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四川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分布比较广泛,其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所以,四川生态脆弱地区在建设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来协调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包括促进发展的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适度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和生态产业、适度进行生态移民以及相关评价指标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2.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区域,对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十分重要.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从理顺相应的法律关系着手.目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成立的规范性依据主要是一些法规与规章;而事实依据包括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损失、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惠益以及损失与惠益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以“区域”为尺度,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恒为区域利益与行为的“代言人”——政府;客体为区域供给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主要内容为补偿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按照协议的约定、围绕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持续供给活动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旨在解决生态与经济之间日益严重的发展矛盾,推进区域开发的不断优化,但目前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正在违背其功能定位,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加速着生态经济系统的熵增进程,使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本文以主体功能区的视角,选取青藏高原区为研究对象,搭建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区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探寻主体功能约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纲领,其中指出:“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形成‘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确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本文通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土地利用模式,可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导下的民族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一套重点生态功能区民族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羌族地区进行实证,提出防灾减灾技术创新、外围政策与制度扶持、新型工业转型、第三产业增效等对策与建议,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方政府、相关利益群体,科学、合理地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四川限制开发区域划分为农业区和生态地区.农业地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提供农产品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四川农业地区成为保障全省农产品供应与农业安全的主体区域,而四川生态地区的功能定位则应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需要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侯变化政策等7个方面的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世居少数民族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在其宗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保护理念,对该地区生态保护极具助益。宗教的普遍性和世俗性使得在该地区通过宗教构建生态保护法治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宗教的神圣性和组织性又为在该地区通过宗教构建生态保护法治提供了重要途径。因而,在生态保护法治化建设中应当改变盛行已久的法律与宗教过分分离的思维模式,对宗教信仰这一地方性知识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正当性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术界已形成通说的生态补偿正当性理论有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鉴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效益或生态服务功能无法予以科学确定,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各类大规模开发行为的禁止或限制到底是为了"防止损害"还是"增进利益"难以界定,生态补偿的一般正当性理论在解释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上存在论证缺陷,难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正当性提供支撑。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伴随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的实施而出现的新兴事物,它实质上是土地用途管制下的行政补偿。行政补偿理论、土地发展权理论及特别牺牲理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并且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边疆安全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地区。文章在分析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及生态补偿状况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生态补偿对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虽在一定程度有促进作用,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但影响不显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退牧还草补偿可以增加居民收入,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导致居民收入减少,生态补偿"组合体"、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补偿、退牧还草补偿的"城镇"效应挤占"农村"效应。因此,需建立生态补偿主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的多样化格局以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疆产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青藏高原地区传统的工业化追赶战略之下的外嵌入式和非生态开发资源模式简析出发,指出青藏高原原有开发模式不可持续.在新时期,在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作为国家生态服务功能区,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战略、资源开发模式不能再继续原有的唯一关注物质产品和经济增长的思路,而应该通过生态经济发展实现对内地的现代化追赶,同时不降低高原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析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从自然因素的角度来讲,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受自然资源的制约.把握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形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把握"度"的理论依据;主体功能区构建的设想是遵循"度"的政策导向,生态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是实践"度"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是保障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自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政策试点以来,民族地区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补助年限偏短、补偿标准偏低、组织考核以及配套政策问题.因此,本文建议:促进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实施盯住粮价的浮动补贴机制;在直接补偿的基础上,转向以可持续能力补偿为主;除了国家补偿外,还应对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实行区域之间、流域之间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问题,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文章从长远保障青藏高原天蓝、水绿、山青的角度出发,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统筹谋划,从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如何保护和适应青藏高原的山水文化中寻找答案.重视发掘、研究保护附着在青藏高原上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的框架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数理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将长株潭城市群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一般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焦作市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资料,通过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图形处理显示,设计并实现了以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基于WebGIS的焦作市生态功能区划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网上地图的基本操作、图文双向查询及专题地图制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该系统还为探索利用WebGIS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信息发布与管理的技术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泰尔指数考察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发展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后发现,近年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程度有所下降,但差异依然显著。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来自于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不均等,而功能区内部的不均等贡献则居于次要地位。因此,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有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真正主体功能区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贫穷落后突出、发展较差的区域,急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经济发展。结合区域实际总体上把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定位为森林生态类型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草原、湿地生态类型区。从限制开发区发展可承载特色产业出发,着力在该区域打造生态旅游业、生物产业和水电业,从而促进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保护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系统就是释放环境生产力,保护作为青藏高原核心区域的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不仅能为西藏本地的繁荣和建设祖国生态屏障走出创新之路,建设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也会为全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新贡献.解放思想,实践创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土地流传、国际碳交易等措施,激励民众劳动积极性,由此而加快构筑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域碳汇功能区.  相似文献   

20.
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视角下的我国土地法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8年土地法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忽略了保障生态安全的目的;且侧重于保障耕地数量.“主体功能区”已成为全国国土空间布局的新办法,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应成为土地法修改的主要意图.土地法的修改应将生态用地列为独立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扩大适用于生态用地;强化耕地的生态功能和质量保护条款,明确生态退耕地为生态用地;将生态利益明确为公共利益,以遏制对耕地以及生态用地的随意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