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传世之作《传奇》,凭借中国文人感时忧生的文化人格,准确把握世态人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剖析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和人类无法抗拒的宿命。由于家庭、社会、时代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传奇》中的小说,无论是人物及其命运、作品的思想意蕴,还是作品的语言、意象等,无不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东方学的视角对项美丽主译的《边城》英译本 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 展开研究,可以发现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美丽对于东方的认识,以及在其翻译活动中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支配与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春秋中叶《诗经》结集后至东汉中后期,中国诗歌创作出现了近800年的衰落期。本文简要探讨了这一时期诗歌衰落的现象,并从政治社会形态、文化思潮、思维方式、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等方面对导致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生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生活》一书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及优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蔑视。其作者 (美 )明恩溥对晚清中国城乡生活的困惑与误解 ,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中国儒学的包容性、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文字的意韵特征及中国民俗的求吉尚乐精神的不了解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个来自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的基督徒对一种正趋衰落的乡村封建文化的蔑视心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解构的角度解读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短篇小说《女儿愿》。从《女儿愿》中所反映的文化二元对立之一: 强势文化/弱势文化进行解析,由此可以揭示文本意义的模糊性、非连续性及其多元性。当代不同背景文化在对撞中的 相互渗透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宿命的角度 ,重新审视了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形象的人性价值与命运悲剧 ,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主人公走向毁灭过程中宿命抗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正>学术专著《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发展》由云南民族大学马鑫教授撰写,2017年4月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及文化互适、多样性民族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与反贫困、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出发,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探讨了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团结、文化多样性与国家认同,尤其是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多样性公约》制度的内在缺陷,成为其实施困境中的首要问题;文本的诸多制度设计与WTO框架及理念存在冲突,使其在当今以WTO为主导的自由贸易体制下的运行缺乏良好法律环境。为此,需推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WTO制度关联,平衡多方面利益,发挥非政府组织功能。就中国而言,一方面要加快"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内立法,采取公约所允许的文化保护政策;另一方面要在解决国际争端中争取《文化多样性公约》的法律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无疑是一本好书。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话,则会发现,这本书中存在着某些误区,诸如:宿命的本体论、先验的认识论、实用主义的历史观、功利主义的文化观、非道德主义的伦理观,等等。之所以要剖析这本书中的哲学误区,是因为这些误区或多或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着的某些误区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身份、历史等三方面剖析了2006年曼·布克奖获奖小说《失落的传承》,认为小说塑造了强势文化入侵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占主导的两类殖民空间;反映了后殖民时期印度人民在空间异位下的身份失衡以及作者自身的身份失衡;揭示了历史的“宏大叙述”因为个体记忆而透露出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弘扬了印度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1.
《古典爱情》和《爱情故事》都以“爱情”为主要词汇命名,都以先锋小说著称,创作时间前后仅相隔半年,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意味深长的关联。《古典爱情》通过“虚伪的形式”,渲染了暴力血腥、人性之恶及神秘宿命,显示出明显的先锋元素;《爱情故事》则注目于世俗生活,通过现实事象直指人性的麻木与生活的无奈,属于典型的民间叙事,从《古典爱情》到《爱情故事》,暗示着余华从现代到传统、从先锋叙事到民间叙事、从虚伪到真实的创作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小说插图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代,在清末走向衰落。伴随着小说《红楼梦》而创作的清代《红楼梦》插图现存五十多种,独以改琦所绘的《红楼梦图咏》为《红楼梦》绣像插图中流传最广、艺术价值最高。从其艺术特点以及描绘的人物形象与景物环境等可以看出画家精妙的绘画技能,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风貌和命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从女性宿命的演绎与突破两个方面解读《玫瑰门》的两种女性世界并通过这两种女性世界之间对峙和承传的关系 ,论述女性宿命从演绎到突破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具体走向。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从《红楼梦》灵肉母题的话语形式、女性意义及文化精神3个维度展开阐释性描述。在灵与肉互为主体的能指空间中,彰显蕴藏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意义。在灵对肉的弱势抵抗和超越中,见证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显示文学经典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连环计》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护汉家江山的正统思想、君臣道义思想、"立功"立名"思想、崇尚智慧(勇武)的思想、爱美的思想、宿命的宗教迷信思想。明人王济的改写本传奇《连环记》与之相较,在基本主题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两剧变化的背后有深层的历史背景、时代文化特色和文人创作心态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道德宿命意识的虚幻性为雅俗文化的整合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与可能,其道德本体、赏罚主义、需要外在主宰力量等特征使《考城隍》以科举考试选拔城隍、因仁孝的儒家道德意识和关于"有心为善"的较好道德理论水平而施以"给假九年"的奖赏,以及其他情节共同展现了雅俗文化在道德宿命意识上的冲突与整合。  相似文献   

17.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观察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揭示出华裔青年内化强势文化(白人文化)后与仍坚守弱势文化(中国文化)的老年一代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刻画出处于美国边缘文化的华裔的种种心态。文章在分析指出其所反映的异质文化的冲突与痛苦这一主题后,对其现代主义的叙事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强调指出:不同文化间的对立和冲突必然将会走向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8.
《初潭集》成书于万历十六年(1588),此时六十二岁的李贽在学习、研究儒释道三教的过程中已形成了稳定的特有的宗教情怀。《初潭集》反映了李贽三教合一、因果报应、宿命观、超越生死和出入世间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代文体论著对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的文体性质说法不一。从文体结构分析,《难蜀父老》与檄、移、对问、问对等文体不同,当自成一类。萧统《文选》单独设立难体,当是。辩难之风盛行是《难蜀父老》产生的文化土壤,战国秦汉间辩难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难体文的发生、发展、衰落与转型。《文选》“难”类舍《韩非子》四篇《难》和一篇《难势》而仅录《难蜀父老》,并非舍早录晚、舍源头录支流,其原因与萧统舍章体而录篇体、舍立意而录翰藻、尊儒学而重教化的选文标准有关。《难蜀父老》独立成篇、文辞考究、注重教化,因此成为《文选》难体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