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一个有多种义旨结构发生冲撞的大系统内,艺术价值、生活情趣、社会要求的包容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实现的追求。按照场域理论的观点,艺术价值、生活情趣、社会要求可分别归类于艺术场、生活场、社会场。"场"是功能载体的存在,可为分析艺术价值、生活情趣、社会要求提供基本范畴;"场"也是意义实体的存在,其根本表现是具有场规则。艺术场、生活场、社会场的场规则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经过提炼后,分别被揭示为追求独立性、娱乐性、和谐性。艺术场、生活场、社会场的信任冲突和障碍均源自于三种不同场规则的内涵指向,由此又从更广阔的方面构成艺术价值、生活情趣、社会要求的不包容。最终的结论是要实现艺术价值、生活情趣、社会要求的包容,重点是要突破场域信任障碍。  相似文献   

2.
人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远行"到"回归"的过程,从而呈现出前艺术——纯艺术——后艺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艺术从最初与人类日常生活及实用技术一体化的状态出发,逐步"远行",不断净化自身,直至与技术的最终分离。到了现时代,技术性作为一种看得见的因素又重新参与到艺术当中来,并促使跨媒体艺术的形成;艺术在技术的引领下再次与生活"跨界"融合,实现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回归"。在跨媒体艺术空前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应当具有"跨界"思维方式和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电信技术王国"时代出现的所谓"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趋向,并没有使艺术与生活合一,而是意味着艺术形态的改变、存在状态的改变、价值趋向的改变、艺术手段(媒介、工具)的改变、艺术思维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改变……。只要人类不灭亡,审美一艺术就不会消亡。不论什么样的生活特异化,都不能离弃生活,而应该既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又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4.
杜尚通过从现实生活中拿来各式各样令人惊叹的"现成品",来完成他一件件不朽的艺术杰作。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行为在20世纪艺术史、文化史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植根于生活,有其存在的历史与生活依据。研究杜尚艺术的历史与生活依据以及他的典型艺术代表作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认识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也让我们在研究和欣赏西方现代艺术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广告艺术说的争论由来已久。这种争论存在着实证和批判两个向度,我们这里对"广告艺术说"论争脉络的梳理和认知立足于后者。从艺术的历时性考察,广告与艺术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就古典艺术而言,广告与艺术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都是以"艺"为核心内容的审美文化;都面临相似的功利性问题;都表现为一种平和而非激越的文化样态;都表现为一种肯定文化。但就现代主义艺术而言,广告与艺术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而就后现代主义艺术而言,广告与艺术又具有某种暗合关系,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实践打破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被视为大众文化的广告成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7.
安德森教授首次提出"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了"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美术教育史中的发展,阐释了"为生活而艺术"作为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在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文化、创造性和新兴科技,并以学生自身生活与体验为中心和以主题教学为策略,力图用美术教育来拓展学生对生活、社会、世界的理解。在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上,介绍了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对于传统教育研究的突破,最后对艺术教育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建议与范例。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混同,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趋势。当杜桑把小便器直接提交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时候,"艺术是什么",实际上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但是,这一趋势并非意味着艺术与生活毫无区别,而是人们对于艺术的追问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从传统的"何为艺术"的追问方式,转向当代的"何时为艺术"的追问方式。当代美学把艺术看作一个"开放的家族",关心的问题就是"艺术如何",而传统美学关心的问题则是"艺术是什么",前者是通过"艺术如何"来知道"艺术是什么",而在后者那里,"艺术是什么"是知道"艺术如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自然美与现实美及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高低可比性,艺术并不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也不低于生活。否定"艺术高于生活"命题不等于无视艺术家之理想与美学的高度所体现的创造的主体性。艺术在与生活的关系中要以公正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创作主体性在于尽可能占据生活制高点,汲取历史形成的人类理想,对抗物化,使艺术之工具性以服务于实现人类普遍价值目标而永远笼罩着神圣的光环。  相似文献   

10.
必须承认目前所谓"审美--艺术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的现象,但是,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如何阐释它所意味的内容,还须认真辨析.现在的问题在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足以使艺术与生活合一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与生活相区别,对生活进行变异,生活的特异化,是艺术的基本特质之一.当然,"特异"不是"离异".不论什么样的生活特异化,都不能离开生活,而应该既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又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来看,人有双重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人和动物都具有“种生命”,而“类生命”则为人所独有。只有从实践和人的双重生命观出发,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性,理解人之为人、特别是人区别于动物那种特殊的本质和奥秘。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在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美好生活”何以可能?这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将这一问题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中进行检视,不难发现,“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引发现代社会生活危机蔓延是“美好生活”命题得以呈现的历史前提;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生活向度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动力支持;驾驭资本逻辑的生活回归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辨析“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张力,从而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儒家文化因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具体意蕴包括生命可贵与坚韧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顿寻求的生命情感教育,彰显生命价值所在的生命责任教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命本身如需得到关照和滋养,必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映照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中传承和延续着对生命关注的精神传统,其过程在于以“文”的感化为本,塑造教育主体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重塑生命教育价值的时代导向;以“仁德”的教化为基,丰盈生命内涵,渗透贯彻“精神生命”教育的核心保障;以“行事”的实践为要,扩展“社会生命”宽度,共筑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以此为基础,就传统儒家文化对生命教育的推进,可以生命的协作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内化,润泽生命底色;以生命的价值释放实现生命教育的深化,丰盈生命层次;以生命的诗意情结实现生命教育的升华,绽放生命雅致。  相似文献   

14.
在老庄看来,人的生命以“道”为根源,由“道”到“气”演化出人生命的自然之性,而现实中人又承受着社会的樊笼、难名的孤独、外在的诱惑、死亡的阴影等诸多痛苦,所以人们要贵生、顺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逍遥无待来养护生命,故老庄关于人之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今天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5.
"故国平居有所思"不等于"追忆故国平居"(陈寅恪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杜甫全部诗格、人格的写照;以"乱离叙述"为诗、以人之欲求入诗,奠定了杜诗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6.
简单地题材归类不足以对邓一光的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生命传奇"是邓一光作品的共有特色。邓一光的"生命观"具有超社会性、超时空性和本体性;其生命人物、生命故事和生命叙事都具有"生命传奇"的特点。邓一光的"生命传奇"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生活哲学的当代旨趣及其人文背景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活本质及其当代意义的传统探讨,大多走进了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存在主义或生存论误区。刚刚兴起的生活哲学,由于从发生学角度揭示了生活与理性的紧张关系,把哲学研究与社会生活内在地关联起来,从而实现了哲学对生活本质及其人文背景的真正还原。生活哲学的当代旨趣就在于直面现代生活矛盾、实现其生活化转向,引导它跳出理性王国、贴近并重构现实生活,使哲学最终成为能响应生活诉求并召唤人生真义的一种“人文和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过程 ,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社会背景 ,提出“向生命本身学习”的研究方法 ,指出转换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义”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义”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义”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义”与名词在“空间义”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义”、强“个体”义、强“自主”义,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义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面对消费主义时代,当代小说创作必须重塑自我,追求一种诗性的言说,讲述富于当下性的故事,创造与精神图景相一致的艺术结构,聚拢孕育性的生动"细节",发掘出意识下的"潜在的真实"与"灵魂的颤抖",而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与虚构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真正进入生活的深处和根部,实现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