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日本的经济增长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经济研究中发现,有一个主宰经济增长全过程的“神”,那就是经济增长主义或产业主义。它作为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日本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认真研究日本的经济增长主义的社会效应的双重性,总结其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认识和借鉴日本将是很有意义的。这就是本文的撰写动机。  相似文献   

2.
经济升级的本质,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即:经济增长从建立在物质容量基础上,转变为建立在文化容量基础上。经济升级必须有文化升级的配合。建立在物质容量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和建立在文化容量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赋予经济行动和政策以正当性的文化机制:目标合法性机制和程序合法性机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与目标合法性机制相关联,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多与程序合法性机制相关联。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经济增长模式要从以物质容量为基础转变为以文化容量为基础,那么,经济行动的合法性机制必须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经济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度增长。在认识与分析日本经济这一期间的高速度增长时,有一点是必须记住的。日本的现代经济史并不是从二次大战结束后才开始的。二次大战前,日本已在现代化经济下发展了70年。它已是当时的一个先进的经济大国,它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已高于除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其它国家。1937年,日本生产了钢580万吨,人均钢产量为82.8公斤,1943年钢产量达780万吨,人均钢产量105公斤。1934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59.7%,轻工业占40.3%。在三十年代,为了适应军国主义的需要,冶金、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及大企业集团统治了  相似文献   

4.
选取1993—2019年间山东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传统文化资本纳入经济增长核算框架,进而从长期静态和短期动态视角揭示传统文化资本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传统文化资本与山东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传统文化资本对山东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本投入是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传统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高,年均贡献达36.3%;传统文化资本可通过促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山东经济增长。因此,在保持山东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应深入挖掘山东传统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发展规划,促进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处于一种新的文化变革,经济增长和与国际市场的协调引导了这一变革。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浙江民营文化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对文化经济贡献巨大的内生性的自组织集群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之产生主要源于浙江深厚的文化积淀,民营企业家经世致用、注重文化的理念及诚信协作精神,同时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引导。然而该模式仍存在管理粗放、投融资制度不健全、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弊端,因此需要从体制、机制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日、英、美三国科技、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后 50年 ,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科技和教育 ,但同为科技大国和教育大国的日、英、美三国 ,经济增长的状况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缘于世界经济增长特点的演变 ,也缘于日、英、美三国不同的科技、教育发展模式。在二战后前期经济增长处于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并重型时 ,日本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二战后后期 ,经济增长演变为技术创新主导型时 ,美国模式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英国的科技与教育同经济脱节 ,使其削弱了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中国应借鉴日、英、美三国的得失 ,探索有特色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及其技术进步贡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典经济增长与一般经济增长的区分  本文在探析经济增长问题时 ,首先想依据经济学中正统经济增长理论区别一下经济增长概念的两种不同用途———经典经济增长和一般经济增长。经典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一国或一地区内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增长相结合的其生产能力的增长 ,它一般以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价格变化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来衡量 ,且较好的衡量尺度是按人口平均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夏皮罗为经典经济增长作了补充性解释 :利用经济的产量增加作为增长的基本定义 ,同时把经济周期 (波峰之间或波谷之间 )看…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资本是能为人们带来持续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和最终解释变量。熊彼特所揭示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在于企业家在生产中投入了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具有报酬递增的特性;二是它制约着人们对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的选择。进行文化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实现思想、言论自由与开展文化交流、改革教育内容等,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陕西省的数据,对金融行业增加额、就业人员数量、城乡居民储蓄率、金融相关率四个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行业增加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独立做计量分析时呈正相关关系,而综合四种因素做计量分析时相关性不明显;金融行业就业人员数量、城乡居民储蓄率、金融相关率这三种因素在独立分析和综合分析时均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金融行业就业人员数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储蓄率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但经过短短几十年,日本经济再次崛起,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日本奇迹".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研究造成日本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探究日本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期发现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世界瞩目,比照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找出高储蓄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增长所起的相似作用,分析高储蓄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机理,指出长期的局限性,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方式,人口、技术进步、制度因素仍然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存在着三种关系:无作用、促进作用和负作用。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同意通货膨胀率在低水平下对经济有着促进的作用,在通胀水平较高时是有危害的,这就意味着,通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门限区间,在区间内和区间外的影响大小或方向不同,所以以此为基础研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着门限效应。为了控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其他因子,在使用门限回归模型的同时引入了众多控制变量,包括经济体的初始收入水平、人口因素、投资、政府支出比重和技术因素。门限回归结果表明,通胀率对经济增长率存在着门限作用,其中通货膨胀率的门限值为3.6%,当通胀率处于3.6%之下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其处于3.6%之上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了美国、日本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传统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指出开发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所在,并针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亟待解决的就业人口文化结构、管理国家的公务员队伍素质、人力资源的配置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认清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文献阅读法梳理和评析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已有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主要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发散4种情况;研究的区域空间范围和研究的时间段不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因素超过20种。总结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方法、界定研究范围、确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消费需求的疲软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解决消费需求问题 ,经济手段已失灵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消费文化。我国消费文化滞后于经济与市场的发展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需要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创造、培育、规范新型的消费文化 ,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20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市场经济的理想王国受到了无情的挑战。视经济增长为灵丹妙药,至高至善的方式,使经济增长陷入了增长癖的泥潭。在经济增长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本发展所追求的唯一目标的情形下,自然资源和环境付出了惨痛代价。后现代主义经济思想提出建立一种使人口和人工产品的总量保持恒定的稳态经济,经济增长应该在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稳定持续发展,防止陷入增长癖的泥坑,避免经济增长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的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发现,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并且,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在人均GNI达到3000-4000美元时,形成了以国内消费为主导并且消费、投资和出口相对平衡的经济增长格局.中国从2002年开始,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明显失衡,具有明显的投资和出口导向特征,导致外贸依存度过高、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从投资、出口主导型向国内消费主导型转变,以形成平衡的经济增长动力格局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视角分析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正式加入WTO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良机。通过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验证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结果证明,中日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GDP总量的增长,而且通过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新的增长模式,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不平等、环境、出口导向和创新是影响中国经济新增长模式的四个关键因素,中国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增长模式来实现增长,中国应该如何离开现在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以及创新对于中国远离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作用,如可居住城市设计、创新体制设置以及信息体制建立,等等。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构建需要选择适当的市场经济模式,而市场经济有许多模式,比如日本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北欧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各种模式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何种市场经济就会创造出何种社会来,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正在创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