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回顾,和对女性主义翻译实例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把翻译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女性主义翻译改写非常兴盛.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操纵,一种改写,它与女性主义翻译达成了契合.本文以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主义翻译中改写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研究,具体将从诗学形态和赞助人这两大因素对女性主义翻译改写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影响翻译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其中因素之一的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反叛,这也体现在对切斯特曼提出的基本翻译伦理上.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分析,阐述了其对翻译伦理的反叛及原因,从而证明女性翻译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反抗父权制与性别歧视,以女性主义的翻译"忠实观"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以"妇弄"翻译语篇的形式反映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女性主义译者从独特的视角体验并指导着翻译实践,彰显出西方女性主义激进的译者主体性。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中国尚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运用,国内某些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虽能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均采用了具有中式色彩的、比较温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和策略的分析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不仅提高了女性在文学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地位,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性别化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隐喻性的思维框架。本文将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目标及女性主义的翻译观等三个方面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翻译研究将女性视为创造精神与自由精神的化身。女性主义同翻译研究的结合诞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展了新领域。尽管后现代翻译理论各派别在立论上不尽相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作为后现代翻译思潮重要流派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差异哲学,强调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语境对文本阐释和翻译策略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将带动女性翻译实践的快速发展,引发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翻译哲学、翻译方法、翻译目的等方面来讨论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可以发现,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虽“过于情绪化、宗派化、观念化”,但它的确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许多传统翻译观念的合理性,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