心往往会被作品深深攫住,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尤其是目睹体察农村青年命运的描写—─他们追求时的挫折、奋斗时的艰辛、颓唐时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陕西青年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对回乡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而又复杂的生活道路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处于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奋斗者形象,反映了  相似文献   

4.
路遥小说文本的表层精神幻像掩盖了其真实的创作心理,导致以往的路遥本体研究难以深入.路遥在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形成了难以排遣的自卑情结,这成为其日后小说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因.为了在作家的"白日梦"中寻求对自卑的超越,路遥创作中典型的特征是自卑与自亢的互见.这造成作品中凡是存有路遥自我精神投射的男性文学形象均呈现为"高大全",而其他文学形象,尤其是女性文学形象,只能沦为其超越自卑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路遥作品中,塑造了一些贤妻良母式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无私奉献,是符合男权观念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的审视下,这些贤妻良母过的却是丧失了自我与个性的生活,并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相似文献   

6.
废名、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家都善于在作品中塑造美好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心理投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崇拜"意识的现代体现,更是诗化小说家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7.
路遥是人生舞台上的强者,又是一个把文学创作当作神圣使命,以生命为赌注,全力以赴去创造的作家.路遥的文学作品感动人的至深至情的因素是渗透作品中的无法抹去的人文关怀情感.路遥以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人生信念,暖可化冰的热心关注中国农村青年的成长,关注中国人在苦难岁月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操守,关注生活于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爱铸就了自己的文学丰碑.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真诚而矛盾的, 一方面他肯定了一些有才华的农村青年在追求城市文明中所展现出来的进步和觉醒, 以及苦难中的奋斗和抗争; 另一方面源于他对黄土地的深情,他又希望他们能扎根农村、改造农村。诗意和苦难的张力使其作品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知青运动作为中国当代史上的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活动,对农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当时农村新生代的青年具有着深广的影响。知青对于路遥的影响同样是极为深远的,不但影响了其生活、心理、思想,更开阔了路遥的艺术视野、促成路遥创作心理的形成、激发了路遥执着的文化选择,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路遥:文学战场上的"红卫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路遥在"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经历入手,通过对路遥作品、创作随笔以及路遥生前好友回忆文章的仔细解读,分析了青年时期的红卫兵经历对路遥精神气质、性情、心理所发生的重大影响.红卫兵经历形成了路遥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具体体现为受难情结、政治情结、绝望意识,这直接影响到路遥的创作心理以及作品的具体写作.  相似文献   

11.
路遥小说中的爱情模式和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李娃传》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路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勋章和地母两种不同的特质。由此,我们发现了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下男性对女性的两种品格形象。  相似文献   

12.
路遥创造了"城乡交叉地带"的书写特色,其作品主人公的奋斗精神带给读者温暖和鼓励,爱情描写真切朴实,路遥的小说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变迁,加上自我形象的成功塑造和大众媒体的充分运用,使得路遥以为数不多的并不完美的作品拥有较大的读者群体。  相似文献   

13.
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塑造了大量的乡村女性形象,不少作品更直接以乡村女性作为表现的主体.这些女性群像基本可以归入苦难女性、女强人、道德女性和落后女性这四类范畴.借助这些乡村女性形象在时代中的审美衍变,通过对她们的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及未来出路的展示和思考,农村题材电视剧对中国乡村传统、乡村现实和乡村文化进行了全面探索与考察,完整地勾勒出一幅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图景,拓宽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5.
路遥作品写出了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农民向城市无产者转化之际产生的精神苦难。社会主义改革促使农村青年在思想上激烈地反抗自身的小农意识,同时又因找寻不到新的意识形态认同而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创伤型"单子"在文类规约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为作者设置了难题。路遥的苦难哲学作为一种准宗教的意识形态,为中国式"单子"提供了一种超阶级的认同,但因其对劳动的完全抽象的救赎,也使它在30年后的今天,日趋成为一种道德-审美的奇观而不复有介入现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作家路遥出生在陕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曾在《路遥小说选》自序中这样写道 :“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过程。”一体现在路遥作品中 ,鲜明的思想倾向之一是对农村的深深依恋之情以及对农村的无限热爱 ,这也是从农村走出的作家的共性。贾平凹曾这样说过 :“知青受了一点苦 ,所以写了很多小说 ;农民受了很多苦 ,所以什么也没有写出来。”怜惜之情溢于言表。路遥也不例外 ,他的作品中的浓郁的…  相似文献   

17.
典型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的具有高度概括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人物形象。春草无疑是一个典型,是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的艺术典型。而这种典型的本质内涵不是直接告诉的,而是让形象说话,一切观念的东西都隐藏在形象之中,以对形象的感知作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学三巨匠之一的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中国题材作品群”中精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中国女性的形象。这群中国女性的形象与他在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么,芥川描写这样一群中国女性形象的目的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这是芥川表达理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男权主宰着一切。女性则被男权社会、被道德礼教规范成了逆来顺受、温良贤惠和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种角色——女人的妻性。综观中国古今文学 ,绝大多数的女性形象突出地显示出妻性的特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再一次突出地塑造了几位妻化的形象 ,构成了该作在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意义在于高尚的追求--读路遥《人生》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它通过对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还相对闭塞、贫瘠、落后的西北高原农村的几个青年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某些新特点和存在的矛盾。小说创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高加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失败的描绘,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