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及影响: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动性的本质要素是货币.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经济主体将短期资产替换为收益更高的长期资产,由此引发流动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泡沫膨胀.2000年以后美联储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吹大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并带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及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繁荣.流动性过剩下的房地产泡沫膨胀及随后的泡沫破裂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汇率与股票资产价格泡沫关系的实证分析及货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股票资产价格(以上证A股为例)的现状,然后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上证A股股价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包含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本币升值将导致股票资产价格泡沫下降;接着通过建立应对汇率升值导致的股票资产价格泡沫的货币政策模型得出,当出现资产价格泡沫时,多数情况下应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免资产价格泡沫在短期趋于过大,减轻资产价格泡沫经长期后破灭产生通货紧缩等更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及其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我国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其操作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产价格泡沫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一直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热点。多数研究将资产价格泡沫视为货币现象,归因于预期与投机。本文在有无遗产动机条件下分别构建代际交叠(OLG)模型,发现资产价格与工资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呈反向关系,由此发现资产价格泡沫的真实(非名义)成因。即资产价格泡沫不仅是货币现象,也可能是真实的长期经济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论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之后,工资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长会加速泡沫的破裂。我们以美国和日本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工资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长确实导致了两国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这很好地验证了我们的理论结论。根据前面的研究,我们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为避免当前国内的资产泡沫过快破裂而引发金融危机,政府应控制工资率的过快上升和延缓老龄化进程,并提出了如放开生育二胎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渐进式改革和全球经济深刻变迁的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下,中国农产品价格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多轮持续上涨,并且波动幅度、波动频率有所提高等异常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重点对国内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以及货币政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结果发现:虽然货币政策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其结论仍然存在分歧,这一研究方向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且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旨在为货币政策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下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为防范和化解我国将来的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研究提供有益思路,为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改革提供可能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资产价格和汇率会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也会对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变动作出响应.在考虑包含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央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出最优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可进一步构建出我国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或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结论表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首先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股价),其次应注重国内物价(通胀)和汇率,以及货币供给的增速,最后才是产出缺口.我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实行利率政策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机制;加强对资产价格的监控与管理,将资产价格的变化状况纳入到日常的管理体系中;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出现的严重资产泡沫问题,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资产泡沫化现象以及资产泡沫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对金融危机后中国资产泡沫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本质原因进行挖掘,提出有效抑制资产泡沫的路径选择:积极拉动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控制流动性,积极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对产业投资结构进行优化,以期为抑制中国资产泡沫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货币政策消息和惊喜冲击,讨论两类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相对惊喜冲击,货币政策消息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2)在通胀调控方面,货币政策消息对于稳定中国通胀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3)金融加速器具有扩大货币政策消息冲击效应的作用。因此,基于稳定宏观经济考虑,央行应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货币政策决策透明度与科学化,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同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确定货币政策规则并依据规则行事,提高货币政策公信力。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资产价格与开放经济内外均衡——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特点,建立了一个简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得到了商品—信贷市场均衡、货币—资产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这种内外部双均衡下的资产价格和产出,并通过区分汇率对恢复外部均衡的速度大小不同,讨论了该均衡的稳定性以及两种情况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效果,发现对资本项目的相对管制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利于实现均衡的稳定,并且在两种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都比较显著。实证研究还发现,随着我国对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宽及对汇率的相对管制,内外部均衡显示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在分析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货币增长减速过程中所蕴含的“债务-通货紧缩式”衰退风险后发现:我国进入金融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货币、信用面临内外因素共同驱动的收缩压力,上一轮经济周期累积的“过度负债”问题使经济、金融系统相对脆弱,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金融加速器效应将对经济产生加倍收缩。在大规模货币错配的背景下,开放经济中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会放大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的冲击。因此,货币政策需建立灵活的资产价格应对规则,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渐进与审慎,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三者需纳入统一的目标框架。货币政策应该通过预判信贷市场对于政策操作的反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调节规模和时机,切实增强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RCEP的核心成员,其货币政策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外溢性。以MFD框架为指引,基于RCEP成员1998—2020年季度数据,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RCEP成员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扩张对RCEP成员的产出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且贸易联系越紧密拉动作用越大;对RCEP成员的物价水平、利率和汇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贸易依存度成员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短期溢出效应来看,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高贸易依存度成员的宏观经济和低贸易依存度成员的金融市场影响更大。由此,中国在RCEP应更好地发挥系统重要性国家的作用,通过促进区域更高水平的合作来实现RCEP成员高质量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冲锋陷阵"的国际、国内的实践考察,认为货币政策不应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主张放弃"货币政策无所不能"的思想,实施"中性"货币政策,通过稳定物价、减少宏观经济波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预期的、稳定的货币环境,平滑经济过程,从而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最终的破灭与日元高速升值期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人民币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步入了快速升值期,随后国内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也迅速膨胀,出现了与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类似的情况。通过对当时日本货币政策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扩大内需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基本没有解释力;而且,2001年7月前,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微弱,2001年7月后,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非常显著,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股价上升,紧缩性政策促使股价下降。同时,行业股价指数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影响较大,对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影响较小。当前中国股市运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尚无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但却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3—2019年宏观季度数据,构建随机波动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分阶段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非对称影响效果。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呈现正向但影响强度显著降低。从时间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价格水平的作用时间较短,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的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货币政策自身对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控效力,因此,中央银行应把握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保障货币政策调控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政治联系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是微观企业决策所面临的重要经济环境.从民营企业高管的个体背景入手,分析当政府与民营企业以政治联系的方式关联起来的时候,企业的投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反映有何不同,对比政府干预程度不同的地区,企业政治联系使得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作用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管有政治联系背景的民营企业都出现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决策传导作用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通货膨胀给我国现实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分析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并回顾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货币政策可知,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变动,关注一般竞争性产品价格下降与资源、资产价格上涨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应谨慎使用利率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将逐步居于主导地位,其有效性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面对新一轮的宏观经济过热,持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虽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微观主体超乐观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各项宏观政策相互牵制与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调控经济的效率并不高。基于当前的复杂形势和国际惯例,应当采取以货币政策为主,外贸、汇率、财政和金融监管等多种政策为辅的协调性调控措施来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