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视角、理论方法被研究者引入清遗民相关研究中,对清遗民研究的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文化史研究范式下,研究者通过描述分析、比较分析、社会心理分析以及辩证分析等研究路径,对清遗民的社会生活、心态、外部生存空间等问题展开了重点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准确定义清遗民、真实再现清遗民群体社会生活实态以及如何深化清遗民与近代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等,是今后继续清遗民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爱霞 《理论界》2009,(7):113-114
民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民族矛盾,既有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又有中华民族与外族之间的矛盾.清遗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对中华民族内部矛盾的认识较为统一,即泯"夷夏之辨"、消华夷大防.而对入侵中国的民族,尤其对日本民族,清遗民的认识较为复杂,继而表现出多样的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的文化权力理论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从属状况,是一种旨在消解资产阶级政治以赢得底层群体文化认同和政治归顺的政治策略。在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中,"属下"是一个核心范畴。葛兰西以"属下"为核心范畴的文化权力理论揭示了文化意识形态中所暗藏的权力因素,其"属下"思想不仅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开启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底层阶级和边缘群体的文化状况的探究,也从文化政治角度揭示中心对边缘、强势对弱势的文化霸权策略。以"属下"概念为研究主线的身份认同、后殖民批评、文化霸权等后现代话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基本框架。其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的文化权力理论研究范式对当代学术研究的贡献与意义在此突显。  相似文献   

4.
对于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不同时空的不同群体曾表达过不同的认识与评价。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清遗民,因其利益受损、与革命党人相异的政治立场及持守旧的政治伦理,故对清王朝的灭亡抱终天之憾,而对革命党的主张和作为,以及民国初年的社会变迁,则坚持否定意见。但他们对清廷覆灭的反思,及对民初乱象的分析,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构成了辛亥革命记忆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地方文化"走出去"的单向研究模式有待突破,而"全球本土化"的双向视角有助于探讨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地方文化为建构全球多元文化体系做出了贡献,地方文化的国际传播也为自身带来一次再地方化式的创新发展。在地方文化的传播实践中,逐渐形成以官办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群体为依托的几种主要传播模式。要通过杂合的传播内容、多样化的传播主体以及多模态的传播形式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28-234
中国盐文化因其广阔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与探讨,并在近几年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畴,逐步涉及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跨学科、交叉型和综合性的研究模式;在研究者群体方面,呈现出跨专业、高学历、高职称和年轻化的特点,从而在整体上有利于推动这一研究领域往精深方向发展。同时,中国盐文化研究也表现出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不平衡、学科理论体系构建不足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黯淡的政治格局下,欧事研究会和《甲寅杂志》成立的初衷是集合那些既受到袁世凯打击,又不愿认同于中华革命党的革命策略的知识精英,一方面从学理上否定和抵御袁世凯的专制政治,另一方面通过报刊言论供给国民以政治常识,促进社会觉醒与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五四时期最为活跃的新青年派,研究系知识群体、文化保守派、留英学人都已在《甲寅杂志》上聚集并展示了他们的文化活动方式。只有以并置对观的多元研究视野考察这些知识精英群体的思想特点及其活动,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文化对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来自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来自受传者的文化环境,同时还渗透到传播媒介其过程之中.另一方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由于文化资源不能在各人口群体间进行有效流动交换,因而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文化资源在群体间交换的基础是由资源的初次分配形成的总系统和子系统,交换的动力是子系统之间突破边界的需求,关键是教育的联系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教育在文化资源群体间交换的作用,结合文化交换的基本原理和序参量思想,应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推动研究等为主,促进教育在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形态的文化资源交换中发挥主导、决定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青年》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与创造社的浪漫文学倾向,来自于俄国人道主义文学和西方个性主义文学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野,主要受到了这两大群体留学日本时期所接受的日本"代际"文化的不同影响。具有"明治青年"色彩的《新青年》一代的个性观,理性色彩较为浓厚,因而其创作偏于国民性批判和客观化描写;而具有"大正青年"色彩的创造社一代的个性观,感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主观性、情感性格外突出,因而其创作偏向了浪漫文学一路。  相似文献   

11.
北大学生林德扬自杀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化事件。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省与论争,新知识分子群体拓展了青年问题的言说空间,构建起与整体思想文化环境相一致的众声喧哗的舆论状态,显示了在启蒙和动员青年时不同的话语策略,进而对"新青年"的塑造模式与路径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在与林德扬自杀事件的碰撞中,受到儒家传统的生死观、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理想主义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自近代以来便作为一种重要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少年/青年崇拜"呈现出价值的多向度与内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失声的群体"理论最早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受到关注,后来发展成为今天广受瞩目的传播研究议题.自诞生之日起,它就高度关注语言、词汇、大众媒体乃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男性和女性在传播和发展权利上不平等的问题.在40年的时间里,"失声的群体"理论从对传播权利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发展到对传播权力逻辑的解释,近期还发挥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思想武器的作用,促进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其可拓展性的优点还让它被应用到了一些诸如种族和其他亚群体传播权利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科是否适合用理论来进行研究?这是人文学科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之一。近期军事史和国家安全问题开始出现一种趋势,在战略文化的框架里进行验证研究。考察近十年来战略文化或近似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有关中国或中国以外的研究个案,有关"人类暴力"、"文化现实主义"、"组织文化"、"持续对立"以及"规范与认同"等观点,近些年来受到特别的关注。这项考察显示了学者如何走出"理性取向"的局限性而开展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本文化是以人为价值本位的主体文化。从时间维度看,人本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主客未分、主客二分和主客统一三个历史和逻辑阶段,依次形成了"群体文化——个体文化——公共文化"的文化演进轨迹;从空间维度看,由于人类文化活动的民族差异,人本文化在中西方分别表现出"群体至上"和"个体至上"不同的人本取向;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应在厘清人本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中西差异的基础上,将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有机整合,构建彰显个性的民族文化、体现理性的先进文化和增强国力的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看,存在温和同化论、激进同化论、温和多元文化与激进多元文化论等四种典型的多元文化理论。认为不同集团或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都是独特的价值实体,都应平等地受到尊重并共同发展。教育中存在民族文化、阶层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同伴群体文化等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对多元文化作出的回应。民族教育问题是在我国多元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西江流域流动生存的"水上人家"中,女性长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他们对女性祖先、生养女孩的认同及对姻亲网络关系的重视上,可以看出这些长期靠水在船谋生的"水上人家",在性别角色、男女平等等方面与早期定居的"岸上人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和文化身份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西方学者有关东方民族女性地位研究的见解。因此,对"水上人家"群体进行社会的、文化的田野调查,可以为西江流域华南族群的文化身份建构与族群融合机理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徐可 《浙江社会科学》2006,19(5):188-192
浙西新文学作家群是一个带有鲜明吴文化特色的作家群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这片文化土地有着不可割断的精神联系;其在精神取向、艺术思维、审美表现等方面所呈示的共趋性特征,显然受到深潜的吴文化精神的浸染。透过浙西新文学作家群体的研究,可更全面地认识到隐藏其背后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滋养,可展示在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普涛 《中州学刊》2005,(3):121-123
中国新世纪文化形态的缺陷表现在文化形态中的"虚拟泡沫"、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失落、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对传统文字艺术的侵蚀和霸权.中国新世纪文化的研究方向定位包括:当前社会不同媒介之间的混交杂糅、相互渗透的状态定位,当代大众文化的独有特色和特殊状态定位,大众群体的审美活动特征定位等.  相似文献   

19.
在时尚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中,求新欲望、社会分层、群体身份认同是时尚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的基本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生产者的符号编码——大众传播中介——消费者解码"的过程。生产者与大众媒介为文化产品进行符号编码,消费者有意识地进行符号解码,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借由消费、使用和占有文化产品来追求较高层级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在当今符号消费主导的时代,文化产品容易被"同质化",甚或仅存在"符号价值"。消费者容易陷入文化焦虑中,于是便通过消费时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得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王洪波 《学术界》2012,(4):15-22,283
现实的中国社会,个人与群体的主体性处于转型的过程之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主体性的困惑现象较为突出.为此,围绕个人与群体关系,着力研究个人、群体主体性培育与生成问题,文化选择和制度创新问题.对这两方面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答,特有助于当代中国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