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已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主力。通过研究影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他们对建筑创作方向的新探索和对先锋性建筑的新尝试及对建筑观念的新认识,对于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但最终是艺术。通过分析西方建筑的艺术定位,比较“建筑”与Architecture含义的异同,指出Architecture的正确释义应是建筑艺术而非建筑工程,Architect的正确释义应是建筑艺术师而非建筑工程师,“建筑”是对Architecture的片面解读,艺术的缺失是制约中国当代建筑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中重理工轻艺术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了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存在的艺术缺失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弊端。最后提出了中国建筑回归艺术竹对策,指出中国建筑要迅速提高设计水平并在世界建筑界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必须正视并解决建筑艺术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对一所大学而言是百年大计,需要精心规划与设计。图书馆工作者是图书馆建筑的使用者,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发挥重要参谋作用。设计建造一个多功能的符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代图书馆建筑,不仅是一个建筑师的责任,也是图书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之后,酉方建筑呈现出一种分裂状态的多元化现象,论文分析了这种特殊建筑文化的特征,并将其与20世纪初建筑的多元化进行了比较。以此阐明西方当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奠定客观认识西方当代建筑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始于二十世纪前半叶西方现代哲学领域出现的后现代哲学思潮,通过分析后现代哲学转向的主要特征——对身体问题、语言问题、他者问题的重新思考,进而从三个方面研究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当代建筑设计理论的影响:建筑体验与场所理论,建筑系统及其复杂性理论,生态建筑与地域主义建筑理论。总结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新趋势,探讨当代建筑理论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当代建筑现状刍议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本源应以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以融贯全球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域文化为已任 ,创造新世纪的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由中国当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处于边缘状态引出问题,分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发展演变和趋势,总结出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特质。通过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现状的分析,阐述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对我国建筑创作领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当前中国建筑地域性普遍消失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地域文化消失和建筑技术全球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实例,分别从空间组合、构造方式和地方材料三个方面介绍了对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认识。针对中国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中过度关注形式与符号而忽略建筑技术的情况,指出了以传统技术更新的手段来塑造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仿生、工艺仿生以及人工智能艺术,是艺术与仿生学结缘的三个突出的方面。对之所进行的边缘性研究,旨在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方法,仿照某些生物的特征、机能,制作新的建筑物、艺术品、工艺品和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工业产品。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是艺术起源观中的摹仿说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一个质的飞跃。在技术美学领域,对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关于建筑本质的理论纷繁芜杂。为此,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例分析建筑的真———建筑结构的明晰性和材料运用的合理性、生态性;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即人本性;美———形体和空间、意境美,可知建筑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代在华西方教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首先在教会大学中倡导了中西合璧新式样建筑,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风格。金陵大学因其首先开创了西方建筑形式与中国北方官式建筑形式相揉合的先例,并使这种尝试演进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基本趋向,因而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探讨了金陵大学创建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溯了金陵大学的创建过程,评析了金陵大学建筑的艺术特征,并对西方传教士在金陵大学建筑形态构成中的作用及角色进行了合理的推论,进而指出这一案例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是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主要反映在题材内容上现实与自然相结合,色彩上幽雅朴实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运用不同的装饰类别和制作方法在质感、韵味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看法、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亭、廊、桥、榭、舫等主要构筑物无不具备各自的美学特征,形成了丰富的美的景观,其美学价值、哲理内涵极具研究价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主要表现了飞动之美、空间之美和诗情画意之美等主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这种印象的形成 ,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 ,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 ,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 ,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 ,而天空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世界观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哥特式建筑赋予了一切以神秘象征的意义 ,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艺术表现 ,它把支撑拱 (支撑拱把建筑拱顶的推力传导到附加于外墙的大石柱——扶壁上去 )也变成了一些前所未见的艺术造型支架。  相似文献   

17.
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帝王陵墓建筑记录了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等级观和其他文化象征义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象征视角对风水术、陵墓建筑现象进行分析 ,得到了多重的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18.
ODP环境中的全局安全系统是由各个安全域通过安全联接而成的,但是安全域之间的关系、全局安全系统的结构却是错综复杂的,组织和管理好全局安全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全局安全系统的三种拓扑结构:网状拓扑、树状拓扑和综合拓扑,并根据安全政策和安全对象,讨论了各种拓扑的特点和构成条件。  相似文献   

19.
建筑界的两种共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传统性、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前中小城市建设发展中现代化与传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例,着重论述了现代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延续间趋同与存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