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从“二战”后起步,通过早期巴赞西部片研究的先驱开拓,其间经过以托马斯·沙茨研究为代表的仅仅将类型作为共时系统带来的困境和启发,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一种将类型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的研究思路。到20世纪90年代末,里克·奥尔特曼和史蒂夫·尼尔的代表性著作《电影/类型》和《类型与好莱坞》几乎同时问世,标志着这种研究思路的成熟。这两本著作至今仍然是西方类型电影研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献,将类型电影看作共时系统和历时过程综合体展开研究由此成为经典思路。它的形成过程,是西方研究者对类型电影作为复杂研究对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的选择,值得国内类型电影研究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类型这个复杂和多向度的研究对象为聚焦,还能够将很多的研究问题整合起来。在我们目前这个文艺与商业、科技、媒介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时代,类型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说类型是一组时间上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独特审美风貌并能在读者中产生相对稳定阅读期待和审美反应的小说集合体。小说类型中那些具备相当的历史时段、具有稳定的形式和内涵样貌、具有一系列典范性作品的小说样式叫做“类型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发轫之初,中国文论家、创作家们就开始了对小说类型理论的关注和对类型小说创作理论的研究,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化”带来了“小说类型化”的新趋势。研究小说类型理论、发展类型小说批评是深入认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类型化新趋势的现实要求。小说类型研究的范围包括小说分类问题研究、类型更替及演变规律研究、类型关系及等级研究、“类型批评”实践等诸多方面。当前建构中国小说类型学要从综合性、体系性、原创性、实践性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是决定电影类型研究兴衰沉浮的关键因素,电影类型研究的变化与转向往往也是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反映与折射。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功利性、实用性转向学术化、专业化;从注重社会教育功能转向关注娱乐功能;从学习西方的类型理论走向了民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类型研究的具体发展历史也决定了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目前,制约我国电影类型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本土电影类型理论的缺失;其次,如何实现西方类型理论的中国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应关注一些世界电影类型研究中的共同问题,应该具有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将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作为世界电影类型研究的一部分,对世界电影类型研究上面临的共同问题,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德勒兹电影理论中运动影像的部分基本上与一般所谓的类型电影范畴重合,他从本体、系统、构成三个方面对类型电影进行了把握:在本体方面,他提出了“内外不分”的“感官机能”本体说;在系统方面,他探讨了类型分类的形式主义原则;在构成方面,他描述了欲望碎片在类型电影中生成和被文明包裹的“冲动”构成模式。其类型电影理论兼顾了类型电影工业生产和艺术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影叙事是否依据一个形式惯例传统,电影理论把电影分为类型电影和非类型电影。事实上,来自于既有惯例的类型经验影响着我们从日常生活到艺术欣赏很多行为中所具有的心理模式,我们的相关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以此建立。本文讨论的是在观看类型电影的时候观众的欣赏态度,并将这个态度分为"作为基础的惯例经验"、"欣赏时建构的心理时空"和"态度的娱乐指向"三个部分,从中可以看到三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观众欣赏类型电影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电影市场,滑稽打闹喜剧类型正逐渐赢得票房,成为显性而瞩目的类型形态,其美学特质和形式要素早在百年前中国电影拓荒期的滑稽喜剧短片中即可循迹溯源。当代滑稽打闹喜剧电影延续了早期滑稽类型短片的诙谐打闹类型传统,在当代语境中对其显性的类型元素有所传承和放大。探讨早期滑稽短片在当代滑稽打闹喜剧类型电影中的传承,对中国现代商业电影市场发展的类型方向和类型建构,具有历史性和当下性的双重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冯小刚对中国当代电影最大的贡献是在商业电影的实践探索上。在他众多的商业电影创作中,喜剧电影是其中既取得商业成功又具有巨大文化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以类型电影的文化仪式框架思路来研究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很有必要。对宣泄的文化功能的清晰认知是冯小刚喜剧电影的类型要素建立、成熟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成为观众认可其喜剧电影的标志。随着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矛盾的转变,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也在试图进行一些类型调整,但其中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从类型电影的角度研究冯小刚喜剧电影,将其作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类型的一个重要个案,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将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类型建立、类型特色和类型未来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媒介与科技问题在整个电影理论研究中都变得十分凸显,导致其一直处于研究转变之中,这种转变也体现在类型电影研究上。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发表了三篇论文集中研究心智游戏电影,将它看作与媒介和科技密切相关的新类型电影。埃尔塞瑟的心智游戏电影研究,既充分考虑到媒介与科技作为新的强势话语对类型电影研究的影响,从而积极寻找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坚持将西方类型电影的经典研究思路作为其研究底色。媒介与科技成为强势话语也是21世纪以来很多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现状,尤其是目前关于元宇宙的讨论更是将这种趋势推向了高潮。人文学界普遍的研究倾向是进一步强调和夸大媒介与科技话语的威力。埃尔塞瑟心智游戏电影研究所选择的这种新旧结合的研究思路能够给当前在媒介与科技影响下的其他人文学科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7,(2):59-64
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民族性的问题需要再次被提及。在电影产业化语境下,我们应当尝试将类型电影经验与中国民族性特征相融合,同时还应对电影民族性有更具开放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更新是中国电影民族性的表现;关注和反思中国社会现实也是电影民族性的体现;传达当前社会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样是建构中国电影民族性的有效方式。中国电影民族性的建构,不但可以为中国电影打下牢固的文化根基,也可以强化本土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同,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说类型研究是晚清小说理论批评的热点与难点,以题材内容的划分最富活力,以叙事形式的划分最有学理.前者的理论面貌与时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密切相关,而后者的理论品性则与小说的创作实践及小说自身的历史演进正相关.晚清小说类型理论为现代小说的崛起和现代小说叙事理论的创建,准备了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体学问题,但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还很不够。从侧重于语体功能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侧重于体裁功能的文学文体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看,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将文体问题简单化为体裁问题有其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文体学传统,文体学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传统的文体学内涵与方法,正是包括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两方面的内涵,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应该充分汲取这一传统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语篇语言学研究领域,人们不再局限于对语言本身的描述,而逐渐转向对语篇程序及交际功能的探讨,语篇类型分析创造出“元语言”,完成语篇结构的宏观认知过程,也就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热门话题。就语篇分析层次模式而言,它提供了自上而下的描述框架,阐释特殊语篇的内部机制,语篇类型的认知有助于理解相关类型语篇的构建过程。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出发,从语境认知、类型分析模式认知及其对语篇教学意义等方面对语篇类型做尝试性的理解,揭示语篇类型分析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类的定义出发,探讨了语类研究的三种发展趋势及语类理论在教学特别是在写作方面的应用,并突出介绍了以语类为基础的 ESP 和 EAP 教学法以及对比修辞领域中语类对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短篇小说成套故事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欧美以英格拉姆为首的批评家们才开始涉足对短篇小说成套故事样式理论的研究。他们结合实例从该样式的历史发展、名称确立、范围界定、定义特征描述、动力探究及与长篇短篇的区别等各个角度 ,对短篇小说成套故事作了全面的讨论 ,尽管未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共识 ,却大大深化了该领域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近三十年国外在该样式方面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 ,勾勒出“短篇小说成套故事”这一样式的基本轮廓 ,以期能引起对这一文学样式理论及作品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语体风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当前在语体风格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语体、文体、语域、风格再辨;语体的基本范畴;语体的分类原则;语体的发生与习得;语体风格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传播学、接受美学等理论,结合电影生成过程的分析,以新的理论视觉探讨了商业电影的主流——类型电影形成的渊源。作为一种文化工业,高度类型化的复制功能已使电影区别于任何一种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7.
言语体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修辞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言语和言语体式(стилиречи),即转向“语篇的类型”———“言语体裁”的研究。言语体裁理论研究表述及其典型形式,功能修辞学研究功能语体。语体的概括功能是在体裁中实现的,每一种功能语体都体现为一系列言语体裁。功能语体重视语篇归属于何种语体,而言语体裁关注表述与言语体裁的对应关系。体裁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枝网使功能语体概念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对《申报》电影广告的一种特殊检视可以发现,20世纪40年代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大量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申报》广告信息表明,能够在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电影在首轮院线同步放映的国产大片,它们的放映时间、总场次和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外国电影逊色。言情、侦探、恐怖、艳情、古装、武侠等类型成为上海电影市场的主控形态。中国电影人在和美国电影的对话过程中清理了自身的类型传统,进而发掘自己的类型电影优势。中国电影自古典时期开始便从未间断过的商业电影传统,为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提供着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语体领先”说,最早由澳门学者程祥徽教授提出,该说发表近二十年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印证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程氏的论述中,引发出诸多理论联想:语体领先的哲学阐释;语体视野下的语用学;汉语语言学的语体转向;语体领先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语篇体裁的宏观结构的探讨有助于从更深的层面上对语言进行阐释。采用哈桑的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从语篇体裁的角度对随机抽取的30篇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推导出一个可以描述语料中所有新闻报道的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程式,为读者和新闻记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的语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