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言及中国大革命高潮,人们言必皆称两湖,这固然不错,但却不够。1927年春夏,与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相呼应,陕西地区也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这场与两湖地区革命高潮同时而异域的革命运动,是中国大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其革命内容与运动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全貌,并从中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生智势力崛起的基本原因有多个方面。特定的时代、经济地理条件、大革命的高潮、中共的支持和工农运动的支援以及北伐战争的推进等因素是唐势力不断发展的客观方面。唐生智本人励精图治 ,顺应潮流 ,倾向革命则是其势力发展的主观方面。而其中 ,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和工农的支持以及他个人的作用 ,是其势力崛起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唐生智势力崛起的基本有多个方面。特定的时代、经济地理条件、大革命的高潮、中共的支持和工农运动的支援以及北伐战争的推进等因素是唐势力不断发展的客观方面。唐生智本人励精图治,顺应潮流,倾向革命则是其势力的主观方面。而其中,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和工农的支持以及他个人的作用,是其势力崛起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揭开辛亥革命大幕的骨干力量,是两湖地区组织化、军事化的近代革命知识分子。武昌首义的胜利离不开这些接受过近代教育的知识青年,而在湖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两湖书院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清末张之洞筹办于武昌的两湖书院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变革,更在西学东渐的风气下无形中成为了蕴育革命思潮,培养革命者的研学基地。该文分析了两湖书院及其延续两湖总师范学堂,如何引领了两湖人士创新图强的革新风气,成为了武昌首义前后的革命堡垒,对两湖书院是辛亥革命文化领域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人民大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关键转折,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它也是20年代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革命浪潮的发展。大革命启示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革命是长期的;必须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革命领导权,正确处理与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必须认识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实行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建立革命军队。大革命的先驱者和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人民大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关键转折,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它也是20年代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革命浪潮的发展。大革命启示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革命是长期的;必须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革命领导权,正确处理与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必须认识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实行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建立革命军队。大革命的先驱者和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学术界普遍认为一战后欧洲革命高潮是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实际上这种认识不符合欧洲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这次革命高潮是多种类型、多种性质革命运动的汇集,其中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进国家争取民主权力运动等形式,在这三种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进国家争取民主权力的运动构成了这次革命运动的主体。决不能因为革命高潮存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扩大为整个高潮都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因此,对这次革命高潮要做历史分析和定量研究,不能以革命高潮的统一性取代各国革命性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写下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回顾毛主席当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光辉历程,重温毛主席揭示的伟大真理,更加激励我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农民大革命的暴风骤雨翻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光辉篇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大革命的暴风骤雨,就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九二六年冬至一九二七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主义与政治文化的视角解渎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治联合,是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五四运动,,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觉醒为两党统一的革命政治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民族革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两党共同的政治价值选择,在此基础上.革命政治文化的形成势所必然.从而推动了两党的联合和国民运动的发展.这一理论方法对审视今天的两党乃至两岸关系或许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是两湖地区在同一年内相继成立的两个比较正规的革命团体,因而具有可比性。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同异之点,对于正确认识、评价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两个革命团体均具有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自成立之日起便将武装起义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团体密切合作,彼此协同动作,并且已将两湖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联成一体,他们均已成为孙中山在国内较早的朋友和同志,因而具有许多相同之点。但是,两个革命团体设立的组织机构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在会内外联络的方式不同,两个革命团体的归宿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新军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反革命统治,实行反革命军事专政。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头,如何把革命从失败引向胜利,从低潮引向高潮,这是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革命的形势,并根据革命实践经验,发现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唯一能够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当时中国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时代.毛主席亲自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著名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使全国各地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进一步走向高潮,大革命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4.
实行“党内合作”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惟一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党的力量的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不是造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11年燕晋联军的组建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和北方革命党人多方努力的结果。但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以及吴禄贞等人的主观失误,联军最终归于失败。燕晋联军虽然失败了,但作为辛亥革命中北方革命党人的军事实践,它依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仓 《中华魂》2010,(8):24-28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规模之宏大,动员群众之广泛,社会内涵之丰富,历史影响之深远,超过中国近代以来历次革命运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相似文献   

17.
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局部地区失败。面对险恶形势,蔡和森不顾陈独秀、鲍罗廷的刁难和打击,正确地提出了建立两湖革命根据地方案。几十年来,这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在各种版本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的民众运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10日攻占杜伊勒里宫,废除王政,建立共和,其主角都是巴黎民众。还有从国民公会驱逐吉伦特派议员,使革命变得更为激进的1793年6  相似文献   

19.
“五卅”运动距今已有35周年了,在这35年中,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长期曲折的斗争,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正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以不断革命的精神飞速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并积极为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五卅”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直接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高潮。这次运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的革命的大风暴,成为1925年-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五卅”运动的规模和声势是空前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参加罢工的工人达二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地方斗争实际,在湖南成功的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反帝爱国运动和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湖南大革命的斗争实践,无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