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海德格尔的技术现象学思想为切入点,高技术的本性可以理解为三个命题:首先,技术是去蔽,这源自于技术的源初本性;其次,高技术是构架,因为去蔽在现代技术中显现为构架;最后,高技术作为危险需要艺术来拯救,因为作为构架的技术带来了技术的危险,而艺术(诗)和思想能克服此危险。以此,我们跟从思想的道路自身去沉思当代高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陶醉于人为自然立法、人对自然的胜利的同时 ,现代技术越来越表现出异化的特征 ,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与自然、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 ,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转向 ,对现代技术的沉思成为其哲学的主题。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的追问 ,深刻地揭示了在现代技术统治下 ,人与自然所面临的真正危险  相似文献   

3.
危险责任自产生以来,促进了侵权责任法的发展。由于危险责任通过损害的分配实现公平正义,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归责根据,使侵权责任法的哲学基础由矫正正义转向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并存,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从过错责任原则转向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存。危险责任的理论基础是危险控制理论,这决定了责任主体应是对造成损害的危险行为负有责任的人,通常为危险活动或者对危险物的支配者和控制者。危险责任虽也有免责事由,但由于发生损害后果的危险源的危险性不同,危险责任不能如同过错责任那样有统一的一般免责事由,同一免责事由在不同的危险责任中免责的效力也不同。在传统侵权责任法上补偿是其首要功能,但对于危险责任来说首要目标是预防损害的发生而非以补偿为首要目标,因此,现代侵权责任法上预防功能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风险社会,一方面因危险造成的损害会是极严重的,为保护产业发展,法律对危险责任有的还规定赔偿限额,另一方面对于受害人又须给予充分的救济,因此,作为救济法的侵权责任法在现代出现了救济多元化的趋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救济受害人。  相似文献   

4.
危险是指遭受损害和痛苦的可能性,其核心含义即可能性。刑法中的危险在类型上基本可划分为行为人的危险和行为的危险。行为人的危险是近代学派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现代刑法中已退出犯罪论的舞台,但在刑罚论和保安处分制度中,行为人的危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旧派理论以行为为中心,因此危险主要是指行为的危险。目前我国关于危险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险究竟是指行为本身的危险,还是结果危险。行为的危险既包含了行为危险,也包括结果危险。行为危险和结果危险的表述并不准确,应当以抽象危险和具体危险代替。  相似文献   

5.
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研究不能忽略技术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问题。技术与虚无主义之内在关系构成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生存论审思。结合海德格尔的思路,两者之关系可表述为:"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它内含3个逻辑层次:(1)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内在危险,虚无主义与危险等义;(2)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危险;(3)危险之救渡与虚无主义之克服的希望就在于"技术的转向"。海德格尔通过技术与虚无主义关系洞察到了现代性的内在危险及救赎希望。这一生存论审思独辟蹊径,敏锐而深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更甚者,它内在蕴含着"危险"。  相似文献   

6.
在对技术的追问之中,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之本质,他溯源而上寻得了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在座架中起支配作用的乃是一种命运,此命运把人带向一种可能性的边缘,即一味地去追逐、推动那种在订造中被解蔽的东西,并且从那里采取一切尺度。由于人被带到了上述这种可能性的边缘,人便从根本上受到了这种命运的危害。海德格尔说认为,如果命运以座架方式运作,那么命运就是最高的危险了。这种危急的情形着实让海德格尔深感忧虑,他深深地为此在而忧。  相似文献   

7.
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是现代刑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现行刑法虽规定有过失危险犯,但失之过简。国外过失危险犯立法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明确性值得我国在立法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毁坏自然事物、降低人的地位、统治社会和技术扩张招致危险等方面概括了技术批评主义的基本观点 ;指出对现代技术的心理反应是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技术批评主义产生的因由 ,揭示了人类渴望自由和谐的淳朴愿望 ,技术现实世界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差距体验 ,对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忧虑和恐惧 ,以及传统宗教心理的惯性作用是技术批评主义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9.
浅论环境犯罪危险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犯罪危险犯从类型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一类是故意危险犯和过失危险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多已对环境犯罪危险犯有了完备的刑事立法,现代的环境立法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及环境犯罪的特点决定了确立环境犯罪危险犯具有必要性,因此,我国也应尽早对环境犯罪危险犯进行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存在意义上把技术理解为能将存在物摆置为“持存物”的“座架”,揭示出现代技术的“最高危险”在于把人的目标和价值纳入到“操纵性权力”的政治推动。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技术本体论范式转换,为未来预设一种新的“本体论技术”概念:它并不简单地放弃现代“本体技术”,只是强调人不再作为“座架”工具,而是以存在的意义建构一种与技术的自由政治关系。这一关系作为存在展现为“去权”的存在物关联就是“让存在”和“让自由”:让存在参与到存在物那里,或参与到开放领域及其开放之无蔽状态。海德格尔借此将现代技术包容在“栖居”的空间中加以规定,确保在本真存在的自由意义上“让存在”:突破单纯地以“让显现”的技艺、生产和制造范畴思考技术的现代本体论,把现代“本体技术”包容在以“让栖居”为本质的服膺于自然的“筑造”或工程实践中加以发展,从而把现代技术带向世界和平和生态保护的政治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1.
ASP木马的原理与防范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P作为一种开发简单、功能强大的动态Web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ASP技术的支持已经是windows系统IIS服务器的一项基本功能。ASP在带来高效与便捷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本文就危害性比较大的ASP木马的原理作出详细的论述,并结合实践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偏重人的世俗生活,使人的物欲性存在发扬光大。而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技术生产体系和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物欲性存在更加推波助澜,终导致了现代人身心极度失衡。现代人身心失衡导致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被破坏,造成地球资源巨大浪费,从而带来严重的人类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艺制度是自有人类文艺活动就已存在的制度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文艺制度从臆蔽状态走向前台,从不完善不成熟走向健全和稳定,有力地为特定意识形态服务。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文艺领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状态低迷,其根本原因就是疏忽了文艺制度的建设。要开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新局面,就必须重视文艺制度的恢复和完善发展;同时,这种文艺制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蒙田的怀疑论是对古代怀疑论思想的“恢复”或“复兴” ,但与古代怀疑论性质不同。蒙田的怀疑论是摧毁中世纪经院哲学精神统治的有力武器 ;它导致了近代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为标志的哲学革命 ;它对人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批判同其他人文主义者对人及其理性的颂扬一起完善了人类对自身的自我认识。分析蒙田怀疑论的个性特征 ,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西方哲学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道德进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启蒙学者们认为理性进步(即科技进步或知识进步)会导致道德进步,但启蒙思想中的唯理智主义倾向,导致了知识与德性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现代科技迅速进步与道德退化的巨大反差。迅速进步的科技与现代组织的结合使人类已具有可毁灭地球的强大力量,但人类的强大又永远不可能达到“上帝”的全智全能,这便使人类很可能因自己的强大而自毁。可见人类用发达的科技和市场整合而形成的强大力量必须以道德和智慧的法码去平衡。人类若想安全地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培养与自己强大力量相称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16.
走出技术理性的生存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时代,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把人带入了被技术控制的困境之中。技术理性带来了人的生存危机,带来了人的精神的失落和人性的沉沦。解脱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对人的生存意义造成的异化,是本文的主旨。最根本的方向是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本身的生存,人在根本上不是手段而是最终的目的。这也是马克思对科技异化实质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每一种文明都是由特定的技术体系支撑的。现代技术造就了工业文明的辉煌,也催生了工业文明的生态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的结果。能否建构生态化的技术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而要建构生态化的技术体系,就需要培育强势的生态文化,使技术服从生态原则,受生态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教育中必须加强现代数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计算机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强调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数学是探索真理的有力工具.论述了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计算机教育体系中现代数学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社会的演进与科技发展的进程紧密结合。第一次科学革命首先为人类心智的开启和思想的解放提供了先导,科学理性的不断壮大促使神权与君权的势力日渐衰弱。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与理性的精神共同开辟了西方通向现代社会的新纪元。伴随西方几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壮大,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三大政治思潮相继产生。这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亦即有关社会阶级间的斗争引起历史变革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教育传播理论和信息科学技术为龙头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了教育现代化所必要的技术平台 ,尤其是网络教学技术 ,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技术手段 ,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