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不断丰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具有开放性的结构.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开放性结构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探索,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可供借鉴的方法,但又不得不面对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效性不强之困境。因此,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怎么做"的问题,探索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等要素之间的规律运动,建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育整体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普遍存在逆反心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的产生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得不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环体(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心理产生的成因进行了探析,并以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晓燕  连淑芳 《理论界》2005,(8):159-159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树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要素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网红作为一种极具时代性的新兴文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网红现象的裹挟下,去中心性易引起教育主体的地位边缘化,泛娱乐性易致使教育客体的思想紊乱化,高交互性易引起传统介体的实效弱化,泛商业性易导致教育环体的境况复杂化.同时,网红现象也强化了教育者的主体素质、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增进了教育介体的时代感并增强了教育环境的互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革新教育主体的育人理念与方式,增强教育客体的自我约束力,运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方力量优化教育环境,以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针对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介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分析这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接受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有助于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要成功地运用接受机制,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主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平等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马奇柯 《江汉论坛》2008,1(4):73-76
从社会学视野来看,一项社会工作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非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介体、环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施加影响,产生作用.非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虽不是专门直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当它存在并发挥自身系统功能时也会间接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莫春菊 《社会科学家》2015,(3):129-132,150
把培养"接班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仿佛它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推敲的,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但现实中,我们培养的人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培养出了单向度的人,灵魂性的教育目的遭受质疑。但无论从理论基础、历史选择还是现实逻辑等不同视角论证,培养"接班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指向。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人类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公共性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进行改善,通过塑造主体的公共性维度、构建介体的公共性维度、营造环体的公共性维度、激发客体的公共性维度等四个要素来达到培养具有公共性"接班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主体场、介体场和环体场交织而成的能量场.在其中正、负能量通过心理—情感、信息—文化、环境—制度的形式,以立体的方式向包围着的教育对象发射能量.动漫文化中既蕴含着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也存在销蚀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能量.坚持主流价值导向,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动漫文化监管,是发挥动漫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作用,遏制负能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彩姣  林祥春 《云梦学刊》2001,22(4):107-109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有它特有的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阶段和基本环节共同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是一个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系统.从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来看,它包括内化、外化和重新教育三个基本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包括确定目标、促成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内容的解构,指出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传播主体话语权受到威胁、课堂思政教育内容未能与"微"信息结合,以及传播方式与接受偏好相脱节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三个方面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微环境相结合,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包括搭建多元对话平台、借助微环境传播主体;提高思政教育素质、熟练掌握教育微技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思政教育微结合;与微传播内容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价值追求;丰富思政教育方式、增加学生接受度;紧密与微传播结合、增加教育的互动性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环境需要和发展演进的价值自觉。生态培育要求依靠生态性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瓶颈,需要从思想指引、内容厘定、机制建构、环境塑造和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受"课程作为知识传授的工具"[1](P32-33)这一命题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明显,而是走进了课堂为主、书本至上、教师中心、内容驱动、分数评价的误区[2](P61-62)。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和培养出来的人为谁服务的问题。所以,教育主体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客体的关注、现代教育介体的利用、教育环体的整体优化成为提升思想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金娟 《理论界》2004,3(5):189-190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主体思维方式科学与否,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主体思维方式科学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主体思维方式科学化的内容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6,(1)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研究,其中"双主体说"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这个看法在学界一直没能达成共识。"双主体"说存在"概念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批判"双主体说",旨在探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汗漫于网络空间的泛娱乐化、泛游戏化内容阻滞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而手机游戏以其使情成体、操作爽快、体验沉浸等优点日渐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手机游戏场域中三个子场域之间冲突与博弈:政府场域中教育主体的“灌输管控”、资本场域中教育介体的“资本操纵”以及消费场域中教育客体的“舆论反抗”,探索多个子场域交织的动态平衡关系,提出在资本场域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根本性引领作用,贯穿手机游戏产业链,严把手机游戏质量关;在消费场域中提高网民辨别力,矫正文化消费观;政府场域中要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到各子场域中,让三个子场域形成自律自制的统一有机体,以进一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添趣。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沟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双向互动的桥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水平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不仅要从微观即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上着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宏观上,即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运用等方面进行理路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本研究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并举,围绕理论依据、多案例分析、困境透视、路径抉择四个向度,以多维视角进行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通过阐述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理论和启示,为融入路径提供理论基础;选取四所高校作为典型案例,总结融入经验;在现状调查中构建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理论,从发挥教育主体引导作用、激发教育客体主体意识、促进教育介体合作效力、强化教育环体熏陶功能四个层面探究融入路径,为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话语主体的双重化、话语符号的狂欢化、话语内容的复杂化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性质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如合法性、科学性、主导性等。应正确认识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与"不变",既准确把握"变"中之"不变",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