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自白派诗人普拉斯,以自己的养蜂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蜜蜂组诗",展示并剖析了她那敏感的内心世界,婚姻生活的痛苦,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普拉斯不是直白地抒写自我,而是很有历史和文化传统意识.她的诗歌里引用了很多神话、寓言、历史事件、文学名篇等,这就使她的自白诗与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自白派诗人普拉斯,以自己的养蜂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蜜蜂组诗”,展示并剖析了她那敏感的内心世界,婚姻生活的痛苦,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普拉斯不是直白地抒写自我,而是很有历史和文化传统意识。她的诗歌里引用了很多神话、寓言、历史事件、文学名篇等,这就使她的自白诗与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评论界惯常认为普拉斯的经典诗集《阿里尔》是她在婚姻破裂时极端情感的“自白”,个人记忆的表达.本文通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诠释她的《阿里尔》诗集中的名字所包含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下大屠杀的恐惧、文化记忆下的核战争,以使读者摆脱“自白”对她的诗歌的束缚从而真正理解《阿里尔》诗集.诗集被置于历史时空中审视时不仅是普拉斯个体记忆的缩影,更是集体文化记忆的再现,它展示了诗人作为自白派诗人的个体痛苦和经历,也暗含了诗人对政治和历史中集体记忆的关注,尤其是对二战和战后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的关注.作为20世纪伟大的美国女诗人,普拉斯以其独特的诗歌书写了特别的文化记忆并且重构了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西尔维娅·普拉斯以其高度个性化的诗歌主题、离奇独特的意象、强劲激越的节奏而引人注目。她的诗化人生和人生诗化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国内普拉斯研究始于1980年代,时至今日,研究者们挖掘出她的诗作包含自我、生命观、女性主义和政治历史观这4个主题思想,并较深入地分析了她诗作中体现的自白风格。普拉斯研究要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可从普拉斯跨大西洋背景探讨诗歌中的文化观,也可探讨诗歌与现代传媒的关系,探讨前辈诗人对其诗歌以及其诗歌对后辈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创作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尔维娅·普拉斯素以“自白派”诗人闻名,但是她的其他的文学身份--小说家、日记作者亦不容忽视。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普拉斯视写作为书写生命的方式、自我宣泄的出口、建立自我身份的途径与向父权社会挑战的武器。普拉斯的文学创作受到了诸多作家的影响,她在彷徨、迷茫、畏惧与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和小说创作哲学,这在其日记中有一定的体现。普拉斯将其独特的创作哲学身体力行,使创作趋于完美,创立了一个普拉斯传奇,丰富了女性的书写历史,证明了天才的天赋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6.
西尔维虹·普拉斯是被称为美国异端诗派之一的“自白派”中最有才华的诗人,正如她最杰出的诗集《爱俪儿》的取名一样,她从人到诗,都在这个名字笼罩下具有象征意味。爱俪儿本是莎士比亚最后的名剧《暴风雨》中的一个既可爱又令人同情的精灵。它原被禁钢于荒岛,后救落难的国王普罗什彼罗征服,供其驱遣,为了自身的解放,它兴风作浪,帮助国王夺回权力,自身才获得解脱。普拉斯的一生恰似爱俪儿,为了寻得解放,她竭尽全力地拼搏,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努力克服一个女人面对社会、婚姻、家庭和事业带来的压力和羁绊。她有过辉煌,但更多…  相似文献   

7.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由派女诗人,诗歌《爸爸》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其中"爸爸"被诗人赋予多重角色:是因早逝而留给女儿痛苦回忆的父亲,是一个背叛婚姻爱情的丈夫,同时也象征着男权社会。本文通过解析诗歌《爸爸》来走进普拉斯,聆听她的心声,感受她的智慧和她的疯狂。  相似文献   

8.
美国“自白派”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 1932-1963)对我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诗作《边缘》、《爹爹》和《高烧103°》为人们所赏识。可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钟形坛》,却鲜为人知。这部在作者1963年2月11日吸煤气自杀身亡前一个月署名维多利亚·卢卡斯出版的自传体小说,对探索普拉斯自我毁灭的悲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创作已有很多论说。现从"以‘个性经验’书写‘非个性’的现代意识""存在主义的生命哲学""黑色幽默的诗意再现"三个层面来论说西尔维娅.普拉斯创作的现代主义印象。以此为普拉斯创作的已有研究成果作些绵薄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以宣扬暴力和野性著称的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由于其前妻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死,一直以来成为众矢之的。1998年,休斯在《生日信札》中终于袒露心扉,对普拉斯倾诉了郁积几十年的心声。笔者以时间为顺序分析两人的相遇、相爱、婚变及普拉斯之死,来解读文坛的这段传奇,认为普拉斯的病态心理才是她自杀的根本原因,也是她和休斯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南方文学的代表者及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支柱,他独具匠心地勾勒出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再现了社会变革的种种阵痛,揭开了人们难以痊愈的创伤。通过突显主人公的性属创伤和种族创伤,揭露内伤与外伤双重煎熬下创伤的升华,不仅更好地刻画了人物,而且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深深地触及时代的脉搏,在丰富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亦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创伤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破坏性的情感效应。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社会灾害导致的精神创伤最具杀伤力。精神创伤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异常重要,甚至人和社会的性质都要以精神创伤来界定和解释。在这方面,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最具代表性:她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最为惨痛,由此导致的精神创伤也最为深重。虽然她非常坚强,但最后还是被无情吞噬。这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彰显了鲁迅的深刻。相形之下,题材大致相似的其他一些作品均黯然失色。总之,创伤叙事是人在遭遇现实困厄和精神磨难后的真诚的心灵告白。从这个意义说,创伤叙事是对创伤的抚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伤痕文学"做为新时期的第一个创作潮流,在掀起新时期文学的潮头、从悲剧中写出壮剧、冲击某些禁区和展示心灵深处的"伤痕"上,都有不会被遗忘的历史贡献.十年文革,是一个不会过时的创作母题.  相似文献   

15.
《枯叟》以其中事件的强迫性重复和主体的自我分裂等创伤症状见证了T.S.艾略特的婚姻创伤和战争创伤。《枯叟》的写作证明艾略特已经能够直面自己的创伤,且自主地开启了创伤复原之路。但是,诗中讲述出来的创伤事件还没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苦苦追寻的复苏生命的雨水和男女结合都没有如愿而来,耶稣基督没有带来前行必需的有意义的联系和有价值的信仰,所以《枯叟》创作期间的艾略特还没有完全复原创伤以及开始新生活的能力,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成为英国国教徒。艾略特的创伤和创伤复原模式为充满创伤的人类提供了一面反观自我的镜子。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以其"20世纪黑人体验史"系列剧而著名。他对黑人历史的关注源于自身的创伤经历。从文化创伤角度来探讨,威尔逊作品中的一个持续主题是,作为背负历史创伤的族裔,黑人怎样能既不忘记奴隶制、种族歧视的痛苦历史,又要走出它产生的创伤阴影。通过分析其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只有正确认识理解过去、将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相连,个体和个体发生关联、共同承担创伤,黑人才能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其作品体现出威尔逊通过对文化创伤的塑造建构族裔认同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叙事治疗的叙事理念、外化、解构技术、特殊意义事件的寻找、由薄变厚等技术应用于创伤治疗稳定化工作、资源地图的寻找与建立、患者自我叙事的疗愈等方面,从治疗理念与具体应用两方面,探索在更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帮助患者通过重新体验、经历脱敏、认知重构、情感宣泄、以及对创伤进行哀悼与告别等方式,将创伤事件变成了一个可以讲述的故事,内化为自己生命中宝贵的资源。实践证明,叙事治疗理念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达到稳定化,更容易让患者找到内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重大灾害情景下群体心理症候群的急性应激心理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心理障碍形成途径与作用机理的网络结构关系,提出了基于群体创伤心理障碍特点的分阶段、分层次重大灾害事件的心理救助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因弟弟艾里去世而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强烈地反抗社会。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剖析霍尔顿的心理创伤,认为这种心理创伤导致霍尔顿人格超我与本我冲突程度超过自我调节的能力;霍尔顿本人过度运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其自我与外界割裂,以至于丧失了人格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