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手指运用与儿童数能力的关系密切,已有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手指表征和数量表征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起来的,它们在功能上相互交织;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抽象的数量表征来自于身体经验,即手指活动;神经联系的观点认为,支持手指活动与数量加工的神经网络接近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叠。每种理论解释都有若干证据支持,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质疑。功能主义理论无法解释那些失去双手的人同样可以获得正常的数能力的现象。具身认知的观点则动摇了"脑是心理的器官"这一基本常识,神经联系的观点还需要对手指活动与数量加工的神经网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对于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关系,学者们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框架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延伸;另一种认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是两种理论体系,否定二者合流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发展的回顾,认为二者在理论层面上是各自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在具体的方法层面上互为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3.
抑制控制对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抑制控制分为三个不同的难度水平,采用心理理论任务的三个变式和执行功能任务的三个变式分别与之相对应,探讨了不同抑制控制的难度水平在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抑制控制难度较大的心理理论的发展在3~6岁之间不明显;抑制控制难度适中的心理理论在4岁左右迅速发展;抑制控制难度较低的心理理论的迅速发展时期在4岁左右和5岁左右。(2)抑制控制难度较大的执行功能的迅速发展时期在4岁左右;抑制控制难度适中的执行功能的迅速发展时期在4岁左右和5岁左右;抑制控制难度较低的执行功能的迅速发展的时间在3岁以前。  相似文献   

4.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成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整合能力。“多元智力理论”则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的有机体。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具有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多元智力理论”的出现为我们科学认识人的认知心理提供了脑科学的理论基础,使我们意识到人的认知心理其实与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力的开发状况也有着关联。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认识分歧之大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少有的。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按劳分配;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呢?这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而且对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误信念理解后儿童心理理论有着怎样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之一认为错误信念理解后,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复制式心理理论发展到解释性心理理论。本文在阐明了复制式心理理论和解释性心理理论涵义的基础上,比较了两者的不同,并探讨了解释性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欺骗作为儿童的一种社会心理能力重新吸引发展心理学者视线,源于"心理理论"研究领域的兴起。笔者试图从心理理论视角对儿童欺骗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从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言语交流能力、意图理解能力三方面阐述儿童成功欺骗所需的社会认知技能,以及分别从操纵被欺骗者行为和操纵被欺骗者信念的不同水平探讨儿童欺骗从行为主义向心理主义水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科逻辑还是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要把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成形式学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中心。本文以工作知识的心理表征研究结论为依据,认为工作逻辑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情绪和注意的关系是情绪与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关于情绪和注意的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为传统观点,认为情绪加工是自动化的并且不依赖于注意资源;另一种为竞争的观点,认为情绪和注意加工之间存在着对注意资源的竞争,情绪加工依赖于注意资源。两种观点争论的实质在于情绪加工是否依赖于注意。当前两种观点已从对立逐渐走向整合:一方面在认知加工早期,情绪刺激可以自动捕获注意,遵循自动化理论;另一方面,在认知加工晚期及认知负荷极大的情况下,情绪刺激和注意会竞争有限的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元认知:理论质疑与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认知作为一种对认知的认知,提出之初便遭到质疑:主体与客体界限不清,认知与元认知起始不明。本文对广义与狭义、一般与特殊和不同概念范畴中的元认知进行了理论界定,并对元认知与认知、意识、心理理论、智力和执行功能等概念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元认知的提出对于心理学研究本身和教育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对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理论探讨一直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近期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有关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理论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凯斯的信息加工理论等一般认知理论发展为儿童心理理论取向的理论。但在儿童特质概念发展的研究中,尚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该时期的叙事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学的"国情"特色,具有标本或示范功能.<明清叙事思想研究>分四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即:从体制形态看明清叙事思想;王国维、梁启超的叙事思想;报刊语境、读者意识与近代叙事思想的变化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其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设置独具匠心,视野开阀,思路清晰,尊重历史,新见迭出,从整体上凸显了明清叙事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大股东控制与高管薪酬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008-2012年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大股东控制与高管薪酬有效性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越集中,高管薪酬有效性越强;大股东管理介入度越高,高管薪酬有效性越弱.研究表明,大股东控制会对高管薪酬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其抑制作用大于协同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高管薪酬有效性强弱问题的大股东控制解释提供了充分证据支持,也为民营企业建立合理的高管薪酬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心理理论作为自闭症儿童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国外有关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自闭症心理理论经历了将近30年的发展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将对最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重要文学理论,它与"不平则鸣"一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于韩愈的"不平则鸣"理论来说,"气盛言宜"更侧重于散文方面。韩愈在粱肃文气观的基础上提出"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观点,在"气"与"言"的关系及如何养气等方面多有开拓,从而影响甚大。在"气盛言宜"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宋人的理解与接受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从胡瑗到李涂,不管是文学家还是理学家,在接受韩愈这一理论时都各有特色。宋人的接受亦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大股东的视角来实证研究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探究大股东控制在高管薪酬激励效果中的协同效应和壕堑效应。研究发现:内部高管比例越大,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小;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大。大股东控制与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关系密切,这说明在高管薪酬激励效果中大股东控制确实具有协同效应和壕堑效应。  相似文献   

18.
词汇语义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语义场理论是词汇语义关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往的研究强调词汇语义关系的差异,而忽视词汇语义关系基本模式的研究,这限制了语义场理论的发展。词汇语义关系的基本模式体现词汇语义关系的共性,在认知语言学的视野下,词汇语义关系基本模式的研究将能对词汇系统的语义动因、词汇形式和句法形式的关系等有关词汇本质的问题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武术实践还是从武术理论的角度看,“形神”在武术套路中所占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阐述了“以形写神”、“以形写形”、“写意传神”是武术套路“形神论”的三种美学特征和不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主张诗品、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人格之美的集中反映.从先秦到明清,这种理论经历了"文如其人"理论的滥觞、"言为心声"的理论发展、"魏晋风骨"的审美性位移、"文以载道"理论的深化扩展、"文品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等不同阶段.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和文学观念的更迭,历代文人学士对文品与人品之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