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漂泊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繁盛,相对于漂泊母题的男性书写,女性漂泊书写具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缺乏象男性漂泊那样古老的文化历史传统;其次,它的产生建立在传统女性书写中"守望"结构的坍塌之上.因此女性漂泊意识具有自身的特质.本文阐述从"守望"到"漂泊"的中国文学女性形象书写的结构变异,并试图以萧红的文学创作为参照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漂泊书写的一些特质.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对萧红小说的评价经历了"左"摇"右"摆的波动历程。但无论如何评说萧红的小说实绩,研究者大多囿于这样的思路:将萧红小说放置在文学史不同时期的主流思潮中进行评价。事实上,萧红对任何主流思潮都保持了警惕和疏离。本文试图选取思潮史视角,思考萧红小说如何与为何与主流思潮由介入到抽离,从而,在文学史视野下对萧红小说的整体意义进行重评。  相似文献   

3.
故园之恋--论萧红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园意识”是萧红情感链条中丰富而复杂的一环,萧红将生命中这种最深切的情感融入以家园为题材的小说中,传达出她在漂泊生涯中对童年生活的重新体会,对生命的感悟。萧红的儿童世界表现出具有人类学意义的生命原初体验;她在固守家园的劳动身上,以土地--家园中的个人生存形式来透视人类生存处境,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创作在抗日文学为主流的背景上无疑是独特的,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萧红的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她从女性主义创作出发,建构了与整个男性叙述语境全然不同的女性叙述视角.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独特艺术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与她的人生经历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个人生活经历曲折而又坎坷,也不时为人所诟病.萧红生前逝后的遭遇既有时代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个体的特殊性,这种现象的背后,交织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社会话语等多种因素,萧红形象也因此发生着历史变异.  相似文献   

6.
萧红在30年代的出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凄美的文学现象。童年记忆、无家情结及情感的漂泊无依等种种情愫在她潜意识心理结构中的蓄积、沉淀,幻化成了她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奇异的审美现象──寂寞情绪的生成与具像化、审美化。本文主要从童年记忆、无家情结及创作的心理等方面试析萧红创作中寂寞情绪的生成、体现及对创作所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谈论女作家萧红,总是首提其成名作《生死场》,并视之为“代表作”重点评介。其实,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而又具有独特性而言,萧红后期的《呼兰河传》则更能真正“代表”她小说创作的水平和风格。  相似文献   

8.
漂泊感是杜甫诗中尤其是后期诗中的一条情感主线。这种漂泊感常常伴随着孤独感,它首先是一种悲剧意识,表现为政治失意的孤寂,生活窘困的悲凉及故乡难归的失落;其次是一种栖身世外,回归自然的境界。在杜诗中,这种漂泊感有时是通过一些明确与漂泊相关的词来表达的;有时则隐藏在一些具体的意象之中。  相似文献   

9.
漂泊的诱惑:张雅文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臣 《南都学坛》2002,22(1):69-73
张雅文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经历的作家 ,她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从她长期漂泊的生存状态中得到了体现。漂泊的生存状态直接受东北地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进而发展成她的个性特征。追求自由、冒险和侠义的自由人格 ,女性参与文化 ,体现出女性主义理想的当代文化精神是这一特征的主体内涵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鉴于前人的研究,本论文试图从萧红小说的题材、人物、环境等方面分析萧红小说中的地域文化色彩,从而探索萧红对东北地域文化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往往对生活的观照形成了一种特别姿态和角度。正如鲁迅之于国民性的洞察与鞭挞,冰心对母爱、童心、大自然的赞美一样,萧红作为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一定也有着某种贯穿性的蕴含她独特体验与发现的东西。《生死场》被认为是表现爱国主义与民族抗争主题的,《呼兰河传》被看作是回忆故乡和童年的散文化抒情小说,但我觉得背后总有某种深层的东西被遮蔽被忽略了,在一次又一次投入萧红的小说世界后,我终于获得了豁然开朗的感悟;萧红独特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从语言背后彰显出来,进而使她的小说世界得到了重新敞开。一、呈现生命的本…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素以主题多元著称。但对于"漂泊"主题的书写却一直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一方面,她在对众生漂泊经历的书写中,追问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对现代人心灵漂泊困境的关注中表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漂泊虽然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但漂泊者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创造社作家的漂泊小说,是一份独特的文学成就,尤以两位主将郭沫若、郁达夫的创作更为突出.由于他们去国留学的个人经历不同以及其写作风格的差异,他们各自笔下的漂泊者形象又各具特征.郭沫若笔下的漂泊者是"苦旅者"的形象;郁达夫笔下的漂泊者是"哀旅者"的形象.这类形象以其独特的韵味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同时也以其形象魅力的展现,彰显了漂泊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最具独立风格的作家。她的一生短暂多舛,却为后世留下了多达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作品备受世人青睐。在萧红有限的作品中无不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也是萧红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萧红的"眼睛"体验她笔下那个真实的世界,分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张兆和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兆和的小说创作量少质优,在现代文学史上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从细读作品入手,深入分析了张兆和独特的文学建构,论述了她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以及心理的刻画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张兆和小说的清新素朴风格足以与沈从文媲美,她深化了五四作家对儿童的关注,真正从儿童本位出发,创作出深入呈现儿童世界的优秀作品,与后起的萧红,构成了描写儿童寂寞主题的重镇。  相似文献   

16.
《生死场》作为萧红的成名作,文学史上一直被当作“抗日文学”题材的小说进行阐释。当我们重新进入《生死场》的文本世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所谓的文学史阐释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文本中,萧红对于女性身份过分关注,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文学书写。在小说的书写过程当中,她对男性的权力话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重新进行文本的阅读,并进而对萧红的文学史评价作新的梳理和阐释,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萧红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小说《生死场》中,通过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呈现得极为鲜明。然而萧红的这种意识在小说中依然隐含着男性崇拜的危机,并在小说关于抗日战争的人物塑造中表现了出来。萧红这种复杂的情感意识显然无法脱离时代环境的束缚,但这并不影响《生死场》在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漂泊流浪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比较鲜明的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知识分子的漂泊流浪,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顿和灵魂的不安定。他们总有欲求,是最不安分的,同时又总感到失落,在行动上总是漂泊的,在精神上总是流浪的,在心理上总是具有无根的感觉。于是灵魂到处流浪,精神无所寄托。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独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心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就是知识分子漂泊流浪和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作家赵光鸣的笔下,大多讲述关于流浪者和异乡人在西部大地漂泊的故事,作品中处处流露着浓郁的家园意识。本文主要从赵光鸣创作的心理溯源、小说中家园意识的凸显和思考以及对失去家园的人道主义同情与关怀等方面对赵光鸣小说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